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朝自戀的自己開槍:《百老匯上空子彈》
2016/01/20 16:32:53瀏覽3340|回應0|推薦17

[心結] 生活總在操我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拮据、多年不得志、自命清高的編劇。某天你得到一個難得的機會,有位黑幫大哥願意不惜血本,投資你手上一篇沒人願意投資,小眾的文藝舞台劇,將其送上全國最華麗的舞台,條件是你必須讓大哥的情婦擔綱劇中重要角色,你會如何抉擇?

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95年的作品《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陳述的正是這樣一個兩難處境。

自從舞台劇順利獲得金援,劇作家大衛(David)成天在劇場和各路優秀演員,以及完全沒有表演天份的老大情婦奧莉芙(Olive)排戲。他每天都在詛咒自己,和同居多年的女友宣告自己成了藝術界的娼妓。

工作之餘,大衛身邊有一群和他同樣落魄的藝術家,有的人滿口充斥對社會的不滿、對商業化的不屑,還有對於自身從事藝文創作的優越感

為何他們毫無成就,卻自戀不已?

 

 

§ 你真的愛自己嗎?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不理性的力量》書中稱這種心理現象為「工作付出效應」,具有以下四項特徵[1]

 

1.          投入的努力會影響工作成果,還會改變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對成果的評價。

2.          更多的投入確實會產生更多的愛戀。

3.          我們對給的心血結晶評價過高的情況極為根深蒂固,以致會誤以為其他人也同樣偏愛我的作品。

4.          雖然已極力投入,但若功敗垂成,我們就不會對那件事產生太大的依戀。

 

艾瑞利舉了一個例子,最早食品公司研發出用一個步驟就能製作出麵包的料理粉,本著高度便利的優勢,卻不被消費者所青睞。通過心理學和行銷專家的檢討,發現過份便利造成消費者對產品缺乏自我認同,因此食品公司更改配方,讓消費者在製作過程中需要付出一點額外的勞力,這才解決了銷售方面的困境。[2]

換言之,大衛等藝術家們,他們自認懷才不遇,可實際上他們很可能並非如自己所認定的那般才華洋溢。他們平庸而不自知,卻陷在對自己過高的評價和付出努力所帶來的自我感動中。

所以有時我們表面上以為在堅持夢想,實際上可能是盲目而頑固的在自我欺騙。我們以為在做自己,實際上是沉溺於自慰般的感動。

 

 

§ 放下手上的獎盃,才能看清雙手的掌紋

正如伍迪.艾倫於2013年《藍色茉莉》(Blue Jasmine)的劇本摘要中,自陳作品的中心思想在於揭示「人們往往刻意忽視生活的殘酷與現實」[3]的消極心態。

當大衛萌生辭退工作的念頭,拒絕任何對於想要左右這齣戲偏離原意的惡勢力,奧莉芙身邊那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保鏢奇奇(Cheech),他屢屢在排練中提出意見,結果每個意見都確實點出大衛劇本中的盲點。大衛慢慢了解,眼前這位貌似莽撞而粗鄙的黑幫殺手,具有比他高出不知多少倍的天賦。漸漸地,大衛越來越仰賴奇奇的意見,直至整部戲幾乎成了兩人的共同創作。

戲上演了,在美國各地皆獲得前所未有的好評,觀眾、演員和劇評家都把大衛視為新世代的偉大編劇。當眾人的讚賞聲越發熱烈,大衛的內心越發沈重,懷著欺世盜名的罪惡感,以及對自身能力的失落感,臉上的笑容隨之僵化在每一個華麗的社交場合,他一方面是會場的焦點,另一方面又體認到自己形同外來者──這些成功根本不屬於他原始的作品,他真正的能力。

因為演出之故,大衛和飾演女主角的海倫(Helen)有了私情,他問海倫:「你愛的是我,還是我的才華?」面對自己的女友,他也問了類似的問題:「如果我沒有才華,妳還會不會愛我?」

對大衛而言,幻想的破滅倒不見得是件壞事。正因為體悟到了自身的平庸,大衛才能清醒的面對自己,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

《藍色茉莉》中的賈思敏(Jasmine)選擇逃避,《百老匯上空子彈》中的大衛則選擇堅強面對。尤其在知悉奇奇為了作品的完美性,將那位以拙劣演技不斷傷害演出的奧莉芙殺害後,大衛內心的良善喚醒了他做為人,而不是做為一位藝術家。

 

 

§ 回歸素樸的美麗

儘管奇奇的才華比自己高,大衛最終選擇當一位好人,勝過當一位藝術家。正如他的女友愛倫(Ellen)對他說的心底話,「她愛血肉之軀的大衛,勝過藝術家大衛。」

愛倫的話點出了愛情的某種矛盾,大衛和海倫出軌,在於海倫是優秀的演員,能夠在藝術上跟大衛對話,甚至給大衛指引。可是海倫的人生奉獻給了事業,她欣賞大衛的才華,被大衛吸引,但大衛清楚吸引他的是奇奇帶來的燦爛幻影。反而在藝術方面並不契合,純粹愛著大衛的女友愛倫,她才有足夠的胸襟包容大衛的一切,即使平庸,即使失敗。

反過來看,大衛何嘗不是如此,即使海倫如何美麗動人,那個人永遠不會愛上完整的自己。唯有在「平凡」的愛倫面前,大衛才能成為某個人心中的唯一,一位永遠不凡的劇作家。

 

 

§ 子彈橫飛無礙幸福之路

人生在世,幸福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我們不須要特地去追問「為什麼要追求幸福」的問題,因為這是所有人都要從事的真理。但我們須要了解我們所追求的目的,以便尋求實現的方法,訴諸行動。

當我們反思自身,無論他人做了什麼抉擇,我們都必須做出一個屬於我們,一條開展在我們眼前的道路,但無論我們選擇什麼職業,或以某項活動為我們人生的職志,都是為了換取幸福。有些人像海倫,一位優異的演員,一生矢志於演藝事業;有些人像奇奇,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視人命如草芥。

我相信大衛還會寫下去,即使一輩子都沒法像奇奇,僅憑靈光一閃便能寫出曠世鉅作。但這無礙於大衛對幸福的追求,他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朝聖之路,卸下不切實際的自戀,跳脫其他藝術家朋友給自己設下的囹圄。

有些人像大衛,他掙扎、妥協、謀求改變,然後在這中間受到自己思緒反覆變動的折磨。表面上他最終對創作讓步,從藝術之夢甦醒,可就在承認生活的種種恐懼之際,方能極其勇敢的面對自己內心更大的渴望,進而成為真正的自己,擁抱完整的愛情。

通過大衛的視野,伍迪.艾倫又一次警醒人們對自身的盲目。比起《藍色茉莉》,《百老匯上空子彈》的故事更顯光明:我們若能認清自己,了解內心真正的企求,放下對外在價值的盲目信仰,真正的幸福自然會在平凡的歲月裡,成就所有的不凡。

 

 

[解語] 無論大小,每顆星星都有屬於自己的光。



[1] 丹.艾瑞利(Dan Ariely)著、姜雪影譯:《不理性的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台北:天下,2011,頁141

[2] 心理學、行銷專家Ernest Dichter的「雞蛋理論」(egg theory):除掉蛋糕粉中的雞蛋、牛奶及食用油,讓主婦自行添加,使他們將製成的蛋糕,主觀上從現成貨轉為自己的作品。同上註,頁121

[3]Woody Allen’s new drama BLUE JASMINE is about the dire consequences that can result when people avert their eyes from reality and the truth they don’t want to see.” Woody Allen, Blue Jasmine: http://www.scriptslug.com/workspace/uploads/scripts/blue-jasmine-2013.pdf?pdf/, p.3.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4420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