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馴獸師】如何學會快樂的擁有:成就與成就感的連結關係
2015/07/22 12:37:15瀏覽1266|回應0|推薦21

[心結]:明明完成不少事,卻依舊沒有自信。

 

人活著最困擾的事情之一,就是「自我懷疑」。

和認識的人,或者不認識的來談者對談,其實有一半以上的議題圍繞著自我懷疑的念頭展開,像是:

l   明明已經跟女朋友同居半年,彼此幾乎佔據了對方全部的私人時間,卻還是懷疑女友是否和其他男生有不正當的關係。

l   準備了一整年的公職考試,考完當天的感覺還不錯。隔天一直不敢對答案,老覺得自己考不好,放榜之前過著不安,又自我貶抑的日子。

l   在社團裡頭力求表現,最後社員們已很高的票數選擇自己擔任社長。可是從那天開始,老覺得社員們對自己的態度都變了,有種自己被孤立的恐懼感。

l   好不容易跟老婆做人成功,卻經常做老婆流產的惡夢。即使產檢的報告正常,夫妻兩人也很健康,但自己就像是病了,沒辦法保持平常心面對眼前的幸福。

 

人是充滿想像力的動物,但想像力也會捆綁一個人的心智。人有一種能耐,能夠在情況很好的時候,想像各種不幸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或者在情況很差的境地,想像各種充滿希望的未來降臨。

有人把自我懷疑視為一種自我欺騙,但就像對於內在積極與不積極情緒的利用,想像力的使用是一門功課。妥善的使用,能夠使我們在充滿不確定的境地,甚至背水一戰的危機時刻,拿出我們最好的一面處理問題,扭轉困境。

心理諮商方法中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經常使用人的想像力,像是通過模擬未來的情境,來增強自我面對未來的信心。譬如一位籃球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腦海不斷模擬在場上的精彩表現,準確的投射之後接受群眾的喝采等畫面,進而使得在場上更富有信心。

無論使用何種與想像力有關的方法,還是得回歸其根本,釐清兩個重要概念,「成就」與「成就感」。以前段運動員的想像為例,他假想的成功可能是準確投籃,但他真正追求的不只是投籃中的而已,而是被群眾喝采所帶來的成就感。

 

§ 自尊:成就與成就感交會之處

「成就」與「成就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共同結合為主體的「自尊」來源與作用。據稱哲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於1890的著作中首次使用「自尊」(self-esteem)這個詞,他的定義是「對個人自身及成就感覺良好。」

故自身的成就是一回事;感覺良好,即成就感是另一回事。

更進一步說明,成就是一種「取得」,也就是取得某種某物。取得對象的差異會影響成就感,譬如今天面對大學入學考,很想讀大學的人,跟對進入大學求學毫無興趣的考生,他們考出同樣的成績,所獲得的成就感不同。設立的志願比較高,且高出自己預期能考上的志願高出許多的目標,考上之後的成就感相對來說也會比符合預期更高(當中還摻雜驚喜等其他情緒)。一般來說,成就感是成就從想像,經由實踐成真後的感受,感受本身才是目的。

成就只是成就感的引發劑,可以用來檢視成就本身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如此說來,成就感比成就本身重要嗎?

 

§ 想要快樂,卻不知道為什麼快樂

從小看哆拉A夢長大的朋友都知道「時光機」這項道具,當我們懊悔於過去,有時我們會浮現一個不切實際的想像,重新回到做決定之前的那一刻,改變決定,改變人生。

可是我們無法確知,我們若是真的回到那一刻,做了不同的決定,就會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迷茫的成就感,是將某個「事件」視為「成就」,即獲得一個「理想的結果」,並假設一旦獲得成就,就能得到「成就感」。但理想的結果是一種預設,就像一位結婚壓力很大的女人,認為只要結婚就能擺脫人生失敗組;一位認為只有賺進大把財富,才能擁有愛情的男人;一位認為只有孩子考上前三志願,畢業投身國內前五十大企業,才對得起父職的爸爸等。而當事件的實現,卻得不到成就感,成就的價值光芒,很快地會黯淡下來。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自己對於自身的理解有多匱乏。我們通過教育學會一身本事,通過與人相處與各種生活的細節摸索自己的喜好,卻在以為達致成就之時,與成就感差肩而過。那種感受,我形容為「摩擦神燈的失落」,社會上有許多如神燈一般的寶貝——名譽、權力、金錢……——可是擁有神燈最快樂的瞬間,可能是即將摩擦神燈的前一刻,腦海中滿是許願之後的美好幻想。然而,當我們摩擦神燈,卻發現並沒有神燈精靈出現,或者精靈出現了,卻當著你的面潑冷水:「世界上沒有說了就能實現的夢想,你被廣告騙了。」

 

§ 真實的成就感是堅持不懈的能量,而非結果

「成就感怎麼來?照你這樣說,我們永遠不知道當下的努力能否獲取成就感了?」一位頭年便考上公職,卻過得一點也不快樂的來談者焦慮問道。

創辦Theranos公司,大幅改善傳統驗血程序,年方三十出頭的Elizabeth Holmes。儘管公司規模達到近百億美元規模,大一輟學開創公司迄今,幾乎天天都與工作為伍,以公司為家。比起事業上的成就,Holmes的母親更擔心女兒的交友與婚姻。

誰有權幫Holmes做選擇?有能力判斷她的幸福由何等標準決定?或是因為她事業上的成就,因此就將她奉為某種女神,或是用她在愛情與婚姻的選擇等來說明她這個人的人格?

成就感更接近我們對「愛」的定義,而非簡單的習慣與喜歡。果今天你懷疑自己追求的目標是出於愛,還是習慣或喜歡,在疑慮中希冀通過結果的來臨加以驗證,甚至一廂情願的認為在結果出現時,所有辛苦都會得到滿足。很遺憾,那很可能就不是你真心所愛的目標,你也許最後會獲得某項成就,但那個成就將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並非你一生企求。

成就感無須通過結果去驗證,成就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產生,給予我們足夠的能量前行。好比寫作與閱讀之於我的意義,寫作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每每在寫作的日常習慣中自我精進,就能得到促使我不斷提昇自我,堅持不懈的能量。我喜歡閱讀,但那不是愛,而是促使我提昇寫作、豐富生活的事項。寫作的成就感無須和金錢、文學獎之類的報酬掛勾,過程中沒有自我欺騙,或者要用某種結果來限定成就感可能因此而來的假想。

當我們通過成就與成就感,反思生命的意義,或許正如美國詩人Robert Frost所說:「生命奧秘,不過是裸身入世。」成就可能五花八門,但成就感只能純粹。如果今天你在一件事情上始終得不到成就感,放下「以後可能」、「假如我達到某個成就,我就會快樂」之類的成就感想像。那恐怕不是你要的,幸福與快樂來自當下,來自觸手可及的行為本身,正如成就感,一點也不複雜。

最終,將成就視為首要之事,將使我們錯過真正的幸福,使我們活在無止盡的不滿足之中。因為成就總是發生於外在,通過那些試圖將之由外而內加以轉化為感受的努力,換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相對地,成就感總是由內而外,來自我們內在的小太陽、核子反應爐,給我們力量。實現為具體成就,甚至將成就感的光、熱化為感動他人的積極影響力。

 

 

[解語]:真實的成就感就是堅持本身,而非一個強迫自己堅持某事的理由。

 

 

讀者信箱:service@myplus.com.tw 

【讀者信箱投稿規範】

1. 來函者接受我方在保護來函者隱私的前提下,經匿名與節錄後刊載。

2. 請盡量將情況詳細交代,充分说明更易於諮商師分析與回應(包括性別、年龄、所在城市、职业等。)

3. 有鑑於來函十分踴躍,故只能每個月挑選少量一至兩篇回應於此專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636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