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影劇四村」的記與憶
作者:影劇四村62號張筱瑩 ( 花蓮空小52年班 )
民國四十七至九十二年,那段長長的歲月,我成長於一個目前已空無一物,但曾經是那麼特殊、那麼有風情的一個村子─影劇四村。
自花蓮市中心北向,爬上美崙小丘,沿著水源地的林木圍籬行至高台平坦處,橫向列著左五排右五排的連棟式建築群就是了。左邊瞧大山脈,右邊望太平洋,真是好風好水呀!
北端村子口分列二石柱,一為村名,一為蔣宋美齡的落款。住了好些年才知道這村是當年蔣夫人向影劇各界募得款項為軍眷們建造的,也才知道還有別的影劇村哪!百家住戶中有三十六戶空軍,六十四戶陸軍,雖數字懸殊,但除夕夜不睡覺的孩子們,兩軍對射沖天炮,仍是小巷流竄,英勇奮戰地難分難解至通霄。
剛住進時,屋後是兩戶共用一個幫浦,洗菜洗衣兩兩對望。後來分裝了水管,隔了牆也仍是常相呼應。各家前後都圍著自編的竹籬,雞犬亦相望。沒電視的年代,搖扇納涼閒磕牙,別有一番滋味。有一回在隔壁家聽完鬼故事,竟不敢回自己家了,生動逼真之情境,至今難忘。之後,左右鄰的庭院也隔了牆,但收音機播的京戲仍來回地價響,高掛的蘭花也能由隔壁代澆著水,當花朵開得比隔壁多時,父親大聲叫爽!
早期有送糧車,聽到播音,各家持袋前往定點領取米、油、煤……等副食品。客廳後有間小屋是特用的煤炭室,高高堆疊著,有時會發現整窩小老鼠,大人小孩一起沒用地驚叫著,尤其是跳上桌子的老爸,最是令老媽搖頭。放學後,劈柴、起火、置炭、煮飯是每個孩子都要學的。至於下雨天,點不著﹔風轉向,煙燻了眼﹔火大,黑了飯鍋底……樁樁件件地就那麼一日一日地伴著大夥兒成長。童年的歷練,還真不是蓋的!!
村子左上角,很快的就有了間小雜貨店,張老闆應該是除了村長之外的全村通了,要有極大的耐心才能應付小毛頭們幾毛錢幾毛錢的小買賣呀!後來在側邊又蓋了間小理髮店,每個孩子都肯定忘不了被架坐在橫板上,不准動的經驗!
小店後方是片大營區,每日晨的起床號也多半叫醒了村裡人,也就乖乖地跟著起身運動了。曾經在營區側門買過豆漿和豆渣,在那撿蝸牛當菜的年代也算是大大的口福了。營區外大片的地瓜田,少不了有啃得滿嘴泥的孩子被盛媽媽追著跑,但到了幫忙收成花生時,孩子們倒又乖乖地捧上一簸箕換回一鐵罐,然後就開心地跑回家去煮了。
早餐前後,當那個推著單車,車後載著木箱子的老鄉,環村扯著嗓門喊「大~餅~饅頭」時,就有人捏著零錢探頭等了,有時買多了,會說︰「老鄉,先欠著!」(很有可能兩相忘吶!)
上午,菜車的大喇叭聲會準時響起,主婦們都出來了,一面寒喧一面挑揀,老闆周到的遞菸、送蔥,還不忘熱情地說︰「回來看父母啦!」
傍晚,防校和機場的大卡車會準時載回辛苦了一日的父親。我常常會在下車處邊玩邊等,等著了就高高興興地一起進家圍坐飯桌了。菜樣簡單,但總是蒸騰著熱氣和暖意呀!
週日,不出門也熱鬧。隱約傳來的京戲聲和著此起彼落的剁餃子餡聲、罵孩子聲、麻將聲以及空地上大小孩子們嬉遊的嚷嚷聲。上菜了,鄰居端了一盤餃子來,又順便帶了一盤走,有時也會順便借根蔥,擺明了不會還。
學校要遠足了,各家帶著不同的饅頭、包子。我家母親是做「糖三角」(三角外形內包砂糖),常常沒到中午就先偷吃了。多年後,在台北泰北中學側有間鋪子見著了,令我駐足良久……
要看露天電影了,家家催著孩子快些吃晚餐。早早地就搬了小凳在大空地邊眼巴巴的等著……有位何叔叔出現了,慢條斯理地把螢幕兩側的繩子拉定位,放映機、喇叭也擺妥了位置,老老少少陸續坐定了。夜風吹拂,款擺著戲裡的人物,劇情更迷離了……趁著換大盤帶的空檔,尿急的趕忙衝向左邊的公廁,真是方便無比!後來各家擴充「小違建」,都有了自家廁所,這公廁也就拆除了。
要看康樂隊演出了,小毛頭門又是一番急驚風的搬凳子佔位置,早早地就在「八○五醫院」的台子前坐定了。待天色暗下,燈光亮起,苦等的高亢的愛國歌曲終於悠揚迴盪在整個村子了。少男少女則是愈站愈後地眉眼傳情去了。
有時康樂隊在防校演出,斜升的位置加上空曠的四野,直覺是大開了眼界,也就不在意來時卡車中的擁擠搖晃和回程的睏倦歪倒了。
颱風天的景象,永遠都在腦海中翻飛……上防風板的匆忙,呼嘯的風聲,嘩啦啦的雨聲,鐵皮的匡噹聲……聲聲震耳。待災後出巡真是狼籍一片,慘不忍睹。倒是能撿回一至二個青木瓜涼拌上桌,很不賴。有一回強颱,村長宣布要大家疏散至短波機務站。於是,抱孩子的、拿水壺的、攜毯子的……在風雨中老老少少大呼小叫一齊奔出家門……好惶恐的一幕呀!之後,房舍改建,竹條黃泥牆改成了水泥牆,「家」才算是安全了。
年年夏季,高大粗壯的麵包樹纍纍果實,各家都能燉上一鍋加了小魚干的湯。日子如常過,有些老人病了、走了,有些孩子上了大學、軍校或出了國,有的又牽回了新的一代……年節之際蹦跳得讓老村子又重新敷了光彩。
九十二年國防部在下美崙地區興建的民意社區完工落成,終於可以遷入了。散在四處的軍眷們告別了低矮房舍的歲月,前前後後進住至電梯大樓了。「影劇四村」的住戶也陸續地開始打包、探問,近半世紀的相依為鄰,好多好多的不捨哪!村前村後走走又繞繞,話別又話別。
忘不了 年關時家家貼的大紅對聯
忘不了 節慶時戶戶豎的大面國旗
忘不了 那些「家事、國事、天下事」的晨昏聚談
忘不了 那些鄉音鄉語的關懷砥礪
更忘不了 那百戶人家在變動的大時代中
同是外來族群的那份深情不渝的漂_泊_相_依_
消失的「影劇四村」已如城堡般,永遠豎立在每一個住過的人的內心深深處。
註:本文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當即刪除,這首歌曲是由兩位年輕人創作的(阿飛的詞,需仁的曲),對快速消失中的眷村充滿了懷念與不捨,音律優美,歌詞充滿了感情,是一首很棒的民謠風的歌曲喔!在此特別致上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