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6 23:41:16瀏覽4449|回應6|推薦36 | |
傳統的白色護世服與護士帽不知何時起已逐漸消失了 近年來護士穿著已跳開傳統了 而護士考試已廢除明年起取而代之的是護理師這個名稱.. 過幾年後年輕人在也想不起以前護士工作時穿的制服是甚麼樣子了?? 還好我留了一頂媽媽帶的護士帽在身邊.. 那是歷史的見證 護士服的消失與重生 5月12日是南丁格爾生日 也是國際護師節 白衣天使制服 變得五彩繽紛蕭秀貞一家三代 見證演進史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2050600103.html
012-05-06 01:14 中國時報 【張翠芬/調查採訪】 五月十二日是南丁格爾的生日,也是國際護師節。護士常被稱為白衣天使,但現在護士可不一定都穿白衣,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換上粉紅、嫩綠、淡藍、淺紫、鵝黃的護士服,甚至穿上繡了卡通圖案的圍兜兜,和小病人搏感情。 產科兒科 換上粉紅色系 戴著一頂白帽、配上一身白色衣裙,象徵聖潔專業的護士裝扮,早已深植每個人的腦海。不過,傳統護士造型已隨著時代慢慢改變;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盧美秀表示,早年護理人員清一色的白衣,容易讓民眾有「白袍恐懼症」,國外許多醫院早已不穿白衣,台灣各大醫院陸續「變裝」,除了不戴護士帽,也換上五彩繽紛的護士服。 例如,兒科多改穿花色或粉色制服,產科嬰兒室則穿代表喜悅溫暖的粉紅色,加護病房、急診則有紅色或藍色的工作服,開刀房綠色手術服則是方便與血液顏色對比區隔。 卸下公職護士、曾在李泰祥創立的樹仁基金會擔任執行長的蕭秀貞,一家三代都從事護理工作,老中青三代也見證了台灣護士衣著形象改變的演進史。 蕭秀貞是政府早年推動「兩個恰恰好」人口政策的公衛尖兵,她說,母親王勤妹生於貧困的佃農之家,女兒都送人做童養媳,還好母親愛讀書、成績好,發著高燒還參加考試,幸運的考進紅十字會受訓。 日據時期稱護士為「看護婦」,日本赤十字社(即紅十字會)的台灣支部救護看護婦養成所,及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附設看護婦講習所,是全台僅有的護士培訓機構。 一個月薪水 可買一頭牛 當時能被紅十字會錄取的台灣人寥寥無幾,「白衣天使」更是大眾眼中學有專精、有錢又高尚的職業,蕭秀貞說,母親在紅十字會第一次領到的薪水,就替家裡買了一頭牛幫忙耕田,之後也讓弟弟妹妹陸續完成學業。 「這張在日據時代進入紅十字會工作的照片,是母親最喜歡的相片,當時她才廿幾歲,穿著制服英姿煥發。」蕭秀貞娓娓訴說母親在台灣護理界留下的身影。光復後,王勤妹進入台大醫院服務,是台大第一批派赴沙烏地阿拉伯支援醫療任務的護理人員,直到民國七十年才退休。 「選擇走上護士之路,其實是母親在背後加了一把勁。」蕭秀貞回憶,進護校前一晚,母親萬分捨不得的告訴她:「當護士不是妳看到穿白衣服、戴護士帽、打針那樣而已,護理工作除了打針給藥、換藥,還要幫病人擦澡,處理大、小便,上大、小夜班,是非常艱苦的工作,妳會怕嗎?」 資深人員 以護士帽為榮 蕭秀貞還是選擇走母親的路,護校畢業從臨床護理走向公共衛生,一家人包括母親、小妹、弟妹和女兒,都是臨床護士。「女兒進入醫院服務時,我家正是老、中、青三代護理同堂。我們都有著媽媽的影子!」 兩年前母親過世,蕭秀貞發現她擔任台大護理長的護士帽,畢挺挺的放在衣櫃上方,母親從事護理工作逾四十年,對這頂陪她多年的護士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蕭秀貞說,她和母親以前一定都戴護士帽上班,因為只有正規訓練有證照的護理人員才能戴護士帽,它也代表護理專業神聖的責任與使命。但女兒從事護理工作時,已不戴護士帽,衣服顏色樣式也變了。在她眼中,護理最重要的是專業,但傳統制服才有傳承、說服力。 從傳統白帽白衣到五彩繽紛,有人覺得護理人員的專業形象不見了,也有人認為這是時代改變的潮流趨勢。 麻辣護士裝 讓形象受損 特別是,近來許多演藝人員模仿秀,甚至AV女優、檳榔西施,都穿上低胸短裙的麻辣護士裝,讓不少護理人員深深覺得專業形象受損,全聯會還曾為此發函抗議。 盧美秀認為,既然外界喜歡亂穿亂模仿,乾脆摒棄護士服傳統象徵,帽子不戴了,衣服顏色樣式也多元化。因為「專業形象不是靠制服來塑造,而是與病人之間的互信互動。」(「消失與重生」專題去年三月至今所有內容,請見官網「台灣368」)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