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量子:人類不死的祕密
2020/01/28 02:56:17瀏覽503|回應0|推薦1
量子:人類不死的祕密



如果是用量子資訊的方法來解釋,說人的大腦意識真是產生於量子資訊的狀態,有量子糾纏存在的話,那麼人體的資訊是不會消滅的,只會回到宇宙的某一處。
如果人腦是以量子在運作那意識不是就不會消散嗎?

量子力學完美地解釋了在各種尺度(從微觀到天文)之下物質的行為,在所有物質科學中,是最成功的理論,但也是最詭異的理論。

他們認為人體的這種資訊可以模模糊糊地定義為靈魂。不是和大家說的那個靈魂一模一樣,但是它的狀態與我們過去說的靈魂非常類似。

現在的科學家正在開始進行大量的實驗,來驗證人的大腦中是否存在量子糾纏態的電子。

在量子領域裡,粒子似乎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訊息傳遞速度可以比光速快,而貓可以同時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所以人體只是容器?死後還會有意識嗎?

物理學已經從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方嚮往佛學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

世界上可能存在著類似靈魂的東西,它在人生結束之後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去了。這種觀念跟唯識的根本-阿賴耶識學說是相一致的。

以量子生物物理為基礎依靠生物自然生理反饋反應的信息,利用數學及分析系統轉換成數字化生物電磁性信息,從而得到生物體有關身、心、靈具體的健康或異常信息,並做出全方位的健康檢測和調節,達到提升人體「自愈功能」,使人類免於病痛威脅,稱為「量子醫學」。


192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薛丁格創立了波動理論,第一個提出生命過程也應建立在量子理論基礎上,這直接導致活森——克里克(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192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狄拉克解決了物質在高速運動時的量子理論;

1930年以後,量子理論在物理學、化學、半導體、微電子、晶片技術、生物學,醫學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1980年以後,核磁共振應用臨床醫學領域;1990年以後,開始研製量子共振技術。

未來網際網路將以量子計算機作為節點,通過量子信道進行連接,量子網絡中傳送的信息大部分不再是經典的0或1,而是由量子態,高效率的量子計算配合高保密的量子通信,「量子網際網路」得以實現。

在人類科學史上,可能沒有一個學科像量子力學這樣,幾乎動用了近代所有物理學家的智慧,其本質仍在幽暗中閃爍,令人困惑。

「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說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是量子物理學大師級人物——尼爾斯·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


在量子的世界裡,盒子裡的一隻貓可以既死又活,直至我們打開盒子看看它;相距遙遠的一對粒子可以存在「心靈感應」,一個粒子的狀態隨另一個瞬時變化。前者,我們叫它「量子疊加」,而後者,則是「量子糾纏」。

量子態疊加是指粒子可以同時處於不止一種狀態的相干疊加。例如,同一時刻,電子自旋方向可以既是順時針又是逆時針。而量子糾纏是指,兩個微觀世界的粒子可以具有某種狀態上的關聯,無論它們距離多遠,只要其中一個被測量到處於某種狀態,另一個也會在同時反應成某種狀態。

量子世界裡這兩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性質讓無數物理學家為之著迷。在探尋其本質的道路上,世界上最頂尖的大腦共同推動著量子物理革命的發生,經典物理的大廈已轟然倒塌。人類已經花了百年的時間,試圖探究量子世界的圖景。

在人類的通信史上,信息傳遞得更快、更遠、更安全、更高效,一直是人類追求的方向。而以量子理論為基礎的量子通信技術,以其絕對的保密性能,被看作是未來保障信息安全的有力工具。

中國已經在量子通訊科技上領先世界。

所謂密鑰,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加密和解密的密碼本,我們可以想像成用來加鎖和解鎖的鑰匙。


根據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微觀量子態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就比如盒子裡那隻既死又活的貓,你一旦打開盒子看,貓就要麼死要麼活,再也不是原先那種既死又活的狀態了,這一性質從原理上保證了量子密鑰的安全性。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去年8月16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至高度為500公里的預定軌道,衛星有效載荷包括量子糾纏源、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密鑰通信機和量子實驗控制與處理機,共同完成糾纏光子的生成、發送、地面通信以及實驗控制。

在量子物理學中,糾纏粒子即使相隔極遠,也會保持相互連接。因此,其中一個粒子的動作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行為。如果某個人試圖在一端竊聽,那麼另一端就能檢測到這種通信干擾。

據英國《自然》周刊報導,中國人還將嘗試「隱形傳送」量子態,即在一個新位置重建某個光子的量子態。


  量子通信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量子信息學告訴人們,在微觀世界里,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叫量子糾纏,這一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詭異的互動性”。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可成為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量子電腦和量子保密系統的基礎。

  量子態的隱形傳輸在沒有任何載體的攜帶下,而只是把一對攜帶信息的糾纏光子分開來,將其一的光子發送到特定的位置,就能準確推測出另一個光子的狀態,從而達到“超時空穿越”的通信方式和“隔空取物”的運輸方式。

  量子態隱形傳輸就是遠距離傳輸,是在無比奇特的量子世界里,量子呈現的“糾纏”運動狀態。該狀態的光子如同有“心電感應”,能使需要傳輸的量子態“超時空穿越”,在一個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又在另一個地方瞬間出現。事實上,糾纏的兩個粒子儘管町以在很遠的距離上一個影響另一個,但它們無法傳遞任何信息。

量子通信和傳統通信的唯一區別在於,量子通信採用了一種新的密鑰生成方式,而且密鑰不可能被第三方獲取。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m,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在物理學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指一個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例如,「光的量子」是光的單位。而延伸出的量子力學、量子光學等更成為不同的專業研究領域。


假設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這種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


量子力學能夠用來解釋很多奇異的宇宙現象,例如,宇宙微波背景的頻譜可以用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來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證實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無誤。


在恆星的生命終點,當所有核燃料都已用盡,恆星會開始重力塌縮的過程,最終可能變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這是因為包立不相容原理的作用。由於電子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因此在塌縮時,假若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重力,就會形成白矮星,否則會繼續塌縮,由於中子也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這時假若中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重力,則會形成中子星,否則就會塌縮成黑洞。


在量子領域裡,一個量子具有分身的能力,能夠同時處於不同的位置,在空間中〝處處皆在,卻又處處不在〞;量子竟然〝知道〞被觀測了;訊息傳遞速度可以比光速快不知多少倍,沒有時空的限制;貓可以同時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現在竟然可以決定過去 ;您的心念意識可以吸引相同類似的事物,由虛擬化為真實;事情在我們沒有抉擇之前,會有何種結果,它根本就不存在…等。物理學家已經對這些量子世界中弔詭的現象困惑了百餘年,迄今仍然是一知半解!


自然科學總是自詡為最客觀、最不能容忍主觀意識的,現在量子力學發展到這個地步,居然發現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了。

因為量子力學是我們客觀物質世界最基礎的理論。二十世紀人類技術進展都跟量子力學有關,而且量子力學經過了最精確的實驗驗證。

量子力學的基礎就是:從不確定的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一定要有意識參與。這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成就。

到這一步,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詭異已經有所瞭解了,詭異的基礎實際上是: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

這點很像在佛學中,一個念頭一下子使物質世界產生出來了,這樣的概念。物質世界產生出來實際上是從不確定一下子變成確定的,這兩者很類似。

剛才講了量子力學兩個詭異之點,詭異之點到最後就達到了物質世界離不開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意識才使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發生這樣的坍縮,也就是變化。我們從北京買了一雙手套,把手套中的一隻寄到香港,另一隻寄到華盛頓,那麼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還是右手戴的?

誰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開一看,是左手的,那華盛頓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為手套是左右配對的,這是個規則。一旦寄出去了,寄的過程中不確定,但是一個人只要觀測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另一個人不用觀測就知道了。這就是糾纏的一個例子。

大家會認為,你看沒看它沒關係,它早就確定了。但量子力學大量實驗證明,如果把同一個量子體系分開成幾個部分,在未檢測之前,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部分的準確狀態;如果你檢測出其中之一的狀態,在這瞬間其他部分立即調整自己的狀態與之相應。

這樣的量子體系的狀態叫做“糾纏態”。就好比這個手套在寄出以後,在還沒被觀測之前,它是不是確定呢?肯定不確定。只有在你確定了其中某一個的狀態,另一個的狀態立刻就變化了,也變得確定起來了。這種關聯就叫作量子糾纏。

大家也許很難理解這個糾纏,說實話,這個已經超出了我們人類的理解能力的範圍之外,你只能去試圖想他、接受他,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客觀經驗已經不符了。

對於物質世界的糾纏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於大家的觀念都認為一個事物永遠都有個確定的狀態,但是量子力學發現微觀世界的事物,在還沒被觀察之前沒有明確的狀態。

大家記住量子糾纏就是對於多個微觀物體,在被觀察之後,它們的狀態會從不確定到確定,作一個有關聯的突變。量子糾纏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工具了,這個工具可以用來傳輸東西、傳輸資訊。
這就是中國剛發射的量子衛星原理。

臺大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的文章寫道:


量子力學其實起源於一個物理謎題:原子為什麼會保持穩定?科學家在十九世紀末,已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各式各樣的原子所組成,但是對原子的內部結構還是不甚了了。拉塞褔推論出一個類似太陽系的原子 模型:原子中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帶有正電以及絕大部分的質量。很輕的電子則似行星般地環繞原子核運行。最簡單的原子是氫原子,原子核外僅有一個電子。複雜的原子在原子核外有數十個電子運行。


量子力學就是為了要解釋原子穩定性而被逼出來的學問,若非實驗結果環環相扣,把物理學家逼至死角,我相信無論多麼聰明的人,如何苦思也不可能憑空想出量子力學。

我們還需要多知道一些關於「光」的知識,方才能掌握足夠的線索。

沿著愛因斯坦提的問題思考下去,一大堆哲學問題就跑出來了。物質世界有個客觀的實體嗎?愛因斯坦堅定地認為有。他認為自然的本質不應隨著我們是否在觀察它而改變。但是量子力學卻似乎告訴我們,自然展現給我們看的面貌會依我們觀察方式的不同而有所變異。這實在是很奇怪。


如果在某時刻偵測到電子於A處,而在一分鐘之後電子出現在B處,我們不可以認定電子是經由一條連接A點與B點的路徑從A跑到B。

今日量子力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在於了解古典世界究竟怎麼與量子世界銜接起來。這兩個世界差異那麼大,似乎有個跨不過的鴻溝。但是自然只有一個,所以物理學家一定要把跨越鴻溝的橋築起來。很多人相信在搭橋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很多非常美妙的物理。


人本身的正能量愈高,所發射而出的量子意識其能量則愈強,愈能影響客觀環境與物質,隨著心念意識而產生相同類似的變化,由微觀世界的量變到宏觀世界的質變所需的時間也愈短。而人的正能量是可依靠正面的起心動念與正面的言行舉止而獲得提升。

中國民間有句諺語:〝信神則神至,疑鬼則鬼來〞,這句話說明:只要您心中誠敬的深信有神明,就能因為您所發射的正面量子意識所負載的信息,會與宇宙中相同類似者產生內在的連結而相互吸引感應,也因此而獲得您所期待的結果;反之,您所發射的負面量子意識中所負載的信息,也會吸引感應與您信息相同類似,而您又擔心害怕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結果竟然發生了。

讀者不要認為這純粹是迷信而嗤之以鼻,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量子感應、量子疊加態…等,所闡述的思想理論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令您難以接受人世間竟然有如此荒謬的情形,也就是因為此一原因,量子理論才成為連科學家都很難接受的事實。

您身體的健康與否,都與您心靈上的意識偏向息息相關,正面的意念產生正面的能量,負面的意念產生負面的能量,正負面的能量產生正負面的結果。外在客觀正面或負面的結果,又會影響個人心理層面,因而產生良性循環或惡性循環。

有一天,網際網路將以量子計算機作為節點,通過量子信道進行連接,量子網絡中傳送的信息大部分不再是經典的0或1,而是由量子態,高效率的量子計算配合高保密的量子通信,「量子網際網路」得以實現。

靈魂也是量子資訊嗎?

宇宙中的電子和大腦中的電子都來源於“大爆炸”,是可能糾纏在一起的,一旦糾纏,資訊傳輸就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隱性傳輸了。

我們的大腦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糾纏態電子的話,我們的意識是這些糾纏態電子坍縮而產生的,那麼意識就不光是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細胞之中,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電子可能是糾纏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人的意識不僅存在於大腦之中,也存在於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個地方不確定。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有個地方存在著人的意識,這是量子糾纏的結論。

如果人的意識不光存在於大腦之中,也通過糾纏而存在於宇宙某處,那麼在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可能離開你的身體,完全進入到宇宙中。

在這個時候,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量子狀態,而大腦中的量子資訊並沒有被破壞,它只是被干擾驅散到宇宙中去了。

如果一個人死後複生,蘇醒過來,量子資訊又回到他的大腦中去,此時他會驚訝地說:“我經歷了一次瀕死的經驗。”

如果這位患者沒有死而復生,最終死亡之後量子資訊將離開身體,從而可能被模糊地鑒別為靈魂。

意識也是這樣,如果你看到這朵花,一下子動念頭了,動念頭實質上就是作了測量。

你用鼻子作了測量發現是香的,你眼睛進行測量發現是紅色的而且美麗,你動意念去測量它,發現它很令人愉快。

於是這些測量的結果,也就是念頭的結果,一下子使你產生了進一步的念頭:這是一朵玫瑰花,就認出它來了。

人意識的發動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產生念頭。這時候念頭產生出來了,實質是通過測量得出的幾個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這時意識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個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

整個物質世界的產生,實際上在意識形成之初,宇宙本體本來是清淨本然的,一旦動了念頭想去看它了,這念頭就是一種測量,一下子就使這個“清淨本然”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這樣就生成為物質世界了。《楞嚴經》講“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是什麼意思呢?《楞嚴經》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識和測量的關係說出來了。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始認識到了,意識是種量子力學現象。

意識像量子力學的現象,意識的念頭像量子力學的測量。

量子是一種意識,人的意識也是一種量子,人意識的量子不會死,會存在宇宙某處。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45y39v.html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3l25qa.html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onleroy888&aid=13160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