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療癒〉你的男(女)朋友這個禮拜跟你說了些什麼?
2012/09/09 00:08:02瀏覽4177|回應4|推薦103

      打從踏進諮商室那刻起,Alice一直表現出她有禮、貌似文靜的一面。可一旦談起她的男朋友,那份刻意迎合諮商師的態度,立刻變得充滿對於男朋友的憤怒與不滿。Alice不懂,為什麼自己對男朋友百依百順,付出自己的一切,最後換來的卻是男朋友冷眼以對。

      像是每天Alice都不忘幫男朋友準備早餐,甚至有時還主動作便當給男朋友吃。可是男朋友反而要她別花那麼多時間準備早餐、便當,要她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別老管他的事。

      說到這裡,Alice的眼淚又開始流個不停。

§我們時常花很多時間說話,卻花很少時間聽別人說。

      古希臘哲學巴門尼德斯(Parmenides)一生致力追求真理,有一天真理女神帶領他走到被真理之光照耀的世界,為他揭露真理的真相。之後,巴門尼德斯把他的見聞寫下來。可是很遺憾的,這部作品大部分的篇幅都已失傳,只留下少數斷簡殘篇。

      但巴門尼德斯的斷簡讓後人瞭解,要靠人自身完全瞭解真理幾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有智慧者,可能是真理女神,可能是某些智者,或是賢人留下的經典著作。瞭解自我也是同樣道理,我們得打開我們的五官,去「傾聽」,傾聽他人好的意見與看法,傾聽自我內在真實的聲音,透過傾聽,進而瞭解,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希臘三哲之首,蘇格拉底也曾經獲得神諭:

      蘇格拉底在雅典德爾斐神廟,詢問誰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結果神諭告訴蘇格拉底,他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認為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理當存在,於是為了解開內心疑惑,他開始尋找比自己更聰明的人。

      於蘇格拉底(Socrates)學生柏拉圖(Plato)所著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四處和各種雅典的達官貴人,或一般傳聞很有智慧的智者們討論他們對於德性、神,以及各項知識的看法。結果蘇格拉底發現這些人根本沒有真正的智慧,而是自以為懂得很多,實則根本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結論:「他之所以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乃是因為他有『無知之知』,懂得承認自己無知。」

§當我們聽到好建議,卻不願意去做,等於什麼也沒聽進去。

      西方哲學影響最巨的,是蘇格拉底的實踐哲學,使得哲學在他身上,既是在探究第一原因原理的天上,同時也在地上,對於人倫與經驗界不採取否定或加以虛化的態度。讓我們相信哲學家可以使這個世界更美好,因為哲理不僅僅是空想,而是來自經驗。

      然而,認識始於經驗卻不止於經驗,故在這個報告中,筆者以蘇格拉底的知識論為經,對話法的為緯,編織出蘇格拉底的知識如何在以「對話」來實踐於經驗界,讓理論與實務得以相輔相成。真正達到所謂的知行而一。

      何謂「知行合一」?

      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假使你問一位男人,什麼是「丈夫對妻子的忠誠」。這位男人嘴巴上說得頭頭是道,實際上卻是成天拈花惹草,外頭小三一堆。對蘇格拉底而言,這種男人根本不懂忠誠,因為真正的「懂」,必須言行一致,說得跟做得之間沒有矛盾。

§聽一個人說話,不如看一個人做事。

     等Alice心情平靜,我跟她說了巴門尼德斯和蘇格拉底面對神諭的故事。

      Alice聽了之後,對我說:「現代哪有神諭這種東西呢?」

      我回答:「神諭只是一種象徵,並不是一定要透過某種宗教,來個神壇起乩,向未知的神秘力量求藥方。神諭就是來自智者的箴言,聽了能夠讓自己從迷茫中覺醒過來。」

       Alice不怎麼同意我說的,反駁道:「為了處理好跟男朋友之間的關係,我也看了很多作家談感情方面的書,可是一點用也沒有。」

      我問Alice:「那些書都說些什麼呢?」

      Alice顯然對這些書都不怎麼滿意,說:「都是一些老調重彈,培養什麼溝通的良好管道,學習包容什麼的。我都做了,但是根本沒有用。」

      Alice越說越氣,此時我問她:「妳有試著培養什麼良好的溝通管道嗎?」

     「有啊!我照著書上所說,跟男朋友約好大家有什麼話,每天都要在睡前把今天想要跟對方說的全部說出口,不要把今天的問題留到明天。」

     「這建議很好,結果呢?」我這麼問,想要確定Alice的話語中,是否存在著確實的行動。

      「我男朋友剛開始順著我,每天都跟我說他今天發生的事情,可是大概持續一個禮拜後,他一躺到床上就睡大頭覺,不跟我說了。」

     「那妳都有照著跟他說嗎?」

      「有。」

       我在這個當口停頓了一會兒,問Alice:「好,那你還記得男朋友那個禮拜跟你說了些什麼嗎?」

      Alice楞了一下,回答:「還不就他每天做了什麼工作,碰到哪些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

     「妳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嗎?」

      Alice努力回想了一下,跟著悻悻然說:「詳細內容我想不起來了。」

      我試圖引導Alice把問題的焦點從男朋友轉移開,回到自己身上,於是我問她:「如果今天換成我請你的男朋友詳細描述妳曾對他說得話,他卻想不起詳細內容,你會認為他有認真聽妳說嗎?」

     「絕對不會。」

     「妳認為仔細聽一個人說話,很重要嗎?」

     「重要。」

     「如果我們不把一個人的話聽清楚,試問我們能瞭解對方在想些什麼嗎?」

     「應該不行吧!」

       Alice逐漸明白我一層一層追問的意思,她回答問題的間隔開始延長,這表示她開始思考自身情況,這無疑是瞭解自身一個好的開始。

§世界上有很多好書提供好建議,但是任何建議如果沒有人確實去執行,再好的建議最後都只會淪為空談。

 

 說故事的人是橋樑,故事本身的意涵才是重點

          巴門尼德斯的《斷簡》,讀起來就像神話故事。真理女神告訴他,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巴門尼德斯把神諭寫得也像是故事,讓讀得人難以判斷,究竟這是一篇神話,還是哲學箴言。

      課堂上,部份學生認為假使巴門尼德斯留下的不過是神話故事,那根本一點哲學價值都沒有。這些學生主張:「我們為何要對神話故事,抱以嚴肅態度加以研究呢?」

      當學生有問題,教師不會立即回應,而是先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我開放課堂給所有學生進行討論,讓不同意見的學生能夠馬上交流。有些老師認為這樣會讓課堂難以掌控,但思維的彼此衝擊,往往是增進學生認知最重要的關鍵。如果今天學生都沒有經受挑戰的機會,通常會造成兩種情況,一種是誤以為只要堅持己見,在口舌上說得其他人啞口無言,自己以為的就是真理。另一種就是逃避討論與互相進行思想衝擊的機會,傻痴痴的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師提供問題的答案。

      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更進一步接近真理。

      換作接受諮商的個人,前者就像忙著訴說自身情況,不願意聽他人說話的來談者。後者則是毫無自己的中心思想,等待他人指引,把選擇權和該負起的責任都丟給其他人的來談者。

      想要解決問題,錯誤的態度只會讓我們離解答更遠。

      法國哲學家蒙恬曾說:「造成錯誤的不是真理本身,往往是人。」


      我靜靜的等待學生討論的差不多,才開始介入他們的討論,輔助他們理出最後的結論。

     我問:「哲學跟歷史學一樣嗎?」

     學生回答:「不一樣。」

     我問:「哲學跟神學一樣嗎?」

     學生回答:「不一樣。」

     我問:「哲學跟文學一樣嗎?」

     學生回答:「不一樣。」

     然後我說:「一篇殘留的斷簡內容是不是神話,是否真有真理女神存在,其內容的文法、修辭,這些是哲學所要討論的範圍嗎?」

      學生們陷入一番討論,然後說:「雖然哲學不是歷史學、神學和文學,但和歷史學、神學和文學並不能完全區分開來。」

     我點頭說:「是的,哲學研究需要歷史學、神學和文學的知識。但哲學還是不同於這三者,因為哲學要探究的是『萬事萬物的原因原理』,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象。所以在訓詁上,我們可以確認一部作品真偽;修辭上確認一部作品詞藻好壞。但作品本身所傳達的意境是什麼,對於我們人生有什麼幫助,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哲學所謂探討的範圍。」

      跟著我說了「郢書燕說」的故事: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國郢都,有個人寫信給燕國宰相,夜晚光線灰暗,於是令下人舉高燭火。喚:「舉燭。」結果郢人嘴巴上說,手也不自覺在信中多寫了「舉燭」兩字。

      燕國宰相收到信,讀到「舉燭」兩字,對照上下文不理解究竟是什麼意思,思考良久,突然有所領悟,說:「高舉燭火,乃是追求光明。崇尚光明,想必是要我選賢與能。」

      燕國宰相把信的內容作為對燕王的建言,燕王聽從宰相的建議,舉用賢人,把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

      韓非子對此評論道:「燕國雖然治理的很好,但信本身原意確非如此。當今學者對於典籍穿鑿附會,往往托物言志,所言不一定合乎典籍的本意。」

      一般人以為哲學就是要培養一些能言善道的辯士,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真理並非越辯越明,真理始終都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認識他。好比人類曾經誤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哥白尼和加利略發現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但今日天文學告訴我們,人類身處的太陽系也不是宇宙的中心。真理並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認為地球、太陽或我們的太陽系是宇宙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就成了人類描述的那樣。只是過去礙於科技水準,我們沒能洞察宇宙的中心,而下了錯誤的判斷。

      注意到了嗎?有時候我們忽略了真正的重點,而把重點放在其他支微末節的事情上。這表示我們沒有認真去關注我們應當要關注的對象,我們沒有真正敞開心胸去聆聽對方要講的話。

      有時候,人會因為一個人的外貌而忽視他的表現。因為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不佳,就以此推估他的其他部份肯定也不好。反之,有時候我們光憑一個人的履歷寫得天花亂墜,就誤以為這個人肯定不簡單,所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巴門尼德斯所寫的無論是不是神話,重點是他寫了什麼樣的內容。如同柏拉圖《對話錄》,裡頭均已蘇格拉底為主角,後人並不能完全確定每一篇都真的是對於蘇格拉底的真實紀錄。

     「郢書燕說」的故事有雙重意義,一個是人的認知很有限,有時難免穿鑿附會,很容易把他人的原意曲解。好比今天在外頭看到另一半跟異性說話,看起來像是很投機的樣子。如果沒有瞭解實際對話的內容和情況,就自己下判斷,認為對方在跟異性調情,或是假裝視若無睹,這些都不能讓我們對真實情況有任何實質的理解。

      並非所有的誤會都是不好的。有時美麗的錯誤,一場意外的邂逅就是在誤會中產生。但如果人們抓著誤會這一點,就認為凡誤會必等於錯誤。則犯了過於理性,忽略人生活中需要浪漫的感性需求。

      我還記得大學的時候,同寢室的室友喜歡外語系的一位女學生。他為了要讓女生注意她,明明住在學校,卻每天早上搭半個小時的車,再和女學生一起搭捷運上學。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女學生終於注意到這個上學經常會碰到的男孩子,兩人開始很自然的交談,在學校偶遇了也會互相打招呼,最後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交往。交往兩年後,女生的生日,我的室友才把當年搭車追她的真相說出來。女生完全不覺得被欺騙,反而感動的說:「謝謝你陪我每天上學,讓我每天上學的路上都不寂寞。」

      故事有人說,也有人聽。但重要是故事的內容,以及聽者對於故事的解讀。因為故事所帶給人的感動,不在說故事的人身上,而是在聽者內心對於故事的迴響。

 

您看了這些故事,覺得還不錯嗎?那給我個推薦鼓勵一下吧 ^__^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6801721

 回應文章

鄧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重點是甚麼
2012/09/13 19:31

實在是對不起

想請問您 懇請您別介意

第一  重點是甚麼

如果是單存談論那一對男女朋友

就單純的討論雙方之間的問題與心理輔導為重心的好了

第二 至於中外理論與哲學可以開闢另外一篇章節探索

至於您所引經據典的的西方哲理與中國古文學的哲理

似乎可以另外衍伸一篇文章 不然拜讀您這篇文章 會有所失焦

且讀起來有點模糊了焦點 或許這樣直接了當地說 您會感到突兀

不過這是小妹小小的讀書心得 也是認真讀過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懇請不要介意

第三 您的文學造詣確實不錯

此外您的文學底質與造詣確實是不錯

感恩來訪 中秋快樂 思敏祝福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09-13 21:09 回覆:

真是不好意思,筆者的文筆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如同對學問的探討,學無止境,我還在那條道路上,還沒看到終點。但走在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上,這就是學問之道吧!

筆者會繼續努力,您也中秋快樂!

最後,謝謝您願意提出意見,沒有比思想之間言之有物的交流、激盪更令人充實的了。


陳麗媚(甭回居士)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哲學?
2012/09/11 18:57

你好!

常聽人家說哲學理論,它是指個人的理念論點嗎?

怎樣形成許多的派系,與歷史接上新舊的軌跡?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09-11 21:34 回覆:

您問的問題很大,足夠寫成好幾本巨著了。

追本溯源,哲學philosophy希臘原文乃是philos與sophia,剛好是「愛」、「智」之學。如果要追溯哲學的門派源流,一般哲學史都是從泰勒斯,水本源說為始,簡言之,哲學始於人的好奇心,好奇為什麼會有這個世界、世界如何形成、人從哪裡來等等對於宇宙萬事萬物的根本問題。正是在這個探求各種問題的好奇心上,哲學開展出來。

各個派系,可以說都是為了解決各種問題所形成,西方主要有兩個思想脈絡,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各大領域著作,形成了後來的各種學問與學門。不同的是前者採理形論,後者採形質論,走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可以說正是這對師徒,造就了今日哲學的各種不同風貌。 更詳細的內容,建議您可以找本《西方哲學史》,搭配《哲學概論》來研讀,會更清楚。  

哲學諮商,同樣是走在哲學歷史道路上的傳承一支,您可以上台灣哲學諮商學會官方網站(這是以輔仁大學哲學系與研究院,國內對於哲學諮商最重要的學術團體。),上頭有簡單的介紹可供參考。


墨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E
2012/09/11 14:43
哲學家的論證若無法有效治療人類的苦難,這樣的論證是無效的。
若是無法解除身體上的疾病,醫學可謂毫無助益;同樣地,
若是無法去除心靈的苦難,哲學一事毫無用處。
____ Ἐπίκουρος

哲學不應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而是幫助人們解決心靈傷痛的良方。

墨蝶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09-11 18:08 回覆:

一點也沒錯,當蘇格拉底後人們,逐漸從實踐哲學越發趨向思辨哲學,乃至純思辨哲學,甚至完全沉浸於形而上學的研究。從某方面來看確實擴張了哲學理論的深度與廣度,但「知而不行」卻失去了哲學家之所以被稱為哲學家的基本精神。

讀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對照現今哲學研究者,更顯出蘇格拉底對哲學的態度確實值得人們千年來對他的崇敬。


緣起 風信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中肯!!!!
2012/09/09 09:53

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被重視

但是否曾先重視別人呢.....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09-09 14:20 回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宛如《華嚴經》所言,我與他人之間的認識與溝通都是雙迴向。我們做了什麼,從他人身上又回饋到自身;他人所做,我們又加以反應回去。如果只注意到自身,往往會失去彼此之間最真實而深刻的認識,造成誤會。人與人的相處,是門大學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