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鐵衣
2007/09/14 18:31:20瀏覽865|回應0|推薦3

鐵衣,很有意境的名字。是防身的鎧甲,也是古代戰士的軍服名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軍服的歷史也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當中華民族的祖先披甲戴胄南征北戰的時候,世界上許多國家還在赤身裸體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軍服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且歷時最長的軍服是甲冑。戰士穿著軍服就叫披甲戴胄。甲冑的甲是用皮革、籐條、銅片和鐵片等材料做成的護身裝具。而金屬製成的甲又稱之為「鎧」,甲冑的「胄」又叫頭盔。所以甲冑又稱之為盔甲。

秦始皇陵曾經挖掘出了上千件石質盔甲,盔是由圓形的頂片和70多個側片組成。側片長約30厘米,重3公斤;石甲有前甲護胸,後甲護背,有的還配有護肩和披膊甲。

商周兩代的盔甲則大有進步,多為皮甲和銅鎧。皮甲採用雙層或多層皮革縫製,表面還塗有漆。銅鎧鑄獸面護飾,鑲在甲衣的胸部和背部,美觀實用。

秦代,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的盔甲的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擺呈尖角形,後背下擺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整件甲衣前長97厘米,後長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方形,每邊寬大處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到了漢代,鐵製盔甲則成為主要的軍服。為了與金甲、銅甲相區分,當時稱鐵甲為「玄甲」。曹丕有詩云:「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描寫的就是鐵甲的風采。防具總是與武器的發展相對應的。隨著矛的發展,盔甲的重量也與日俱增。到了西漢的時候,一幅魚鱗甲共由2859片鐵甲片綴成,重達17公斤。

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鎧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札甲。根據宋紹興四年(1134)年的規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KG,同時可通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為此,皇帝親自賜命,規定步兵鎧甲以 29.8KG為限。此後,又把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捲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28-33KG;而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 27KG。由於將士的鎧甲實在太重,所以當他們披掛上陣的時候,見了皇帝也不用行跪拜之禮。而當時的軍禮也規定「介冑不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ionra&aid=12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