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7 10:12:35瀏覽8|回應0|推薦0 | |
尋回中國茶藝的本質挖掘其存在的經濟文化價值作者: 發佈時間:2014-05-27
中國人對茶的鍾愛和與茶的關聯是與生俱來的,可謂是“茶香人生”。飲茶看似再也簡單不過的生活現象,在融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的風俗習慣之後,便演繹出精彩紛呈、形式多樣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茶藝風情。放眼中華大地的茶藝活動,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從各地茶藝館日常接待客人到各種大小不一的茶會活動,茶藝表演總是重頭戲。
所謂茶藝,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整個品茶過程所體現的美好愈境,是人們在長期飲茶活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現象。通俗地說,“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藝為主體,因為只有泡好茶之後才談得上品茶。但是,品茶是茶藝的最後環節,如果沒有品嚐,泡茶就成了無的放矢,泡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品。而且,只有通過品嚐過程中的各種感受和遐想,產生審關的愉悅,才有可能進人詩化的境界,達到哲理的高度,才可能昇華為茶道。 茶藝存在的價值在於其附帶的經濟意義、文化意義 茶藝在中國茶文化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甚至直到今天還對中國茶葉加工產生深遠影響。它以促進茶葉銷售為導向,以傳遞傳統中國茶文化為使命,具有經濟、文化上的雙重意義。 茶藝的經濟意義在於它對茶業銷售的促進作用。茶藝對於茶葉銷售的作用同樣體現在終端形像上。對於購茶者來說,如果能在買茶的同時,感受到良好的文化底蘊,其閒情雅緻自然能升溫不少。品茶是茶葉銷售過程的關鍵環節,不論自飲還是送禮,茶的內質品嚐是最重要的,而要將茶的內質充分地發揮出來,就必須要有高超的泡茶技法。購買者在欣賞完一番優美的泡茶技法之後,品嚐到一杯甘醇可口的好茶,愉悅之感自然由心而發,自然對茶有更高的評價,茶葉也就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因此,茶離不開茶藝,茶藝也離不開茶,想做好茶葉銷售,要注重茶藝體現。 茶藝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價值在於它的文化意義。“茶藝”一詞是20世紀70年代在台灣地區首先使用的,用來概括品茗藝術而有別於“茶道”一詞,這是台灣茶人的一大貢獻,茶藝是專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而言,而茶道則是茶藝實踐過程中所追求和體現的道德理想。茶藝是茶文化的核心,只有通過茶藝活動,沒有生命的茶葉才能與茶道聯繫起來。有了茶道精神的觀照,茶藝才有精神、品位和神韻。有了茶藝和茶道,茶文化才有載體和靈魂。 當下茶藝演繹存在局限和誤區 可以說中國茶藝由來已久,茶藝的價值毋庸置疑。但當下對茶藝的演繹似乎進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一,茶藝等同於茶葉銷售。先說茶後賣茶與先泡茶再賣茶是茶企普遍做法,但是現在經常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在聽完導購員天馬行空的茶文化解說或是看完花哨的茶藝表演後,人們往往聽過就忘,看過就算,茶企期待中的茶葉交易並沒有實現。茶藝對茶葉銷售有促進作用不錯,但是茶藝並不是銷售,不是表演完茶藝就完成了銷售。茶藝應該與銷售技巧有機結合,抓住消費者的消費興趣點,再普及他們感興趣的茶文化茶知識,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誤區二,茶藝等同於表演,甚至與茶無關。個人認為茶藝應該是通過高超的泡茶技巧泡出茶的內質,讓人在品茗中體味恬靜、自然的美感,或延伸一些感悟。但是如今在各種文化現象的衝擊下,泡茶的演藝過程似乎過於誇張且複雜。例如品茶專家在評茶的時候,用放大鏡看乾茶葉。如果不喝就知道茶葉的好壞,那還用泡茶嗎,顯然這道茶藝表演懵人作用更大些。還有焚香,很多茶藝館愛把環境打扮成廟宇一樣,到處是檀香味,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進茶館喝茶就為了香味嗎,這似乎與喝茶無關。更甚者,茶藝表演時安插進許多與茶藝無關的舞蹈動作,將茶藝異化成茶舞,完全失去了茶藝“靜、雅、和”的特性。 誤區三,只重形式,忽視泡茶。茶藝既然是以沖泡和品嚐為核心,如何將茶沖泡好就成為茶藝表演中的關鍵問題。因為茶沒泡好,品嚐藝術就無從談起。但是有些人卻忽略了這一點,儘管有些茶藝表演看起來花樣翻新,頗有觀賞性,但泡出來的茶卻令人不敢恭維。須知茶藝不僅僅是泡茶技藝還是品茶藝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