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後語
2009/06/14 08:13:53瀏覽1410|回應2|推薦13

《易經與走勢變動》此書係為修正1998年版《易經與股市走勢》的缺失而寫。知道了問題所在本來是好事,可是要改正這些缺陷卻是極為困難的事。

《易經》是一部跨世紀超越時代結合多人智慧的集體創作產物,其卦、爻辭是占例的匯總,可惜〈周朝〉晚期這些資料都毀於戰火,所以晚周到現在的這二千五百年之間,並沒有人真正閱讀過大量先賢留下的占例文獻。然而得感謝各朝代的易學大家,經他們的努力使《易經》能輕易上手,也因其註易各有所長以致百家爭鳴,但也因意見的多樣化造成解釋上的不一致,而讓後學者對《易經》的原意掌握不易。

既然卦爻辭是占例的匯總,所以只要占例夠多便可先跳過前人的解釋,直接去解讀卦爻辭,透過這項「逆向工程」或許可以揭開卦爻辭的神秘面紗。但是要如何做出足夠的占例,這不也是前易學家們的問題嗎?所以這是一道巨大的坎窞待跳躍。若就此放棄以往的努力就白費了,若再繼續奮鬥下去又不知結果會如何,當時心中掙扎盤算了一個月。最後我做了人生中一個大博弈,我決定不只要繼續下去,而且加碼賭注來建立「占例資料庫」。因為我知道要建立六萬份占例資料雖然很困難,但只要多加幾個人手並拜現代電腦之賜並不是行不通,若在二十年前還真行不通了。

「資料庫」的材料每一項都是成本,所以「逆向工程」要是失敗的話就必須承受財力、人力、物力與時間上的損失。另一方面心態上也做了建設與調整,要是賭輸了(無法揭開面紗),這些努力也是為自己熱愛的「易學」而付出,已無愧於心,還有什麼好遺憾呢?

博弈本來就有風險,我會去下這盤棋局因我估算過勝算很高而且有必要。我很清楚這時刻不冒一點合理的風險,瓶頸絕對不可能突破,那麼少年時代的美夢都要破滅,不只以往的努力要白費,連往後的作為恐亦會全盤皆輸。一個人沒有夢想,不是很可怕的事嗎?

占例的收集起初有些難度,後因熟練了速度上就越來越快。占例經過數年累積到二萬多個時,更正確地說每個卦爻占例在超過20個以上時,它就會呈現應有的分布情形,所以感覺它的神秘面紗逐漸消去,很多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我發現〈易經〉在預測人事與預測價格變動在解釋上部份會產生差異,這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解釋錯誤,即來自讀本或後人對《易經》卦、爻辭的誤解。二、是根源錯誤,即來自《易經》作者造成創作卦爻辭時語意不清,因《易》是對人事而立非對價格變動來創作。人事預測變動遲緩,但價格變動預測不只變動快速也容易碰到上下轉折,故兩者有明顯差異。

至目前為止占例已夠多,足以使我輕易解開《易經》內容。現存的《易經》版本只有不變與單爻變,二爻變則是古人未完成的部分。預計再過些時日占例更多時即可完全解開「二個爻變」的情形,可解開二個爻變則完全是個意外收穫,原先並沒有預期到的,我對此感到十分喜悅。

至於三個爻變的情形,因占例要超過30萬個以上才能解開,所以這工作極不易完成。至於四個爻變、五個爻變、六個爻變不是單獨一或數人能完成,但還是希望未來有志之士能繼續去解開這些「未知領域」。以實用性而言展開至二個爻變就已足夠應付,但唯有解開各種爻變,《易經》上的理論才有其完整性。

《易經》能穿透時間與空間,從遠古長征到現在,並繼續朝永恆的未來邁進,必有它過人之處。很多理論、學說多經不起考驗,不支一一倒地。《易經》相形之下就完美多了,它的適應力強大,但遇到不同時空背景也會露出不同的缺點。就以現在而言,它在「價格變動」上的理論相對「人事」而言顯得有些不足。因此我只是想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去補正這個缺陷,讓它永遠在時空中放出萬丈光芒而已。《易經與走勢變動》此書就是在這理念下寫成的。

我喜歡(宋朝)易學家—〈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前兩句話感覺似乎離我很遠,但後兩句話感覺到它似乎要對我講一些話一樣,我希望我的作為能感應他的話。我相信此書的內容能經得起試煉,亦即可以穿透時間與空間,長征到遙遠的未來,並讓後世讀者知道《易經》與走勢變動的關係。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andy&aid=3041229

 回應文章

股票郎
分享喜悅
2009/06/15 18:09

『可解開二個爻變則完全是個意外收穫,原先並沒有預期到的,我對此感到十分喜悅。』我希望能分享您的喜悅。

linandy(linandy) 於 2009-06-16 07:29 回覆:

呵呵!股票郎做股票很有心得的人吧!

我很願意把這份喜悅與您分享,使您操作股票更能得心應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為萬世開太平
2009/06/14 10:01

真了不起,能把易經這麼剛硬的東西馴服的像蠶絲一樣柔軟,有學問。

為後人肯花這麼大功夫,會有好報的。

linandy(linandy) 於 2009-06-14 11:56 回覆:

多想多用再硬的東西也可以變柔軟,再難的學問也可通。

西洋的東西不全都是好,中國的東西並不全都是不值得一顧。易經就是很好的例子,某些領域用易經來解反而容易辦到。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其他就不用想那麼多了。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