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1 12:45:10瀏覽322|回應0|推薦5 | |
捐舊鞋到非洲? 網路傳來某中學正在發動捐一貨櫃舊鞋到非洲的活動,讓我想到一些在非洲的經驗,謹供參考。 若干年前,某大成衣工廠廠長捐出數十貨櫃賣到日本滯銷的新衣服,外交部並補助運費,如此的好康,非洲某國主事者均表感謝及歡迎,但結果是貨到後,因海關領取手續複雜,還要先付關稅再謀退稅,以致無人願辦手續去領,延誤數月造成海關倉儲費日增,竟成為外交部外館的大頭痛問題。 非洲國家近年被中國外銷便宜商品佔領,又因自尊心強,舊衣舊鞋恐難通關,不願接受,即使事前已洽妥,主事者滿口歡迎,但只要有一位海關官員唱反調,貨品東西就會進退不得。 舊鞋也有清潔衛生的問題,如何和當地衛生官員辯說,這批鞋都已消毒乾淨? 建議洽慈濟基金會,運用台灣同胞捐出大量善款作購贈,將慈濟捐非洲國家的白米及毛氈,改成新鞋,尤其希望慈濟使用台灣捐贈的名義,不要全部強調來自「慈濟」,因為非洲國家及其他國家人民,真的很難記住「慈濟」這兩個字的發音,也不知其意義,做好事,也應讓捐錢者的國家─台灣的名字讓對方知道! 另一個故事是,有一位醫生,熱衷組團去非洲行醫,過去每年都招募醫生,輪流去非洲國家義診,按說應該受到當地歡迎才是,但是漸漸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非洲也不是完全沒有法治及常識。義診固然受到病患歡迎,但是藥品吃完能持續給嗎?醫病可以醫了一半醫生就走人嗎?抽人血驗艾滋病,之後有無追蹤醫療?病人個資是否外洩?本地醫生都要有執照,台灣去的醫生有考當地的執照嗎?台灣醫生可以去歐美國家義診嗎?大家不能把非洲當成野人,沒有法規呀! 台灣民間老是有人喜歡用國民外交一詞,其實「外交」是政府工作用語,是國對國的工作,如果人民要做對外交流,應屬民間親善活動,不應都自誇在做外交,對外捐助也應不忘掛上台灣的名字,就如同你不會對外國人說:「我來自慈濟」吧? 台灣人對外捐助也應統一,不要各自對外吹噓是私人團體,大家用錢不團結,台灣如何立名號於世界?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