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濟花道的藝術與佛法
2014/06/11 11:00:52瀏覽18|回應0|推薦0

慈濟花道的藝術與佛法

作者:  發佈時間:2014-06-11

  “以前學的是花藝,現在學的是花道,是生活之道,也是修行的菩薩道。”曾經學習過池坊的花道種子講師賴麗雪,對花道已經十年的心得有此體悟。


  心行合一以境涵養慈悲觀

  她展示六種花型皆以真、善、美為架構,其中主題之一“靜寂之美”,只用一種花材,意味一心一志、心不要亂,意喻著心的境界需要保持寧靜,才能看得遠、想得深。從花藝晉升花道,插花衍生的禪意,影響她與先生相處之道,讓家庭更和諧。

  以一朵大花和小花來說,也許是補株,或陪襯搭配,就像過去她常和先生爭吵,如今學會如果先生大聲,她就小聲,懂得“讓”之外,還要縮小自己,這些都是透過花道學習而豁然開朗。

  花型詮釋四季,了解花型的架構,也要認識生態美,庭園之美花型,呈現“恬安淡泊、無為無欲”的意境。還可以用彩虹鳥來搭配適當的歌曲,“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進階花道課堂上,大家輕快地哼起兒歌,意境怡情涵養禪悅。

  “清雅之美”花型,意寓“其心禪寂,常在三昧”;人心清淨寂靜,無邪念、無煩惱。講師蘇月菊以劍山分成田字型,以其中一角來插作分株型態,表達“植福田”,人人將心顧好,勤耕福田的情境。

  玫瑰花是清雅之美的主角,花語為大愛與熱情,以伯利恆之星、青龍葉、深山櫻襯出其高雅。然而闡釋的是經中所云,“愛著者,起能捨心。”讓人人能棄慳貪,清除欲想,肯布施。

  花從自然中來,也讓它從自然中去,應是慈悲等觀珍惜萬物的展現。從2010年開始,邱凱臻連續每期從深圳回到台北學習花道,使她對萬物的對待,多了幾許溫柔。“以前我們都用鐵絲纏繞花株、花梗。但是在慈濟學花道,花兒回歸自然,不需要以強迫的手法來對待花枝嫩葉。”這就是她持續三年來不間斷地搭機返台,在慈濟大學社推中心學習的主因,她希望藉由花道,讓身邊識與不識的人都有緣接觸生活化的佛法。

  妙法花中傳內化智慧來度眾

  精舍德普師父一面示範,一面指導學員插出令人賞心悅目、空靈之美的花,句句語中帶法,又帶風趣。他提起早年以花道和歌曲結合,留住杜師綿院長的同修久居花蓮,讓學員不知不覺豎起耳朵,專注聆聽學習。

  慈濟真善美花道的藝術意涵,吸引海外學員回來研習;講求的不是插花技巧,而是涵養人文的延伸,一葉一如來,一花一世界,佛法《無量義經》、《法華經》 、《靜思語》都呈現在法華花雲的妙境。

  當花與草相遇時,能夠運用在生活上成為智慧,就不只是一種藝術,而是心靈風光的提升,更是自我內化後接引、培育人間菩薩的妙法。

  真善美花道課程設計由德普、德錸師父結合靜思語用心規畫,更加強佛法的融入。講師及隊輔來自高雄、台南、員林等地的花道種子菁英。大家期許透過的創新和傳承,讓海外慈濟人能夠把大愛傳出去。

  用心成專業利他力量大

  來自上海初次進階的李淑華,自從蘇州有了會所後,辦活動、營隊的機會增多,她希望以最敬重的心,給來參與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感受來接引會眾,因而興起了參與花道學藝的念頭。

  李淑華以前是個很活潑的人,學習花道,讓她產生靜心的智能。她懂得茶道外也略懂花茶,承擔蘇州分會佈置的勇氣,來自於上人的智慧。她說:“當你心靜的時候,看到的一草一木,就能很靜心地觀察到它的生態發展,很自然地就有了插花的概念。”只要你用心,到處無不是法門。她覺得不要執著是否曾經充實或經驗過某門課,而是要抱著利他或成就別人的心,那麼力量就會變得很大,智慧也能舉一反三般無限地開啟。

  她還體悟需要團隊的力量,才能發揮得盡善盡美,所以這次她帶著團隊回台學習。在花材的組合,芒草、玫瑰花她平時不可能組合搭配在同一花器上,可是老師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她體會到因人、因時、因地,怎樣讓個性不同、理念不同的人,圓滿、圓融共同來成就一件事情。有些人可能是很鮮豔的玫瑰花,有些人可能是素雅的菊花,我們怎麼樣讓他們進入慈濟來,而不會失去接引的機會。

  海外人少,應該彼此去支持,最重要的不要去執著。只要因緣具足,就該去把握,合和互協,一起成就。今年的進階課程,讓她學到怎樣把不同個性特質的人包容進來,才有更大的力量,來成就一件事情。

  慈濟真善美花道,從插花的概念、花材色澤、姿態、生態等知識及視野的擴展,延伸至花的禮法,在身心攝受中,更能提起使命,將這分美善與愛的善法用心接引人間菩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