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06 23:17:28瀏覽643|回應1|推薦34 | |
【教育】
普吉島的渡假村的一天,在大廳裡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飽受驚嚇抽噎著的西方小孩。 原來那天小孩較多,工作人員在網球課程結束後,一時疏忽將這位澳洲小孩留在網球場。等到發現時,才趕回球場,將這位飽受驚嚇,哭得浠浬嘩啦的小孩帶回。 澳洲媽媽接到小孩,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是當場發飙,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生氣的將小孩帶走,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她的確可以這樣做,發洩她的情緒,讓她的孩子得到最好的補償。但都不是! 她的行為讓人印象深刻。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她的孩子,並且冷靜溫和的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為找不到妳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日本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下那位四歲的孩子,墊起腳尖,親親蹲在他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那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當場哭了出來。她是非常感動,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果!我相信,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體貼別人,也等於體貼了自己的心。一位心胸寬闊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小孩子,必定會成為一位孝順、寬容又貼體的人! 【教養】 說到教養,老仙對李安思維頗有微詞,他的一篇文章說:"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這是個對自己的文化素養很不負責任的講法。當他爸爸李昇去逝時,李安為來不及說再見曾崩潰大哭!他為你不管路人甲死掉大哭?他也沒為戰中去的士兵、人民、記者...大哭,甚至他母親死時他也沒大哭?所以顯然他說的「愛」並非一樣的,愛是有差別的。誰最了解這裡面的論理差距類別,不是他是有誰?「推手」、「囍宴」和「飲食男女」,不都是中萃文化在人際關係的論常嗎?李安掌握了坦言,原本父親不認同他拍電影,直到自己49歲那年,好不容易盼到父親一句鼓勵,但卻來不及見爸爸最後一面,心中的愧疚還曾讓他崩潰大哭。 當他盡孝了,也受到了社會肯之後,他冒出一句「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得了便宜還賣乖!老仙錯愕,何以一個過去靠詮釋與販賣中華文化的大師,當集所有榮耀於一身時,好像當富邦董娘陳藹玲吹著冷氣說她是人,她反核。儍眼,老仙心裡將她列為振興道德海裡第一人!不知他怎教養他的孩子,但老仙不相信他會將愛分成no1、2、3.....,孝順難道就不是對父母親的愛的表現嗎?難道他真的教孩子對著爺爺時要1號愛,對奶奶是2號愛?如此類推? 其實一般國人家庭,就算沒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家教一定有.... 【性搔擾】 有人說中國没有哲學,我們中國人說的是四書五經,裡面寫著所有為人處事的答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柏金包、書中自有馬莎拉蒂....知書達禮,社會才有論理、綱紀,人與人之間才有互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烏托邦世界。但教育要普及才能人人知書達理... 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一個人懂得羞恥,才能自省自勉。有羞恥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戰勝自我,這是「勇」的突出表現。然而,隨著現代社會道德標準的低下,不知羞恥的人似乎是越來越多了。 禮失求諸野,以前在家鄉,我們很怕別人的眼光,王要就是「禮貌」,六七十年前,我們鄉下那有性搔?都歸「不禮貌」,嚴重點就叫「調戲良家婦女」,但如果不是良家婦女,卻是「打情罵俏」。當大家以禮相待時,任何逾越禮數的行為是件大事,尤其是孩子好被說沒家教,家長一定會受不了。 性搔又是怎回事,套句老仙鄉下的話就是對人不禮貌,當台灣社會只有「四尾土虱」,没有禮義廉恥,彼此不懂得尊重對方,性搔就變得是理所當然。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