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馴獸師】和平的前提,平等的背後
2015/11/25 16:51:26瀏覽479|回應0|推薦10


◎費城和平鐘

 

[心結] 又一次總統大選,選擇真能改變什麼嗎?

 

2016的總統選舉的投票日即將到來,目前頗有大勢底定之感,潛藏的不安卻如今年的秋老虎,十一月走過大半,仍能不時把人逼出一身汗。

午休,趁著不正常的風和日麗,兩位學弟幫我帶了兩本書,前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不戰而勝》(1999: Victory Without War)和普立茲獎得主D. Goodwin論林肯總統贏得南北戰爭,避免美國分裂的巨著《無敵》(Team of Rivals)。

之前準備考試,腦筋都花在背誦和理解法條上。重拾小說前兩天,一時還抓不到小說敘事的方法,就像回在久別的鄉居老路,光天化日卻迷了方向。

翻開《不戰而勝》專論中國的章節〈甦醒的巨人〉,尼克森表達了美國對中國應有的外交策略。尼克森轉述1969年,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戴高樂提醒尼克森:「你最好趁早承認中國,而不要等中國強大了使你不得不承認它。」

綜觀當前的中國經濟、政治影響力,不得不說戴高樂對中國的預測準確的令人敬畏。法國做為歐洲身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向來不敢看輕中國,早在戴高樂與尼克森會面的一百多年前,拿破崙就曾形容中國:「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否則一旦甦醒,他將撼動世界。」

從尼克森看中國,從中國看台灣,突然有感於過去二十多年來,雙方國立的強弱與關係轉變之間的關係。這個轉變,究竟是讓雙方朝和平的願景前進一步,還是倒退兩步?若和平是普世價值,我們又該如何營造和平的態勢?

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人際關係平等與和諧共處的前提來談。

 

§ 彌子瑕與衛王

做為道德的底限,一個人可以毫無理由的討厭任何人,只要別做出影響他人的行為。「不傷害」是諮商,也是人際相處的最低標準,可是這個標準如果是用以避世的藉口,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實質幫助。

生存,需要的是積極的行動。消極的不做為,只會逐漸喪失生存的空間。這是生存的現實,就像草原牧場,我們可以不侵佔其他人的牧場,但如果其他人偶爾越界,你沒有態度強硬的加以處理。終有一天,可能某一方會跨過那條界線,損害你的利益。這時你責怪對方,但在實質上,你能奪回失去的牧場嗎?道德勸說能夠彌補損失嗎?

無能,就是放棄爭取自己權益的權力。

《韓非子》有個故事:

衛國有個人叫彌子瑕,年輕的時候深受衛王寵愛。有一次,他為了探望生病的母親,偷駕衛王的馬車,按理當受砍去雙腿的刑罰,但衛王卻念在他愛母心切,免除其刑。又有一次彌子瑕和衛王同遊,摘了一個桃子,吃了一半就拿給衛王吃,衛王非但不生氣,還對別人讚美彌子瑕吃到好吃的東西,捨不得一個人吃完,還想著與寡人同享。

等彌子瑕年老色衰,衛王不再寵幸,想起這兩件事,竟惱火起來,欲重新歸罪彌子瑕。

韓非子評論:「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說明當一個人的感情變了,他對人的評價和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衛王無故降罪固不值得欣賞,但愛憎本為人之常情,更何況利益衝突時。而彌子瑕和衛王的關係始終是君臣、上下關係,而彌子瑕在年老色衰之餘,若在學識、涵養或精神層面保持足以和王者相互輝映的高度,如魏徵之流,相信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 請捫心自問:「你是關係中的彌子瑕嗎?」

嘴裡吃人家的,手裡拿人家的,脖子上環繞著珠光寶氣的項圈,恃寵而驕之餘,命脈可是被人死死掐著。

不妨以徐志摩與元配張幼儀的關係為例。起初徐志摩嫌棄張幼儀缺乏學養,見識淺薄,這是教育與知性上的不平等,使得他們像兩個缺乏共通語言的異邦人,無法溝通。相對地,當時徐志摩在感情上不像張幼儀忠誠、堅忍、一心一意,所以他拿不出充分的同理心與同情心善待張幼儀,而是用冷暴力折磨她,連帶使自己過得也不快活。

待後來他們都成熟了,徐志摩能帶著陸小曼,和張幼儀坐在一起,成為朋友。可惜,相愛的時機已經過去。但張幼儀憑借自身的努力,通過多年的學習,放下對徐志摩或傳統父母對男性的依賴,她成為中國早期女企業家的表率,她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在學識、精神上的飽滿程度足以與徐志摩,哥哥張君勱等飽學之士崢嶸。

把自己生存的能耐全交託在另一個人手上,當對方決定收回或中斷供給,日子怎麼過?這並非轉瞬間便一無所有,實際上,過份依賴而不求自我增長的一方,從關係之始便一無所有。

商業也好,外交也罷。所謂的互信與合乎道德的互利,都得建立在一個堅實的保護原則底下。一個人可以是好人,但無能的好人恐怕如鳥巢中的雞蛋,經不起一點波折。

均等的概念,我指的亦非全然物質。一方可能物質(掙錢)能力強,而一方可能精神能力強,如此還是可以互相彌補。但我見一些情況,往往是兩個人在精神和物質方面都失衡了,所以關係總是處於高張力的拉扯,時時刻刻都在關係撕裂的邊緣。

「人與人的關係必須建構在一個對等的基礎上」,這點放在愛情,我以為同樣有效。

如果一方總是扮演付出的角色,另一方總是在扮演索取的角色,雙方的關係失衡,且無法共同成長。畢竟互相尊重,不等於互相忍讓,忍讓若沒有一個堅實的原則發在行為裡,忍讓經常最後就變了調,成了忍耐,然後終有一天變成忍無可忍。

 

§ 失衡的秤,覆滅的一方

從關係對等的角度論之,可放大到國與國的關係。

台灣跟中國雙方的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實力正在逐漸拉大。但弔軌的是,中國共產黨內部份傳統派對台灣仍有統一不可的感情,一方面給予台灣許多經濟等方面的優惠,一方面又給予台灣外交等方面的限制與壓力。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加深,那將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不平等,但如果不和中國的關係友好,台灣又沒有足夠的高度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對等的談判與貿易。

長期而言,中國沒有為台灣停下發展腳步的理由,台灣則有自顧不暇的政治與經濟困境需要解決。這是否意味著台灣與中國的分離將是必然的結局?

若失衡的態勢持續擴大,無疑的將使兩岸的關係朝撕裂的結局發展,這樣的結局乍看符合目前民調呈現,大多數國民的期待。然而,精神勝利是否能夠為台灣人民帶來幸福的生活?這是我所擔憂的。

關係台灣對外出口千億美元買賣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亞投行等重大的國際經濟協定與計畫,台灣必須參與,必須壯大自己,好維持與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和平交誼。

 

富足的社會有條件談慈善,談階級人民的和諧。待大環境不佳,緊縮的不只工作、薪資,還包括同情與同理。

不僅弱國無外交,更可怖的是弱國的國民必須面臨各種生活上的困乏,影響社會福利、退休生活、醫療資源等,身為國家的一分子,為自己的生活付出多少努力?一個國家的前景,建設所需的有形無形資源,來自每一位國民積極工作、生活、成家、守法等各方面的成果累積。

反之,若我們輕易將多少自己生活的選擇權,不加思索的交在少數人和團體之手,然後就放鬆自己對生活的付出與自律,以為社會就會在其他人努力之下,讓自己沾沾光,對社會予取予求。試問這是天真,還是彌子瑕式的愚昧?

 

§ 「平等」,握手言和的資格

Goodwin於《無敵》書中記述,186549日,南北戰爭終結的受降典禮上,代表北方的格蘭特將軍(Hiram Grant)時對代表南方的李將軍(Robert Lee),完全體現林肯對和平的願望,投降條件十分寬大,旨在讓每一位士兵都能在不受侵擾的情況下,攜帶他們的財物回到自己的家。並轉述歷史學家威尼克(Jay Winik)對受降雙方的形容:

 

「勝利的將軍氣度寬大,失敗的將軍也同樣優雅且不失尊嚴。」(頁726

 

勢均力敵,即使惡戰一場,依舊能夠惺惺相惜,乃至謀求共同和平,以增進雙方福祉。

一個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努力培養自己的生存能力。有足夠的底氣,才有條件跟別人談互惠互利。有了維持自我基本生計,以及給予的資本,才好談在身、心、靈──物質、精神、信仰──等層面的互相尊重與了解。

我們無法要求他人,但我們可以要求我們自己,提昇自己的實力與高度,發展對等的契機。沒有誰欠誰,沒有誰會有自卑感、罪惡感,亦沒有高人一等的傲慢,雙方才能毫無芥蒂的談感情。

平等的雙足需要足夠的力量,方能屹立不搖。相信若人與人如此,黨與黨如此,國與國亦如此,我們便能靠自己的力量保守尊嚴,而非依靠他人的施捨,去爭取我們想要的自由、幸福與和平。

 

[不對等怎麼辦?]「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是事實。但不要讓這項事實成了自己不努力的藉口,別人有機可趁的理由。

 


 

讀者信箱:service@myplus.com.tw 

【讀者信箱投稿規範】

1. 來函者接受我方在保護來函者隱私的前提下,經匿名與節錄後刊載。

2. 請盡量將情況詳細交代,充分说明更易於諮商師分析與回應(包括性別、年龄、所在城市、职业等。)

3. 有鑑於來函十分踴躍,故只能每個月挑選少量一至兩篇回應於此專欄。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3677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