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處罰孩子的藝術‧謝謝電小二推薦‧
2013/06/13 21:00:44瀏覽4868|回應1|推薦16

我愛孩子,但是偶而我也會修理小孩。
什麼時候呢?在他們違反我與他們協定的家庭規則的時候。

二個孩子(實歲3歲多 / 5歲多)漸漸的長大,雖然都送去讀幼兒園,不過,對於團體生活的適應,還需要時間去學習的更好。
在學校可以跟其他孩子相處得很融洽,但是回到家裡二兄妹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擦槍走火,吵架起來,每每總是贏的也哭,輸的也哭。

上個月,我把二個孩子叫來面前,跟孩子說:「不論是哥哥,或是妹妹,玩具沒辦法分享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玩具收起來,因為是玩具不好,它害你們二個人吵架。有問題的時候,要找大人幫忙,不可以自己打架,打人是不對的行為,打別人一下,媽媽媽會處罰打3下。」

我說:「如果我們在家裡沒有學習好,一直愛吵架,那去學校的時候,就有可能不小心跟同學吵架、打架,這樣子就大家就會覺得你不是好孩子,你們二個希望大家都把你們當成壞孩子嗎?」

二個孩子搖搖頭。

我說:「那媽媽說的話,有記在心裡嗎?」

二個孩子開始搬出自己想得到的問題,訪問媽媽遇到時,要怎麼處理:

兒子說:「如果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可是妹妹想要玩,就拿走了呢?」
我說:「你是哥哥,要教妹妹怎麼溝通,要跟你用借的,如果妹妹講不聽,你就找爸爸媽媽來處理,重點是不可以用強的」

女兒說:「媽媽~如果哥哥跟我借玩具,我不想借他玩呢?」
我說:「玩具是媽媽買的吧…你有出到錢嗎?」
女兒說:「我現在還小沒辦法賺錢,所以沒有錢呀」
我說:「所以玩具是媽媽的,媽媽的玩具是要借給二個小孩一起玩的,如果沒辦法配合媽媽的要求,那媽媽只好把那個玩具收起來,送資源回收箱」

回答了很多問題之後,二個小孩終於同意接受媽媽的規則。

很多時候,我聽到二個對話快要起爭執的時候,我只需要提醒:「如果沒辦法溝通,那就讓那個玩具去資源回收吧,還有〝溝通要溫柔〞講話不可以很用力…」

大部份的時候,二個小孩就會立即轉為溫柔一點的語調,重新再溝通。
當然還是會有失控的時候。

週日的時候,二個孩子玩到打架了,兒子被女兒打哭,跑來對我哭訴。
我把二個人叫到面前,詢問事情的經過,原來是哥哥愛開玩笑,開到超出妹妹的界限,妹妹冷不防就一掌打下去了。
哥哥一向斯文,面對妹妹的襲擊,經常是閃躲不及。

妹妹當場也辯解的說,哥哥講了我不愛聽的話…等,我只問女兒,那你有沒有打人?
女兒頭低低的點了幾下,表示承認動手了。

我說:「媽媽之前說過,動人打人的處罰3倍,你打了哥哥幾下?」
妹妹說:「只有打1下」
於是乎,我抓著女兒的身體,用手大大的打了屁股3下。女兒開始狂哭…

女兒在哭的同時,我叫兒子去廁所罰站5分鐘,去自我反省。
兒子邊哭邊說:「可是我沒有打妹妹呀」

我說:「妹妹亂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媽媽已經處罰打她3下了。你亂開玩笑開過頭,才引發妹妹生氣打人,你覺得自己沒有錯嗎?」
兒子:「我覺得只有錯一點點」

我說:「雖然只有錯一點點,還是有錯,所以罰你去廁所反省5分鐘」
兒子只好默默的去坐在廁所門口,嗚嗚的把頭伏在雙腿間。

女兒開始哇哇的哭,我問她:「媽媽打你,會不會痛?」
女兒說:「會痛」
我說:「那你打哥哥,哥哥會不會痛」
女兒點點頭說:「也會痛」

我說:「那你覺得自己有沒有做錯?」
女兒邊哭邊點頭說:「有」

我說:「那做錯事情的人,還可以哭嗎?」
女兒大聲的說:「不可以」然後邊收哭音邊把鼻涕、眼淚抹擦乾淨…

我伸出打女兒的手給女兒看,我說:「你看媽媽剛剛打你三下,媽媽的手也痛到紅起來,你打哥哥的時候,媽媽的心就跟媽媽的手一樣,這麼痛,你知道嗎?」
女兒,點點頭說:「媽媽,我下次會改進」

我說:「好,那你去廁所跟哥哥道歉,而且要很溫柔的道歉」
女兒就去廁所跟兒子說:「哥哥,對不起,請你原諒我」(配合90度的鞠躬)
兒子沒作聲。

我說:「哥哥,妹妹已經很有禮貌道歉了,你怎麼沒有講話?」
哥哥說:「妹妹,你沒有看到我在擦眼淚喔,等我擦完眼淚就原諒你了」
妹妹說:「好呀,我幫你擦」
二兄妹就一起笑成一團,打架情事就在二人的笑聲中結束。

【後記】~~


孩子的爭吵是在所難免的。父母常常需要擔任仲裁的角色。
很多時候,父母看到小孩吵架,脾氣、火氣就跟著被點燃起來…然後,確認做錯的人,就修理下去。
有時候,則採連坐法,二個一起修理。於是乎,原本一個哭,變成二個一起大哭。
要知道,一場小孩爭執處理不好,可能引發擴大變成家庭戰爭 (例如:爸爸管理的方式,媽媽不認同,小孩打架升級成夫妻吵架…)

孟子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是充滿愛的地方,但是要講道理。小孩不可以只接受愛,而不學習規矩。
家庭的規則,應該要在平日裡,就要時刻提醒孩子,教育他們,並取得孩子的認同、願意遵求的意願。
當孩子不守規矩時,該處罰的時候,父母也要把心硬起來,依打架處罰條例處理,如此,父母對小孩,才有威信。
當已事先告知規則,父母就能依據之前談定的罰則,進行處罰。

孩子在接受處罰的時候,通常比較可以理解是因為自己的行為疏失,才得到處罰,對於過錯的經驗,才容易銘記在心上。
若是因為父母親隨意仲裁,臨時施加的處罰,孩子們,通常只感受到疼痛、恐懼,記在心上的是父母打罵的表情,對於自己為什麼錯?恐怕還是一知半解,如此重覆發生相同錯事的機會,一定遠大於知罪受罰的孩子。

對於孩子~~雖然很愛很愛他,但是做錯事,該罰當罰。
但請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讓被處罰的孩子,雖然皮肉小疼,但內心,沒有怨恨與恐懼。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na0621&aid=7756509

 回應文章

美麗溫柔是期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述
2013/11/07 09:32

無規矩不成方圓,重點不在於是大人或小孩。如同國家有法律,明文不可以打人,若出手傷人,不論理由正確與否,都將面臨處罰:不論是判刑或是易科罰金…(無關出手傷人的理由正確與否)

罰則是家庭的規範,是教養的一環,小孩不能「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小孩今天打的是別人家的小孩,那麼是否還能用「小孩打人的理由是正常的」來規避別的小孩父母的怒氣呢?

在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能夠自我控制之前,訂立明確的家庭規則,是為了讓他們得以在安全的界限裡,練習自己做決定、面對自己決策錯誤之後應受的處罰。

在孩子不能明辨事非的時候,不該與大人相提並論。

而且大人面對法律規則,也都有可能觸法的呀…

重點在於,樹立規則讓人民(小孩)有所依循。不在於大人或小孩子呢!


B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