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信仰
2015/04/11 12:48:51瀏覽376|回應0|推薦22

內心的太陽

當我坐在那間屋子裡,我什麼也看不見,倒不是窗戶沒開,倒不是室內沒有光,而是我的心在抗拒去看這個世界。這是一個日常的早晨,當我們從睡眠中和現實生活重新接續,這個世界的挑戰繼續,還沒破關的遊戲,我們沒有權利終止。

自殺是一個經常在諮商中被討論的課題,從倫理學的角度說,所有的惡可能都是一種善的缺乏。也就是世上不存在絕對的惡,而是當善的邊界之外,有那麼一些陰影,使人們籠罩於黑暗中。

我想起柏拉圖在The Republic中所用的譬喻,善的本體就像太陽。平時,我們都被善的陽光洗滌,這時世界充滿和諧,我們在溫暖而舒適的環境中,發揮我們存在的價值。可是陽光投射所及,總會有陰影,那些陰影就是惡。因此當我們見到惡,並非意味著善不存在,而是善所無法投射之處。

 

相信陽光

哲學諮商所謂幫助一個人進行內在洞察,就是要一個人去發現自己內心的陰影,了解是什麼擋住了善的陽光映照於心。當我們發現那個黑暗處,我們試著讓善透進光芒,然後我們的視野因而澄明。

內在的遮蔽越來越大,黑暗的領地也會跟著增加,直到我們發現內心幾乎被黑暗佔據。然後我們會失去信心,以為光明無法再現。這種世界末日降臨的恐懼,會讓一個人走上一條穴居的道路。有些人索性讓自己在黑暗中苟活,有些則禁不住黑暗帶來的寒冷與寂寥,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

自殺是一種內心失去存在感的狀態,所謂失去存在感,就是對生存感到麻痺,不相信生存是一條有意義的,會向上發展的進程。認為從今而後黑暗將是永恆的,每天內心的苦痛都不會有變化。因此,當一個人的痛苦越來越多,反而有些人能從痛苦的變化中感受到存在感。看不到盡頭,彷彿無限綿延的痛苦讓人更加難熬。

這半年,我有兩個朋友都碰上了生命的考驗。他們都是碩士生,一位朋友被診斷出胃癌三期,一位朋友一隻眼因為黃斑部病變失去視力。他們一個人有信仰,一個人沒有,這不只是對宗教的信仰,而是面對未來的自我認知。一個人認知明天會有光明,一個人則不斷設想悲慘的命運將不斷隨著病情蔓延。他們的悲歡隨著他們內心的認知,反過來投射在周遭的人們身上。有人因為病患的樂觀而堅定共同扶持的信念,有人則因為悲觀的感染而痛哭失聲。

 

存在就是被想像

對常人來說,信仰是信仰,信仰無關乎哲學。哲學會去問上帝存不存在,常人需要的信仰不去問這個問題,「只要相信,上帝就存在」。既然上帝存在,那麼上帝就會看顧我們。當我們有了這樣信念,生命的光就透進我們的內心。

生命有時就是如此盲目,但我們可以盲目的相信明天會變得更壞,也可以相信明天可以過得更好。我們明明都無法預知明天,但我們對不存在的明天卻可以因為我們的信念而有所不同。進而,一個人選擇擁抱明天,或是選擇在未知的明天來臨之前,選擇逃避。

因此,就本質上而言,自殺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放棄相信光明。當我們鼓勵一個人,要他「不要放棄希望」。就是要一個人相信明天仍有光明,但這不容易,要說服人們相信未知的,不存在的事物非常困難。因而信念本身需要想像力,諮商也需要進行想像力的練習。想像美好,想像希望,如果太陽不存在,我們就想像一個出來。很奇妙地,想像到一個程度,太陽就會真的從概念化為真實的存在。然後我們就能繼續讓自己安睡,迎接每一個明天。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215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