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5 15:49:09瀏覽402|回應1|推薦9 | |
一位資深文官的告白 ─如何培養好的文官及改革公務員制度 過去六十年政府在台灣的公務員制度,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並沒有足夠的歷史經驗,也沒有向國外例如英國取經,一般均認為英國有世界最好的文官制度;也沒有考慮去學日本的制度:台灣文官制度最糟的部份是沒有淘汰機制,連一些有精神疾病的人也無法即時淘汰;唯一尚可取的部份是自古以來的考試制度,有起碼的公平精神。 公務員一旦進入現行文官體制,升遷往往靠關係,資歷及學歷沒有一定的作用,文官體制內部很少再有考試,出國進修反而會影響升遷,平日進修也和升遷毫無關係,有高階職位出缺時,誰會出線?完全沒有規則可遵循。如果有,可以告訴大家嗎?筆者己提早退休,不會參加競爭,但請別讓人以為是有祕密評選制,條件是讓你猜不透。 如何培養高級文官更是一個大問題,通常升官多是有好父母背景的人,而這種人往往身列貴族,從小只會讀書,沒有很多社會經驗,他們認不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馬英九任用林益世就是一個例子。林的家世背景都很好,但卻沒想到地方的壞習慣他也有,要用他只能用他的長處,如果他留在立法院應該還是有可用之處,但不應以為他是治國長才而讓他進入行政單位;如同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博士就是大才,其實博士是懂得最少的目光狹窄之士,他們窮一生精華之力,只專精天下學問中的極小一點,反而不懂得社會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一大面,這樣的人才會向窮學生回答:「你肚子餓為何不吃兩個便當?」的新千古名言。 本日關中和張忠謀不約而同,對我國文官體制提出建言。他們反映出台灣培育高級文官的困境。張忠謀說,政府官員要多點常識,不需要那麼多博士。意思是博士級政務官可能不食人間煙火,飽讀理論卻連基本常識都沒有。關中也不很認同學者從政,認為從政的學者多半沒有使命感,只是轉換跑道而已。 最好的一種方法是文官在行政經驗中又有去經歷學者的訓練,兼兩者之長者,才給予升遷。 台灣的「博士內閣」、甚至「博士總統」,代表精英統治的指標,現在卻有嘲諷的負面意味。而經過激烈考試競爭才得進入的公職體系,雖有素質優秀的可能,卻免不了因「鐵飯碗」而保守怠惰。考試院想要推動公務員3%淘汰率的考績法,遭到公務員強力反彈和抗拒,說明了文官系統已自成一個封閉的、難以撼動的體系。 當上國家公務員的「抱負」是什麼?似乎缺乏核心價值的訓練及考管制度,沒有使命感,沒有公平的考核升遷制度,這樣的公務員自然會劣幣驅逐良幣,好的升不上去,沒本事的升得特別快。 考選部長董保城考察韓國回來,建議未來公務員徵選也要加考「適性測驗」,這絕對是個好構想。公務員不能只是會念書、會考試的宅男宅女,還必須是有熱情、有使命感的人民公僕。 文官系統一定要有生氣、榮譽感及使命感,有公平的升遷制度和前途展望,才能一步一步培養出有恢弘氣度的高級文官,帶領國家前進。 公務員體係內一定要建立公平的升遷制度,「性向測驗」應納入考慮,加上適當的淘汰制,國家的治理階級才會有新活力的契機。 台灣要對文官體系快快建立公平內部考核制度,才會良幣出頭,才會有好的高級文官產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