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4 10:52:48瀏覽1302|回應6|推薦86 | |
憂鬱症 家裡有一位憂鬱症者,就好像放著一顆不定時炸彈,讓家人隨時都得提高警覺,一有狀況,就得七上八下的提心吊膽,擔心、驚慌、無奈與憤怒,就連意志力不夠堅定或應變處理機智不夠的家人,往往也都會跟著哭或跟著歇斯底里的叫罵,跟著手足無措,甚至跟著被傳染憂鬱。 朋友的妹妹有了重度的憂鬱症,身為哥哥的他,很是無奈,常常擔憂妹妹會做傻事[自殺]。自己也常患得患失的,生活提不起勁,很少看到他臉上浮起笑容。 有一次妹妹真的自殺,,他也急的直哭,幸好妹妹有被救了回來。否則;以為自殺就不再痛苦的錯誤思想,將害他們到另一個更痛苦的世界,且求死不得。
[自殺]對憂鬱症者而言不是傻事,而是他們潛在意識裡,認定唯一解脫的方法。也許應該想辦法讓他們認知[自殺無法解脫痛苦,反而會在另一個世界啟動痛苦的延續]。先讓他們對自殺能夠有正確的認知,再來循序漸進的導引他們走出憂鬱的世界。 其實憂鬱症是很好醫治的病症,只要配合透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憂鬱症可以因受到妥善的治療而全癒,甚至過著比一般人還要快樂幸福的生活,因為影響他們的因素排除了,想開了,也壑達了。 至於藥物治療的藥,個人是不建議長期服用。因為;除了有非常多的負作用外,還會有吃上癮的疑慮,就像吸食毒品般,不吃更難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公告,抗憂鬱藥物證實吃多了會造成自殺衝動。 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是自殺率最高的行業,是一般人自殺的三到五倍,台灣精神科醫師更高達二十倍,其中有過半數死前一個月,有看過精神科。 憂鬱症是一種心病,有許多憂鬱者其實內心裡,或許隱藏著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不知如何說起,無處宣洩,只能自顧自想自回答,自艾自憐,久而久之,也就是我常講的習慣性的多作負向思考,想像或回憶。習慣性的讓自己每天重複的沉浸在悲傷或恐懼當中,日子一久,當然會朝負向的結果走去。 長時間的憂鬱,會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就好像賭癮、煙癮、酒癮一樣,難以戒斷,但又會往那個方向走去,不想深陷,又偏偏會陷入莫明的哀愁。習慣性的生理時鐘,會提醒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要往習慣的思維走去。 改善的方法,建議嚐試[戒斷],要想辦法讓他們一段長時間沒空亂想。當他們想講的時候,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當他們沉默的時候,可以丟一些資訊或書籍給他看。除了導引他們的心思往正向思考,也要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正向的環境。例如:正向的信仰,到郊外走走,早晨去人多的公園運動,多曬曬陽光。總之;讓他們有機會忙碌,忙到沒時間胡思亂想就對了,一段時間過後,生理時鐘自然不會再強迫他們反覆憂傷。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