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西醫交會點:人體運作的免疫調控論 (一)前言
2012/05/17 12:18:29瀏覽392|回應0|推薦0

年輕時初聞中醫的理論,頗有興趣。雖然看了好幾本書,對於陰陽五行臟腑,無從領會,竟只覺玄之又玄,以至於認為只是古人的觀察加上想像的混合。日後學習分子生物學與細胞訊息傳導,從事癌症研究,深覺道理一貫,條理分明,正是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數年下來,建構癌症動物模型,經常與腫瘤科醫師探討,反而得到一個結論:癌症是治不好的。臨床上癌症轉移治療結果同樣黯淡。何以如此?就目前所知,大致理由如下:

 一、腫瘤的發生與成長,歷經基因突變與環境篩選。只要有一個癌細胞存活,一旦開始分裂,就會基因突變,產生各種不同癌細胞,再由人體環境天擇,適應新環境的細胞存活壯大。

二、因此,只有將所有的癌細胞除掉,癌症治療才能成功。但以目前治療的方法,必須使用極端的手法(大範圍切除,高劑量化療與放射性療法等)才有些微可能,而其副作用勢必超過人體承受的極限。

三、藥物治療都會刺激癌細胞基因突變或重組訊息傳導路線,導致抗藥性。因此所有的化學療法,包括最先進的標靶治療,都無法避免這個結果。

可是在我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用分子生物學理論無法解釋的治療過程與結果:

一、臨床上顯然有人歷經癌症治療後痊癒,包括家母(容後敘)

二、相同的癌症,同樣的階段與治療方法,有人痊癒,有人無效。

三、癌症發生前後,有些病患會有濕疹、過敏等症狀,化療後這些症狀會消失,有人皮膚上會產生白斑。

四、在我的動物試驗中,有些化療藥物可以消除同一隻小鼠身上的原位腫瘤,卻對轉移腫瘤無效;而有些藥物效果正好相反。

五、我曾在動物試驗中使用化療「真正」治好小鼠的癌症(大部分發表的動物試驗中腫瘤只是縮小,並沒有治癒,容後敘)。然而所使用的藥物劑量卻無法完全殺死體外培養細胞。

這些現象在我腦中徘徊許多年,一直不得其解,直到讀到法國免疫學家施鳳和(Laurence Zitvogel)的研究著作,才恍然大悟。施鳳和教授的理論簡潔有力:被化療殺死的癌細胞,會觸發免疫反應,對抗存活的癌細胞。假如癌細胞的死得「恰到好處」,病患的免疫功能又處於「積極進取」的狀態,則免疫功能就會辨認癌細胞進而有效壓制,病患也就「痊癒」了­—但癌細胞未必能完全消滅(容後敘)。因此有效的化療需要兩個條件配合:第一,特定的藥物以「適當」的方法處死癌細胞,使其釋放出癌細胞抗原;第二,病患的免疫功能需處於「適當」的敏感狀態。如此一來,為何相同的癌症,同樣的治療方法,有人痊癒,有人無效,就很容易理解了。其他問題的答案,也就不難揣測了。

我由此開始研讀免疫學的論文,竟然發現免疫學是醫學裡面,少數可以控制理論「模型化」的領域。免疫活性太弱不足以清除抗原性物質,太強卻會產生自體免疫反應,損害自體組織。因此免疫功能有多重的抗原正回饋與負回饋控制。而免疫功能不只清除病原,在修復受傷組織時,還擔負起清除「垃圾」的責任,並引導修復工程進行,因此它又受到更高階功能的調控:生理時鐘,神經訊息,情緒等等。

近年來,免疫學又加入了演化理論的詮釋。身體依靠免疫系統抵抗環境中的病原而存活, 但是維持此系統不但需耗費大量能量, 也有損傷自身組織、引發流產之虞。不僅如此;免疫細胞的產生,仰賴身體裡有限的幹細胞,其消耗又決定了老化的速度。如何分配有限能量,達到生長、傳代、長期生存等不同目標,成為生命的最大難題之一。目前已經有各種不同的模型,解釋身體因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決定不同的策略。進一步說,人體的免疫調控只能作為一個整體的模型來研究,無法分門列科來看。不會有人說,我研究鼻腔免疫學或是關節免疫學,因為局部的免疫反應必須受到整體免疫系統的調控。

 這些性質,豈不與中醫的許多觀念非常接近?

 最近吳清忠先生以現代系統學的觀點,重新闡述了中醫的要意。「人體使用手冊」與「人體復原工程」,風行華人世界。我自親友處取得吳先生大作,拜讀之後,深覺其中系統論描述,與演化免疫學頗有共通之處,因此不避才學鄙陋,寫將出來,或許可為整體醫學下些許註腳。也希望拋磚引玉,能得到對中西醫都有興趣的朋友指教。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randbleu&aid=64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