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8 23:11:18瀏覽1073|回應1|推薦7 | |
教育是一切的基礎 國家的富強靠教育來達成,社會的祥和安定靠教育來建立,人民的素質靠教育養成,風俗文化也是集體的相互教育學習而產生的共同意識和行為。因此「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個人的命運是由一個人的所思、所言、所行造就的成果。除了生物本能外,一個人的一切思言行皆是由受教育學習而來的。因此教育是一切的基礎。 教育應從大人著手 若問教育的對象以何為優先?我想大部份的人會說應以小孩教育為優先。因為小孩是一片白紙,一開始學習就要給予良好的教育,以打好穩固的基礎。然而筆者認為教育不是從小孩著手,而應從“大人”著手。尤其是父母才是最需要教育的優先對象。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我則說「少有學教子,而后生者也」。大人沒有正確觀念、正確的言行,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教小孩的,可能只會“教壞”小孩。孩子需要一位懂得疼惜、教養他的父母。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就需要先成為那麼的人 桃園弘化懷幼院院長林至信:「其實我看很多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小孩子是白紙,他們會學。所以,是大人過分照顧,不是小孩養尊處優;是大人自己沒禮貌,不是小孩無禮。」如果父母自己壞了規矩,當要約束孩子時,孩子還會把他們的話當一回事嗎?唯有父母以身作則,才是孩子終身學習的對象。(本段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面對自己。 朋友的小孩初讀高中時,成績名列前茅,後來孩子認為導師的管教太機車了,就以不讀來反抗,從此成績一落千丈。每次到朋友家,朋友就會開始數落孩子,並且說當時他在讀大學時老師是如何的嚴格,小孩的遭遇那算什麼,現在就覺得受不了,以後讀大學怎麼辦。孩子總是回答:「哦!又再唸了。整天唸不停。你又不知道我們的導師有多機車,不會再有比他機車的老師了。我才不想跟你講話呢!」因為孩子喜歡與我聊天,朋友要我向孩子說我讀大學時老師有多麼的嚴格、課業有多麼的重,以配合他對小孩說教。 我發現此最大的問題不在小孩,是在父親沒有靜下心來聆聽、沒有體認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不認同孩子的情緒反應,結果造成更大的反彈,更堅決地課業要擺爛,也造成不願與爸爸講話的親子疏遠。而我不能在孩子面前說父親的管教不恰當,配合演出也造成孩子不太愛與我講話了。 如今孩子在排名稍後的外地大學就讀,再次相遇時,他說現在好快樂,沒有父親唸,課業很有趣,都考前幾名。我聽後一則喜,一則憂。喜是他又重拾讀書的樂趣,憂是他認為爸爸以前是在恐嚇他,說的都是假的,是不值得信任、親近的。 家長需時時檢視自己是否失當 英國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家庭能否給孩子力量,取決於家人之間的感情密切程度,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家庭總是他的加油站。 父母時常以否定負面語言的方式說教,親子之間的情感將會一點一滴的破壞殆盡。孩子得不到肯定、支持的溫暖,不是養成退縮、沒自信的個性,就是表現反彈、暴躁了。家長應該時時檢視自己對待及回應孩子的方式,孩子的日常行為是否也已經受到自己不合適的教養方式所影響。 孩子重視 與父母共處時間與相處品質 「兒童眼中的快樂家庭」的調查報告,在12項「快樂家庭元素」中,最多被訪者選擇項目包括「家人和諧共處」(69.1%)、「開心及輕鬆的家庭氣氛」(40.1%)及「家人互相體諒」(36.9%),均屬「家人相處質素」一類。其次是「家人共處時活動」,包括「家人常常一起吃飯」(22.9%)、「父母常常陪伴我」(19.4%)及「與我一起玩」(6.9%)。由此可見被訪兒童重視家庭生活的質素遠過於物質享受。(資料來源: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 )。有許多的父母每天活得像部機器,為家人作牛作馬,以為這樣的犧牲奉獻可以換來子女的快樂幸福。在公司工作,在家也是一直努力的做事,難道父母的偉大貢獻只是做事嗎?或許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肯定、支持,或多一點點的陪伴,或者只是渴望能一起用餐。 快樂的孩子 來自於快樂的父母 通常整天奔波忙碌的父母是很難快樂的。如果父母自己不快樂,如何期待孩子以後家庭快樂。孩子看在眼裏,又如何期待自己以後家庭快樂呢?唯有快樂的父母才能帶給孩子快樂。 營造幸福家庭的捷徑 家長主動學習 如何經營好幸福家庭?有何方法技巧?唯有學習。孩子需要學習,大人更需要學習。家長可以主動的接觸家庭經營、教育的相關書籍、演講,必定能得到很好的啟發。我們可見到幸福的家庭,來自於父母願意學習成長的家庭;而不快樂的家庭,大多是來自每天只有柴米油鹽的家庭及沿襲上一代傳承下來的經驗法則,來教養下一代。如果喜歡找三姑六婆一起吐家庭口水,這樣的相互學習,有可能只是強化了負面效果。 期望天下的父母都是快樂的。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