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功不等於快樂——分享我對Tal Ben-Shahar的一點心得
2014/05/27 11:38:25瀏覽1913|回應2|推薦10
在這篇《親子天下》雜誌,與Tal Ben-Shahar與雜誌的訪談:
〈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班夏哈:成功不會給孩子一輩子的快樂〉,在此分享我看到的四個重點給大家:

1.不要把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以為就是也能讓別人快樂的東西。同理心,有時比同情心更重要,而正如作者所說:「同理心必須在真實、親密的互動中形成,無法在幫朋友按讚的時候產生」,同理心要表現為行動才有意義。
原文:
「學生從小聽到的事實就是如此:現在辛苦一點沒有關係,只要等你進了第一志願夢想學校,你就會快樂,一切都沒問題,人生就無憂無慮。你會得到很好的工作,進入第一志願的公司,一輩子就高枕無憂……但事實不是如此。」
2. 沒有人不會犯錯,但我們得在錯誤中學到教訓,然後不要重蹈覆轍。正因如此,讓我們學會原諒,好嗎?
原文: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當我大兒子四歲時,那時家裡也有了老二,我告訴這位專家,真希望四年前兒子誕生時,就已經具備現在當爸爸的一切經驗和知識。因為若是這樣,我就不會犯這麼多錯。朋友告訴我:『沒關係,因為你會繼續犯其他的錯……』?」
3. 成功不等於快樂。人生的面向太多了,光靠單一面向的成功能夠獲得某些快樂,但無法獲得更多快樂。正如全人教育是「精神靈性、體能、智慧、人際關係和情緒」五個方面都得到照護,因為工作而忽視家庭,因為物質而忽視健康,就像伸出一根指頭的同時,還有四根指頭仍彎著。當單方短暫的快樂退燒,許多不快樂就會開始發酵。
原文:
「當年在哈佛大學念資訊系的時候,我不快樂。那時我是個專業的壁球選手(贏過全美賽冠軍),讀最好的大學,成績很棒……過去所學到的一切都告訴我:『我應該很快樂!』但是,我不快樂……」
4. 不要忽視通識教育。對學生,我總是鼓勵他們多修通識課,只要看到有興趣的通識課,超修也要上。我們在本科學到專業,但通識課的意義是幫助人培養健全人格,充實我們在本科所學不到的其他知識。不要看輕通識課,好好把握修通識課的機會,而不是把通識當成湊學分的多餘課程,我們能在大學時光學到更多我們想學的東西。當然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多少也是在大學以前,課程與考試,考試與就業等現實功利主義掛勾,使得課程於學生心中的意義遠離了純粹求知與追求自我完滿的愛好。正如王陽明所說,功利遮蔽了人的本心。但他也說我們能夠掃除本心上的塵埃,讓良善的本心再次清明。
原文:
「今年四十二歲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選修人數超過一千四百人。」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3666414
 引用者清單(1)  
2014/05/30 09:08 【baogon ????】 ?????????????Tal Ben-Shahar?????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9 19:36
人類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方式來降低彼此關係緊繃的焦慮--笑臉。看到四週的人臉上都有笑意應該心裏不會太難過。看不到別人笑,就自己照鏡子笑吧。

陽明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9 16:38

如果成功不等於快樂, 那要如何才能快樂呢? 本文似乎沒有答案?

我覺得常常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反向車道在大塞車, 自己的卻通行無阻. 球類比賽勝利的喜悅當然是建立在對手輸球的痛苦上面!  

我認為快樂其實就是達成目標, 這裡面當然有從失敗中學習的經驗.  而目標有時不一定需要是成功, 這大概是主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