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3 14:09:09瀏覽1845|回應2|推薦36 | |
因為米凱蘭傑里的關係,愛上拉威爾,覺得他的曲子都非常優美好聽........ 一套名為“庫普蘭之墓”的曲子,怎麼會用舞曲形式譜寫? 這組原名Le Tombeau de Couperin的鋼琴套曲, Tombeau這個字,字面上在17世紀是“為悼念而作”的作品,是拉威爾為紀念18世紀法國作曲家庫普蘭而作,而所謂“墓”,乃“碑”之意。 第一次看到這個曲目時,感到很“納悶”, 既然是“墓”,或者是“碑”吧,不是應該莊嚴肅穆嗎? 又怎麼會用輕巧愉悅的旋律展現? 所以很好奇,就花了一點時間,去了解其中的緣由........ 拉威爾說,他不是想以模仿庫普蘭的作品風格,向他致敬, 而是要通過“庫普蘭感性細膩的法國巴洛克式鍵盤組曲風格的音樂”, 來緬懷紀念他在戰爭中痛失的摯友。 這組鋼琴套曲,一共有六個樂章, 每一個樂章,都是以一種巴洛克式鍵盤舞曲體裁為藍本譜寫, 包括了:前奏曲、賦格、佛蘭舞曲、里戈頓舞曲、小步舞曲、托卡塔; 後來改成管絃樂曲,捨棄了托卡塔和賦格。 拉威爾將這套六個樂章的組曲,分別獻給他在一戰中陣亡的七個戰友, 其中的第四首,是獻給一對同時犧牲的兄弟....... 第一首前奏曲Prélude: 流暢靈動的三連音川流不息,雙手的旋律互相模仿呼應, 彷彿形成一個色彩豐富繽紛的聲音漩渦...... 第二首 賦格 Fugue: 採用了複雜精密的三聲部自由復調手法譜寫, 卻很單純的流露出簡潔、淒美,以及冷靜的高貴氣韻....... 第三首佛蘭舞曲 Forlane: Forlane是義大利一種古老的民間舞曲,庫普蘭曾在他的重奏組曲中採用過, 這一個樂章,最能凸顯拉威爾的標誌性的曲風特點, 他將傳統的典雅舞曲風格,與20世紀創新、敏銳的和聲成功混搭, 形成一種超然獨特的“拉威爾風格”的美妙曲子........ 第四首里戈頓舞曲 Rigaudon: 是一種法國普羅旺斯的古老舞曲,共有三個段落,每段開端的旋律,都採用同樣的回轉音型動機,但有鮮明有趣的對比....... 第五首小步舞曲Menuet: 全曲瀰漫著一股脫俗的幽思,仿佛漫不經心的述說往事, 但其中充滿了無奈、激情、希望、挫折和一絲自哀自怨、自憐; 整個慢板樂章,顯得十分淒美、幽怨、高雅,讓人心碎........ 第六首 托卡塔 Toccata: 是全套組曲,演奏技巧最難的一個樂章, 主題旋律很活潑,由許多短音符裝飾串聯起來; 中間偶而也會出現抒情式的曲風........ 樂章的結尾,有如將整套組曲醞釀累積的激情,同步釋放, 把無限的動感與熱情,推升到極致,最終在巔峰狀態中結束! 左圖的女士,是“庫普蘭之墓”鋼琴版首演的演奏家; 瑪格麗特‧隆 Marguerite Long 她是當年法國著名的鋼琴家,1919年,拉威爾邀請她擔任首演, 她也是“庫普蘭之墓”的第六首托卡塔樂章紀念的~ 約瑟夫‧馬里亞夫Captain Joseph de Marliave的遺孀。 拉威爾因為身材瘦小,他在軍中服役時,是擔任運輸的卡車司機, 因目睹戰爭的殘酷和生死的無常,且1917年他的母親去世, 讓他情緒低落,除了“庫普蘭之墓”之外,幾乎沒有創作, 他對人們質疑這套悼念亡友,卻以歡樂曲風呈現,只輕描淡寫地回應: “死去的人,要永遠埋在寂靜的地下,已經是一件夠悲傷的事了”........ 是的,追憶往事,無須在傷口撒鹽....... 何妨用美妙的旋律、輕快的舞步,想念那些已經離開的、敬愛的親友呢? 這是拉威爾一套很優美的組曲, 不要被標題嚇到,去聽聽看,就知道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