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8 16:27:06瀏覽254|回應0|推薦0 | |
柯P失言失禮?或他應說白色謊言? 根據新聞報導: 【柯文哲日前接見英國交通部長克拉瑪,克拉瑪致贈上議院懷表給柯,柯文哲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不知送我這個幹什麼」、「我會轉送別人」、「不然就拿去破銅爛鐵賣一些錢」,這番說法遭到外界批評失言、失禮。 懷表風波今天繼續發燒,柯文哲上午在市政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還是要改變,幕僚已安排他上外交禮儀課,但也不避諱,「講錯就講錯,有錯就改。」 克拉瑪也出面受訪,對柯文哲「破銅爛鐵」的形容,她仍表示這是文化的誤解,她已了解一些新的東西;被問到是否對柯的說法感到驚詫或不禮貌,她表示,「我不會被幽默所冒犯(I could never be offended by humor.)」。 英國交通部長克拉瑪致贈市長柯文哲懷表,引發風波。克拉瑪昨表示,不認為柯「失禮」,她將禮物事件定調為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她「永遠不會被幽默所冒犯」,雙邊關係不會受影響。 克拉瑪廿六、廿七日率英國鐵道貿易訪問團來台訪問,主要為加強台英雙邊貿易與投資往來,包括鐵路、城市及都市更新等基礎建設。 克拉瑪昨天為她的「不了解」表示道歉。她說,英國文化認為時間很寶貴,鐘表是很好的禮物,她事前不知道亞洲有「這樣(忌諱「送鐘」)的文化」,自己也學了一課。 外界認為柯在此次事件中失言又失禮,克拉瑪緩頰表示,她不認為柯「失禮」,還稱讚柯文哲的幽默「很可愛」,也會好好珍惜柯回贈的台北101瓷杯組。 今年元旦當馬英九升旗前要與他握手,他亦已看不見眼前站的,正是升旗典禮最象徵性的人物─國家元首,而竟然拿著一個握著旗的拳頭給馬英九。】 筆者從事外交工作近四十年,接待外賓及推動外交,最基本最傷老筋的工作之一是如何送外賓禮物,送什麼樣的禮物才能打動對方的心,達到交友的目的;有時要送大禮,以求達到讓對方不要獅子開口要更大外援的算計在內。 有一次某國國會議員回送我一個大鐘,我也只好放到倉庫去。各國送禮物都有自己的禁忌,在阿拉伯國家你不能稱讚他的手錶或家中物品,如果稱讚了,他的文化要求他必需立刻取下送給你!(因此千萬不能稱讚他老婆漂亮,那是犯忌的)。對印度人你不可頻頻點頭,那表示不同意;對非洲人你不可摸他的頭,那是不敬、不吉,他用手抓生羊肉脂給你吃,你不吃也不禮貌。阿拉伯人也會請貴賓吃手抓來的羊眼羊肝,你也不宜拒絕。喝一口送上的駱駝奶可能讓你上吐下瀉。 基本上西方國家人士收禮也有上限,美國人最嚴,送禮大了他要問:「價值多少?」因為超過規定限制要上繳政府。西方人本身回送禮物通常很小,他們認為送大禮實形同賄賂,所以美國人常送人書。他們也從來不知有國人會認為是送「輸」。 歐洲人有佣金制度,仲介或軍火商均可合法定約要求付佣金,故不需用送禮方式進行。 中國人過年過節送紅包及送禮,實在是一種賄賂的文化,用錢衡量感情,西方則用小禮物代表心意。 西方有諺:外交官是誠實的人被派到外國替自己國家說謊。 外交官對外一定是儘量說自己國家的好話,也儘量說讚美對方的白色謊言,以便達到交朋友的目的,這是基本的訓練;一般人也都懂如何說白色謊言,例如對友人說,「你氣色很好,衣服很好看」(雖然情況是相反);對嚴重的病人說:「沒事,放心,你會很快好起來!」 弱國外交就是求人,不但要說好話,當然要送好禮。 台灣多年來都是在求他國承認,英國在香港回歸之前,幾乎不和台灣來往,因為擔心中共不悅。近年來發現中國對香港控制日嚴,香港民主法制都在退步,於是英國對台轉為非常友善,是歐洲第一個給台灣免簽的國家之一,目的其實是要用台灣制衡中國,尤其中國自承的「一國兩制」不是做給台灣看的嗎?台灣的存在對香港有一些保護作用! 中國文化裡的一些迷信應靠政府及學者去消除,例如燒大量紙錢,政府送農民曆,內有很多迷信,都不利環保;送 「鐘」的迷信只是因為聲音相同,如同民眾喜歡8的數字,是8音同廣東話「發」而受港民喜歡而來。 台灣人不喜歡四樓,也是台語發音的相似而來。 有亞伯斯症的人對禮貌不敏感,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但也因為這樣,讀書工作專注,不受干擾,如果擔任法官,就不會有賄賂及人情的包袱,比起一般官員會公正多了,官場講究四平八穩,面面俱到,這樣的人會是說謊的外交官,但絕對不會是改革者或包青天。柯P說,「…賣破銅爛鐵」,應是怕別人以為他收了貴重賄賂;外科醫師應該時常怕病人送禮。 英國交長送的是clock 或 watch 或是會鳴的小鬧鐘clock watch 都顯示西方人並未注意或研究我國或中國人的忌諱,(根據報紙照片上所顯示的錶有手掌大,很難不說是小鬧鐘)筆者認為政府應推動時鐘的意義是代表「時來運轉」「時乃金錢」,政府提倡贈送台灣手工自製的高級外銷時鐘當成禮物,是個好商機。如果大家不能接受鐘錶作為禮物,那還怪柯P? 百餘年來都是我們在崇洋媚外,研究西方的文化,這一次讓歐洲人認真了解一下我們文化裡的小迷信,有何不宜?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