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0 21:04:11瀏覽1460|回應4|推薦30 | |
今晨6:30自News98電台播放的各大早報頭條新聞中,聽到馬英九先生有「識正書簡」的想法,姑娘深感不解,也不置可否.。 (絕不蓋你! 姑娘的"簡體字"辯識功力挺不賴歐) 坦白說,姑娘早在1991年就已"前進大陸",(可別想歪,僅止於觀光旅遊啦)此後,便開啟自己對大陸多元化的風土民情有著莫大興趣。 1993年,因緣際會首度到二線城市四川"重慶"參觀訪問並順道尋找投資商機,(6/18/1997升格,重慶繼北京、上海、天津之後,成為中國大陸第四個中央直轄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當年雖未談成合作意協議,卻有幸能與重慶結緣至今(甚至還曾耗費三年餘時間,籌劃撰寫了一本長達19萬字關於重慶各地吃喝玩樂的旅遊書,3/10/2006出版,限量一千本軟皮精裝且未公開銷售,僅為"台渝兩地"的親朋故友/同事/師長及昔日所帶唯一畢業班學生留做紀念。) 多年以來,無論旅遊、洽商或業務所需,姑娘常有機會往返於兩岸三地之間,在網路不發達時代,和大陸當地友人都用傳統書信維繫彼此情誼,只要有機會到大陸儘量會抽空逛書局買幾本簡體版書,在長期閱讀與交流互動的訓練下,逐漸對簡體字及其內涵有更多瞭解且更加深入領會(但絕不敢自詡為認字達人)。 姑娘之所以不太認同「識正書簡」的主因,乃咱寶島台灣能承襲並擁有"最正統/最正宗"中華文化遺產中的"正/繁體字"的完善學習環境,是何等榮耀與上天眷顧,我們具備文化優勢且有能力將「國字/漢字」的古典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何況正體字書寫起來別具藝術美感;而簡體字則有些太過簡化,容易造成誤解或錯用,例如,姓氏"戴"會變成"代",而白"雲"都寫成"云",旅"遊"變成"游","畢業"變成"毕业","尋夢"變成"寻梦",咱夏天常吃的"筍"變成"笋","牛肉麵"變成"牛肉面",必有太多極易混崤之處,不在此贅述。 "簡體字"有其大時代背景,加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改變了當時整個知識圈,之後出生的老百姓都學簡體字,多數都看不太懂正體字,或許,中國大陸幅員廣闊且人口多,農村鄉鎮目不識丁者眾,簡體字較易辨識書寫,自然有其存在價值與必要性吧(至少可以降低文盲人數)。 我並不排斥每個人都應看得懂日常生活"簡體字"的構想(方便咱到大陸遊玩/經商/求學),畢竟,目前全球使用簡體字的人數較多(僅大陸就達13億),咱不得不正視這個現實。但姑娘仍不贊同在校學生(特別是國中小學生)寫簡體字,網際網路時代,已造成許多年輕學子常寫同音異字的"錯別字"(忘了正確字該怎麼寫)或"火星文"(雖幽默風趣卻有失正式)現象,若在國學基礎還不穩時,就開始寫簡體字,最後作文表達和用字遣詞的能力將倒退嚕,那會是場大災難! 其實,正體字對增進咱中文程度頗有助益,可別小看囉。 (咱熟悉正體字再學簡體字較輕鬆容易些,反之,由簡體字來辨識正體字可就困難多了) 總之,「識正書簡」應取得大多數民眾的共識,絕不可一廂情願、一意孤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