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3 21:49:14瀏覽225|回應1|推薦5 | |
遇到壓力保持冷靜 ~林瑋 閉上嘴巴尋回冷靜 有一回兒子把手機弄丟了,到處都找不到,而補習班是最後一站可能找回的地方。我接他下課回家的時候,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希望破滅。我很鬱悶,他很懊惱;我絮絮叨叨的埋怨他沒保管好自己的東西,他低著頭偶爾回應兩聲「嗯!好!我知道!」。 我生氣的程度,遠遠超過他表現懺悔接受責駡的態度;我一句接一句講個不停。 突然,他語氣平穩的喊了一聲:「馬麻。」 「唔,什麼事?」我停頓了一下回答。 他嚴肅的說:「我們可以互相沉默五分鐘嗎?」 「呵,好吧!」這麼成熟的用詞?我勉強讓自己閉上嘴,順便也讓氣昏的頭腦冷靜一下。 我們兩個靜靜的往回家的路上前進,真的沒再講話。 我慢慢想起他除了弄丟手機這件事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做得不錯的事。平時他很細心體貼,看我提著大包小包時,會主動上前幫忙;家事也會主動協助分擔。這次把手機搞丟了,想必也很懊惱吧?我這樣不停的駡他也解決不了問題。我怒氣漸消,心緒漸漸穩定, 十幾分鐘後到達家門口時,兒子主動開口:「你不要生氣了,對不起!」 其實,這時候我也想通了生氣無益,只希望經驗能成為他智慧的果實。不過,後來我暫時沒再給他買手機了。 家庭不應成為壓力鍋 「生氣」有的時候來自於自己的壓力太大,它可以從一件單純只是「忘掉東西」的小事,擴大成「這麼粗心大意,長大以後怎麼辦」,情緒也由關心轉為擔心。家長管教小孩,不光是挨駡的小孩有壓力,駡個不停的家長壓力也很大呢。 家長對孩子關心的事很多:考試成績、表現不如親戚或鄰居小孩、遺失物品、兄弟姐妹吵架演變成親子衝突,禁看電視或打電動的禁令、孩子不練琴等等。這些事情親子間如果沒有共識的「平衡點」,事件週而復始的發生,大人和小孩的壓力都會很大。 「我不管,孩子就做不好嗎?」當我忙碌得不得了或者出國的時候,也常發覺孩子相當自動自發,變得更懂事!父母還是多多信任孩子,別給自己過大的教養壓力吧。 轉化壓力為動力 我國中時候的輔導處老師教我們,可以把心裡覺得很有壓力、很生氣的事情寫在名片卡上,標上日期,放回盒子裡,隔陣子再看。說也奇怪,無論我本來氣沖沖的,或是傷心得不得了,把這些事情寫下來以後,實際情況雖然沒有改變,但它好像立即離開了我心裡,不再沈澱澱的占據一方位置。 不愉快的感覺雖然沒有淡忘,但我終於可以安下心來專心做該做的事。 兩三個禮拜後,有一天偶然想起拿出卡片來看,不禁啞然失笑,那些曾把自己折磨得夜難安眠的「重大事件」,現在看起來實在不值得一提;另外,也有些當初看似永遠達不到的目標,隔段時間後我也都做到了。 我把目標完成或不安定情緒已消失的卡片丟掉,就這樣卡片越用越少。我也順利克服一次又一次不安定的情緒。 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樣 壓力的產生往往來自於「希望一切更好」,適當的壓力可以成為推動自己進步的動力;除非是期望跳階得太快,能力上卻又一時無法達成。倘若這是必須要做的事,通常會經歷「壓力→抗拒→接受」的過程。無論是在課業學習,或者才藝學習上,從抗拒到接受都是一段痛苦期。父母或老師如果面對壓力的態度都很正向,孩子也較容易耐得住性子慢慢學習,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再盡全力去補強。學習過程中或許會有難熬的時光,但能夠度過的話,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 當孩子面對各種壓力,例如學習才藝的瓶頸期、考試考得不好、班上同學不理他……家長別馬上跳起來想替他解決,可以先傾聽,成為孩子的心理支柱,再讓孩子獨立面對。有的時候他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脆弱,真的只需要有個人耐心陪伴而已。 學習與壓力共存 無論是言語上的「暫時沉默五分鐘」,或是把問題寫下來暫時置諸腦後,都是讓自己與「壓力的火焰」保持距離以策幸福的方法。當然,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是光把它擺在一旁,問題就會消失,而是應有積極、勇敢的作為。 我們如果能習慣與壓力共存,就能時時刻刻精益求精,培養實力,壓力便成為讓自己進步的助力。只有真正努力過、嘗過汗水鹹味的人,才懂得享受微風拂面的爽快啊!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