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社會歧視中年人
2016/10/11 16:24:50瀏覽131|回應0|推薦0

台灣社會歧視中年人

近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劃分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五個年齡段:

017歲為未成年人,18歲至65歲為青年人,

66歲至79歲為中年人,80歲至99歲為老年人,

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筆者六十五歲退休前就計畫退休後要從事農地耕作、義工、寫作及音樂作曲等年輕時沒有時間做的事情,退休後確實發現體力不如從前,活力減少;兩年前鄰居朋友遊說參與運動自行車隊,由近而遠,上山下海的騎車,騎出快樂,漸漸發現運動量在增加,體力精神也比退休前好,同時也覺得無聊時間增多,須要做一些更多的社會活動了!

許多同學或同事退休後走了,原因是青壯年時期沒有注意保養身體,退休後也沒有事前培養興趣,每天在家可能在電視機前十數小時不動,無事可幹,能不無聊而致身體日衰嗎?

退休人口日增,但是清晨出去走走,會發現全國公園及學校都滿是運動的「中年」人口,凡是有在運動的人,大家都健康得很,然而,社會及政府卻認為這些人都是老年人,領過多的退休金,成為社會的負擔,在年金方面大作文章,媒體在言辭方面也歧視中年人,例如動不動報新聞就說,「有一位六十歲的老翁…」,一定要稱六十歲以上的人為「老翁」嗎?!

交通部代表新政府立場,,無視聯合國衛生組織對年齡的新定義,首先開始歧視「中年人」,要七十五歲以上的人每二年重考駕照;政府不知道世界上有十幾億人口的若干地區是禁止女性開車的,因為當地政府及社會認為,女性沒有機械觀念及不瞭解交通規則,出事率高;年輕人也是血氣方剛,開車橫衝直撞,這兩類人是否都應該每兩年重考駕照呀?憑什麼說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就車禍多?青少年少女開車車禍不是更多?

若干中年人退休後專心致力運動,但是他們忘了生命的意義是貢獻及回饋社會,也可以減少生活的無聊及無意義感,人人身心健康才是社會最大的利益,如果他們健康又能貢獻多餘的精力和時間作公益、社工或志工,不是減少醫療及長照的費用?政府在推動長照之餘,應注意推動運動及志工的風氣,減少心理老化導致身體也老化的問題,才是治本的工作。

西方人口學者Jacob Siegel顛覆過去以「生理年齡六十五歲以上」定義老人,認為應根據平均餘命回推估算合適的老人生理年齡,主張老人門檻為生命表中「平均餘命為十或十五歲的生理年齡」;意即:二○一四年台灣男性老人應落在六十九歲至七十七歲的區間,女性老人則落在七十三歲至八十歲的區間。準此,台灣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太早了

醫學進步與基因科技增加了人類壽命。測,千禧年世代出生的嬰兒平均壽命可能增長至一百二十五歲左右,甚至更高。

台灣一九○五年建構第一次全台生命表時,男女的平均壽命才廿九與卅歲;六○年時,男女為六十二與六十六歲;目前男、女為七十七歲與八十四歲。一百年間,男女平均壽命幾乎增加了五十歲。

目前我們的家庭安排與退休、養老制度,大致上是以人類壽命為六十歲左右的制度設計,由於平均壽命增長,已不符合社會現狀;如果未來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增加一倍左右,就需要重新思考社會制度的規畫模式,包括生活方式、家庭關係、工作模式與退休年齡等,定義適切的老年年齡,取代缺乏學理根據的硬性年齡規定,是規畫與評估未來高齡社會政策的首要任務這無疑是台灣社會也是全體人類面臨的一大議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onleroy888&aid=7722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