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7 11:24:53瀏覽277|回應0|推薦1 | |
釘子戶、哄抬物價者與証所稅 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人的主張,但是如何才合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只有一種判斷方法嗎?或者聲音大的就是合乎公平正義?不論富人或窮人,或打官司的兩方,都主張對自己有利的才是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定義常常爭論不清。 當你常旅行世界,發現台北市是一個非常醜的都市,就會深思一個問題:為何國民所得排名世界第二十三的人民,沒有辦法改善居住的美化。 如果你到台北市及新北市巷弄走一走,就會發現很多三十年以上老房子,位置在豪宅附近,地價顯然很貴,但老公寓內外觀都很髒亂,為何沒有辦法改善呢?據了解並不是沒有建商願投資,並不是全部住民都不願改建,而是總有少部份釘子戶不願同意依法都更。 台北市及新北市其實有很多土地,大家卡在沒有辦法都更,如果不加速都更,如何改善市容?如何增加新屋?不增新屋,如何降低房價?抑或大家都卡在那裡,誰也別想解決問題? 民主制度常被批評沒有效率,釘子戶的問題特別突顯少數可以杯葛多數,一夫可以當關,擋下沈默多數的主張,這些例子,可能提供了中國大陸做為反民主化的教材。台北市未來在三十年內恐怕會停留在世界上最醜最沒有效率都市之列。 二000四年查理颶風摧毀大部份美國佛羅里達州時,發生物價哄抬,平日二美元一袋冰塊漲至十元,砍一棵大樹要兩萬美元,州政府派檢察官追查哄抬物價者,經濟學家卻反對,理由是:應由市場決定價格,東西貴了以後,自然會有人去增產,由供需決定物價,市場沒有所謂「公道價格」一事。自由派學界大老索維爾(Thomas Sowell)投書稱:「說哄抬物價,是強烈情緒用語,經濟學上不具任何意義…」市場派學者傑克比(Jeff Jacoby)亦投書稱:「凡是市場可以承受的物價,就不算哄抬物價」
因此政府干預物價是不是干預民間買賣交易的自由? 哄抬物價的辯論圍繞三種理念在辯論:增進民眾福祉、尊重交易自由、提升人心美德。古典的正義論是源於美德,現代正義論則從自由出發,不哄抬物價是一種美德,但是法律應否提振美德?如何去立法提振美德? 台灣這次物價上漲基本上是油電漲價的心理影響,執政者應檢討執政的方法與技巧,派檢警檢查民間漲價者及給予處罰,是沒搞清楚道理,也不會有成效。 二00八年至0九年華爾街金融風暴引起公憤,大銀行和金融機構長久以來吃香喝辣,把房貸包裹成五花八門的金融商品,騙得數十億,結果運轉不靈,一夕崩潰,股市狂跌,而他們居然「大到不能倒」,美國政府撥款七千億美元救金融機構,民眾的退休金腰斬,美國家庭財產消失十一兆美元,相當於德日英三國相加的一年生產毛額。
闖禍的金融機構由全民稅金買單去救他們,這樣公平嗎?用鉅額紅利去獎勵貪婪合正義嗎?美國夢的核心是成功者有資格坐享個人的成功,但是坐享別人的成功則是不義,未來應用稅收的方式改善正義。 這次台灣証所稅的問題,其實只是稅制的一個小改革,要徵收每年股市收入在四百萬以上者的稅,理論上這是收富人稅貼補窮人(如果有貼補窮人的計畫就會受到掌聲),但是大家起哄,利用政府其他錯誤的機會,罵聲四起,不知是基於何種社會公平正義?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及功利主義者主張:支持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一個社會正義與否,要看它如何分配人民的所得、財富、權力、機會、職位、榮譽。 政府如果不執行分配主義,社會缺少公平正義,過度的自由主義顯然不能照顧到較大的公平正義;美國大學入學錄取會考慮人種的比率,對黑人學生成績的要求低於對白人學生的要求,這就是一種「積極平權」原則考慮下的公平正義,而非用成績作齊頭平等。 大家一起思辨,一定會有歧見,但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善待歧見的文化,以找出對大家最幸福最有利的政策。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