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9 09:27:15瀏覽217|回應0|推薦6 | |
本堂課介紹了傳統藝術的新視野課本第一章藝術的社會實踐第一節探索與形塑-參考的書 即提出了,以文人生活美學主題上:沈復『浮生六記』與張潮的『幽夢影』均是文人美感經驗 的結合,其中張潮的『幽夢影』由介紹中國傳統建築角度出發,而沈復的『浮生六記』談得是 與其妻芸娘的閨房生活。文人美學的代表林語堂,其外語能力極強,翻譯過紅樓夢並以外文著 作了『吾國吾民』與『生活的藝術』,林語堂喜愛兩位文人為蘇軾與沈復。在書籍裝幀與印刷 部分有錢存訓所寫『造紙與印刷』,與漢學家李約瑟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祁承熯為藏書 家,中國的私天下想法,使得中國歷史裡並沒有博物館、圖書館而私天下的想法也照就了中國 文化的豐富度。在文物典藏裡的宋路霞『百年收藏』寫出戰爭對文物的破換與惋惜。余秋雨的 『文化苦旅』及『藝術創造工程』將中國藝術與文學領域的結合。在欣賞文物方面台北故宮與 歷史博物館朝向藝術與科技並重的方向,傳統藝術會消失但是現代科技可以保持與輔助傳統藝 術(古籍)的壽命。余光中的『觀仇英畫』一詩中就寫到了任何的科技也抵擋不了古書(畫) 實際觀看的感受,體驗與古書(畫)重逢的經驗。
第二節生活的品味-文人雅集,文人與工匠的對裡與消融(明清時期),文人雅集『蘭亭 序』。明清時代以畫會友的雅集,不再是文人品味美學為一的標準,繪畫脫離了文人審定的範 疇,落入較複雜的美學領域,商人、工人代表了通俗美學也相對獲得重視,這些繪畫組織成立 之地也大都是人文匯萃或是交通便利之處,由於真蹟稀少與保存不易,1925年北平故宮博物院 的開幕1927年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始的古文物與藝術研究的重鎮由畫會轉移到研究及展覽機 構裡,1931年離開北京,1949年故宮文物到台灣。 第三節工藝的實踐-匠師組織,『考工記』曾寫道「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職」。東周時 期「百工」的地位僅次於士大夫之下頗受當時人們重視,宋朝推崇文人,在這社會風氣之下, 拉大了工匠與文人的距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意識形成工匠與文人的鴻溝。 唐代官吏薛昭緯流離之際被一銀匠所救,寫下了「早知文事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凸顯了 工匠與生計的緊密性。『中國美術名人辭典』,漢朝至民初美術家約29423位,工匠約160位 ,畫家與畫匠人數懸殊。而後的『中國民間美術』清朝到民初的匠師增加至200餘人,代表匠 師逐漸受到重視。工匠傳承學習技藝主要來源有:1家族門風2.師徒相授。『考工記』內容廣 度很大,涉及工種眾多以生產角度出發,述說了中國百工的含意,六職即王公、士大夫、百工 、商旅、農夫、婦功。而工匠職等的百工。 影片觀看-介紹宋應星生平,宋應星科舉考試多次均落榜,而後寫了『天工開物』,卷首的「 乃粒」寫得是農業知識,「乃服」寫得是織物機的繪製並總結了養蠶技術比法國早了200年, 並觀察製鐵鋪以科學化記載了工匠以前只憑藉經驗鑄鐵無科學化得鑄鐵技術。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