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加法經濟到減法經濟- 2
2014/07/01 09:38:42瀏覽375|回應0|推薦0

 3.    經濟發展與資源開採的關係與掠食者及獵物的互動相仿,同樣遵循生態學上的Lotka-Volterra方程式。

經濟組織攝取資源而成長,與掠食動物捕食獵物而生長的關係相似;在生態學上這可用Lotka-Volterra方程式描述(圖二左)。這個成長曲線可分為以下五階段。(1) 探尋期:合作群體探尋特定資源,開發各種資源轉換技術,利用此一資源的組織結構因而形成。此時基礎建設規模小,開採資源的速率低,經濟組織成長緩慢。(2) 加速成長期:組織規模超過門檻,資源開採與組織規模成長互相促進,形成正循環,加速成長。(3) 減速成長期:資源開採超過峰值,開始降低,但仍可支持組織規模成長。(4) 緩慢收縮期:資源存量降低至無法支持組織規模成長。(5) 崩潰期:可開採資源耗盡,組織崩潰。

在這個模型中,資源存量越低,開採越不易(R’ ~ -R);經濟組織規模(C)越大,開採資源的能力(k1C)越強,但維護成本(k3C)也隨之增加。因此在第一到第三期時,雖然資源存量不斷下降,經濟組織仍然可以藉由擴大規模,增加開採能力,抽取到足夠的資源而成長。但到了第四及第五期,足供開採的資源已不足已因應維護成本,組織因而縮減規模。這個模型解釋了為什麼經濟必須成長:因為經濟體的維護受到資源開採的系統動力學的限制。

依據Odum的最大功率假說,可引申出生物生存能力取決於可掌握的能源流量;經濟組織的資源產出量(R’)因此可視為個體的生活水準。由經濟體規模(C)與資源產出量(R’)的互動 (圖二右)可得知經濟成長時期與國民生活水準的關係。在探尋期(1),經濟成長與生活水準一起緩慢成長。加速成長期(2)時,經濟成長與生活水準一起快速成長,直到高原期;這與所謂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情形類似。減速成長期(3)時,經濟緩慢成長,但生活水準持續下降,這正是成熟經濟體的特徵。而在緩慢收縮期(4)與崩潰期(5)時,經濟規模收縮,生活水準快速下降。第一期到第三期符合Tainter-Bardi模型的描述:組織為了解決問題而日趨複雜,起初會帶給社會福祉,但複雜度超過某一限度後,便會增加社會的負擔。

經濟組織的結構,也依照成長各階段演進。在成長初期(12),組織會發展出開採及運用特定資源的基礎建設及社會制度,成為核心區域。到了減速成長期(3)時,鄰近易採的資源耗竭,組織會發展出第二種基礎建設,以開採遠端、困難的資源,將之輸送到核心區域,再由核心(先進)區域分配到邊陲(後進)區域(圖三) 組織的結構因為分工、輸送及分配更趨複雜,維護成本增加,而使經濟成長減緩。等到成長減緩甚至收縮時(45),後進區域的利益(掌握資源流量)與維護成本的比例降低遠較先進區域為快。此時後進區域有更強的動機脫離現有經濟體系,開發新資源。

歷史上許多國家興衰都經歷相似的過程。中國王朝與羅馬帝國以土地分配制度,掌握稅收及兵源,藉以擴張,取得更多領土,增加人口,掌握更多勞力及兵源,乃至稱霸天下。然而等到所有可適用此制度的土地都已占領分配,人口開始流失,稅收無法支撐膨脹的官僚組織及軍隊,地方政府就會想要脫離此一體制,最後造成帝國崩潰。其他例子包括西班牙帝國仰賴中南美洲金銀擴張,待礦脈耗竭而衰退;威尼斯靠海軍及商業體制壟斷地中海貿易,待內海貿易量飽和無法擴張,週邊通商諸國脫離內海商業體系,海上帝國遂告衰微。


圖二:以Lotka-Volterra方程式描述經濟發展的過程。R為資源,C為經濟組織規模,R’為資源產出(開採)速率,C’為經濟成長率。15為內文所述經濟發展的五個階段。左圖為對應於左圖的經濟體規模與資源產出量的關係圖。

圖三:經濟組織的結構的演進。銘黃色及淡黃色圓形分別代表經濟組織的核心與周邊區域,藍色圓形代表資源,箭頭代表開採與輸送。經濟發展初期,組織的功能以利用鄰近易採的資源為主,經濟成長快速(圖左)。等到這些資源耗竭,組織發展出新功能,以開採遠端困難資源,並將之輸送到核心區域,再分配到邊陲區域(圖右)。組織的結構更趨複雜,維護成本增加,經濟成長減緩。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randbleu&aid=146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