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歐、美、非、台開車經驗談
2020/07/17 16:06:11瀏覽358|回應0|推薦2

歐、美、非、台開車經驗談

 

最近坐一位年輕人的車,忽然他要我幫他倒車入機械車庫,之後,他說我的技術不好,哈,我可有很多話要說了。

 

首先他的手剎車是用腳踩的,非傳統手動排檔的手剎,自排車倒車或遇後斜坡時,少一種控制,多一分危險;此外他油門很大,意思是他平時加油太猛,每踩時出油太多,因此後斜坡及倒車時有風險。從新車開始,就要讓車緩慢點放加油,不要把油門搞鬆搞大了。新車或別人的車都要有熟悉的過程,每車設計原理及構想都不同,要花時間習慣,車輛沒有統一規格呀!

 

我對年輕人說:「我在歐洲開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時,你還沒有出生呢!」

 

在歐洲開車非常過癮,因為你可以把油門踩到底,沒有警察會攔你,但是左線為超車道,永遠不可停在左車道上,因為隨時會有超高速跑車要超車,如果你擋到他,會被罵(用喇叭罵),出車禍是你要賠,因為歐洲傳統公認高速公路上就是要讓跑得快的車先行,不談超速問題。

 

因此日本車及美國車在歐洲不能生存,因為日本車太輕,皮太薄,開到一百五十公里時,會全車發抖,好像要散掉;美國車則太笨重,根本開不快!

 

筆者在歐洲工作時尚年輕,只買過金龜車及VW的系列,在高速公路上總是恨自己車太慢,盼換大馬力的。

 

若干年後才有錢買朋馳車,原來朋馳的特點是,油門很重、很慢,必需確定踩下去,才會加油,不像日本及美國車,輕觸油門,立刻有反應,油門太輕不是比較危險?朋馳車以穩重出名,高速公路上又快又穩,所向無敵;不過歐洲車因為歐洲天氣冷,機器使用汽冷式,故歐洲車不太適合台灣的天氣;水冷機器散熱比較快。

 

此外歐洲開車規定比較合乎正義,例如違規穿越馬路被撞是不賠的,不像台灣,車禍時,不論對方是否違規,你如果撞到他就是要賠。

 

摩扥車在歐洲也沒有特權,就是不能鑽到汽車前去超車。

 

印像最深的是筆者開車到倫敦,才發現車道很窄,從右駕變成左駕,不出車禍也難!

 

另外在歐洲高速公路要超過大貨車時,因為雙方車速極快,同行越過大車時,大車破風,小車會遭遇一種迎面的強風,打在車身,如同重擊,讓你嚇到終生難忘。

 

後來到美國工作,開車時隨便一加油門,時速就超過九十公里,立刻會有警車出現(美國警察整天沒事幹,就是躲在樹後抓超速),筆者初到美國開車,一個月就被抓三次,讓我深思,為何歐洲和美國的車速限制及觀念差那麼大?

 

後來分析是因為,美國車太大、太笨重,根本開不快,如果放寬限速,大家都去買日本車及歐洲車了,為了保護美國汽車工業,美國國土雖大,車速限制卻比歐洲嚴很多。

 

 

紐約交通有名的亂,曾有一位紐約太太在美開車多年,來台後認為全世界最亂的紐約市都敢開,到台灣為何不敢?結果在台灣開車沒有三天就投降了,因為台灣開車的章法和觀念是沒有正義的,能搶就搶,能鑽就鑽,到處都是雙排停車,造成車禍時,亂停者還自認無罪。

 

曾到非洲納敏比亞開車,從南非往北出國境,一條路六百公里筆直,兩旁都是沙漠,因為曾是德國殖民地,公路是歐洲標準,雙向道,路面平整不說,有如開在有彈力的路面,不知不覺時速開達二百五十公里!(必須承認開的是朋馳。)

 

您如果問我哪裡開車最危險?我的答案是台灣。

台灣有許多人開車比狠、比氣,如果不讓他超車,他就要攔車打人;而攔車打人是看武器,不是看勇氣;若干年前,一名疑是黑道從我左邊雙黃線衝入超車,嚇我一跳,於是我按喇叭抗議,他居然停車下車要來打架,我則低頭找我的拐杖鎖,他看我在找什麼武器,他回頭就逃了;台灣在馬路上打架是看武器等級啦!

 

筆者每週去中部,在台灣高速公路上的經驗是,許多人沒有左線為超車道,要讓人超車的觀念,總以為自己車速到了限速,認為別車不該用更高速度通過,這種觀念和「高速」的設計相反,台灣就是會把高速公路的規定改成台式霸道慢速公路。

 

拚命超車是台灣高速公路的壞毛病,常常是小車超得特別厲害;再者是大貨卡車司機,通常都是疲勞駕駛,又不耐煩慢車道;筆者現在的方法都是避而遠之,心裡想:「有的人為職業拚命,有的人要趕去投胎,盡量讓他們先走吧!」。

 

在高速公路上,筆者常常幻想,如果大家都是在天上開戰鬥機,以我的技術,應該可以把大部分的飛機擊落;因為我有太多開車經驗。(不過,我的經驗來自曾出過很多車禍,如果多年戰鬥下來,沒有被他機擊落,現在才可能成為老手呀!)

 

總之,開車戒在鬥氣,要設想對方駕駛的心理狀態及其判斷力,甚至他的駕駛精神狀態和職業,同時隨時注意各種突發變化,例如前車掉落一物,或他車輪胎爆裂,或遇到一寸也要搶的危險駕駛,這些經驗豈止是一兩年可以學到的?

 

開車事關人命及金錢,如果要比賽開車技術,咱們到賽車場去比試一下?或去歐洲開開無限速高速公路?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onleroy888&aid=14328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