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06 21:43:35瀏覽243|回應0|推薦17 | |
本文入選雙河灣雜誌「愛讀人」8月認證入選書評 (選讀劉克襄的11元的鐵道旅行)
火車默默地循著百年來的路線,送往迎來了多少旅人和遊子,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也經歷了不少摧殘,但摧殘也是一種新發展的開始。這樣的發展充滿了折衝,並不像筆直的軌道直線前進,但也因為如此,鐵道文化在轉折間蓄積了豐厚的迷人風采,本書從車站、月台、車票與人之間所產生的微妙情愫延伸連結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我想這應該就是作者劉克襄先生在自序中自嘲的「脫軌」吧? 鐵道旅行有其限制,在既定路線和速度上,我們通常只能以有限的視角觀察有限的人事物,但下了車可就不同了。車站的出現大多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如同作者慣常使用的步行,一步一步、緩慢又悠漫地探索地方與車站交織而成的脈絡,如同點燃火把般將隱藏卻存在的過去變成已知,直到熟悉甚至愛上這塊土地。 知本站的阿美族語廣播、三貂嶺站的山中孤獨、傳說中到不了的山里站,乃至於花東縱谷所孕育出的好滋味鐵路便當,我也曾和作者一樣,出發尋找鐵道鮮為人知的美好,曾經站在沒有站員、沒有遊客甚至連站房都沒有的小站,也曾經乘著站站停的南迴線藍皮普通車,只有山海還有一路怒吼的機車頭相伴,那種孤獨,直到翻閱了「11元的鐵道旅行」才破除,原來同好一直都在,只是沒有相遇。 作者的鐵道旅行不完全將重點放在鐵道設施和車站上,相反地,他從車站周圍的地方環境和在地居民的生活開始鋪陳,透過親身體驗的走訪進行觀察與記錄,以溫和又迂迴的文字敘述雙腳所踏之處的過去與現在,這是一種有別於教科書的語氣和角度,哪怕只是一張車票、一張舊木桌和幾句閒聊,都能牽引出屬於在地情懷的生活故事,更間接鼓勵了所有人都應該要試著從身邊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即使11元的車票不再出現,鐵道旅行仍像大隊接力般由眾人聯手完成,而專屬於自己的生命風景也在一次次的鐵道旅行中漸漸拼湊完整。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