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畫虎不成──唐中宗韋皇后
2007/11/25 20:58:15瀏覽3282|回應1|推薦3

然而在這些謠言不斷傳播之下,韋后深恐有一天中宗真的追查事情真相時,就會對韋后不利。同時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一直慫恿她母親早點當女皇帝,因為韋后當了女皇帝便可以立自己為皇太女,所以安樂公主也是希望她父親唐中宗早日歸天。 

唐中宗的皇后姓韋,韋皇后是唐代政治史上一個重要的女性,她是唐中宗的妻子,也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媳婦。韋皇后的故事,影響了唐朝後半段歷史的發展。

放逐房州,靜待時機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去世,高宗的三子李哲繼位,也就是唐中宗。唐中宗立韋氏為皇后,因唐中宗跟韋皇后感情甚篤,於是唐中宗對於他的岳父韋玄貞也願意多加提拔。當時韋玄貞做的是普州(今四川省安岳縣)參軍,唐中宗繼位後,就提升他為豫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刺史,接著唐中宗有意提拔韋玄貞為「侍中」。當時「參軍」的位置,只是類似今天縣政府的科長級小官;「侍中」,則已經類似今天的行政院院長,也就是當時的宰相之一了,由一個縣政府的科長一跳就跳到行政院的院長,這中間的等級差別實在太大。宰相裴炎就表示反對,因為在當時政治倫理上說起來,這種飛躍式的升遷實在不合常理,且別說在唐代,即令在今天,這種三級跳式的升遷同樣也不合理。但唐中宗卻對裴炎說:「我任命韋玄貞做宰相做侍中,有何不可?我若高興的話,把皇位讓給他都可以。」裴炎聽到唐中宗這句話,就轉告太后,也就是中宗皇帝的母親武則天。武太后聽了後大為生氣,於是以太后令,廢了唐中宗的皇帝,另立武太后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這就是唐睿宗,過幾年後,唐睿宗也被武則天罷廢,武則天自己當上皇帝。

當唐中宗被廢後,被母親武太后貶為廬陵王,並且放逐到房州(今湖北省房縣),韋皇后當然也被取消皇后名號,追隨著中宗到房州。他們在房州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唐中宗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因為中宗曾親眼看到他母親武太后殺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弘與二哥李賢,所以他很怕自己步上兩位哥哥的後塵。但韋皇后總在一邊勸導並安慰唐中宗,教他不要驚慌,不要氣餒。每當聽說有京城的使者到來時,唐中宗總是驚恐萬分,因為他害怕這使者就是奉武太后之令來殺自己的。所以每當使者還沒到的一兩天前,唐中宗就常會消極地想:不如自殺算了。但韋后每次都把唐中宗阻攔住,勸他:「禍福本無常,你犯不著先自殺,等使者來了再看狀況嘛。」所以唐中宗才沒有自殺成功。很幸運地是,每次有使者來,都不是奉太后命令要中宗自盡的,所以中宗一次又一次逃過死亡的陰影。是故,唐中宗對韋皇后非常感激,因為如果不是韋后的勸阻,唐中宗恐怕早就自殺身亡了。所以唐中宗後來對韋皇后說:「如果有一天我能重見天日,我一定讓妳為所欲為,不會阻攔妳。」果然唐中宗真的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被武則天召回京師,立為皇嗣,也就是未來的皇帝接班人。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於是唐中宗再度當上皇帝,當然韋皇后也二度成為皇后。

二度為后,舞出權力魔舞

唐中宗再度做皇帝後,他實踐了以前對韋皇后的諾言,讓韋皇后為所欲為。於是韋皇后跟她女兒安樂公主便大力涉入政治,她們母女二人,在政治舞台上演出權力魔舞,成為當時全國最受矚目與爭議的政治人物。到了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被權力慾望沖昏頭的韋皇后,想更進一步掌控權力,開始嫌自己的老公中宗皇帝是自己權力的絆腳石,遂跟女兒安樂公主合夥,竟然用毒餅,將自己共患難的丈夫唐中宗活活毒死。唐中宗既然如此寵愛韋皇后,韋皇后又何以要毒死中宗呢?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一、韋皇后很想效仿武則天當上女皇帝。韋皇后最崇拜的人物,就是她的婆婆武則天,她一直以來就很想效仿武則天。武則天在政治的紅毯上走了三部曲,第一步是當皇后,第二步是當太后,第三步是當上女皇帝。韋皇后也想照著走,當時韋皇后只走到第一步,她很想趕快當上太后,再接著當女皇帝。但是要由皇后變成太后,必須是皇帝本人逝世後,立了兒子輩的繼位小皇帝,原來的皇后才能升格為太后。韋皇后既然一直想升格為太后,可是眼看著自己的老公唐中宗身體一直很好,完全沒有要死的跡象,韋皇后實在等不及了,於是想用人為的方式使唐中宗早日死亡,於是異想天開,下毒毒死中宗,使自己可以升格為太后。

二、韋后的行為不檢。她第二次當上皇后後,相傳有許多的情夫,譬如韋后便跟武則天的姪子武三思私通,相傳他們倆就在皇帝內宮的床上玩「雙陸」這種賭博遊戲,還傳聞中宗皇帝本人就在一旁幫他們倆點籌碼。於是他們倆的淫盪傳聞連宮外都聽得到,武三思因此受韋后寵愛,即令在武則天下台後,武三思還是因此再得大權。此外還有如國子祭酒葉靜能因為懂得左道妖術,散騎常侍馬秦客擅長於醫理看病,光祿少卿楊均拿手於烹飪廚藝,都得到韋后的歡心,成為韋后的小白臉。

韋后這些不檢行為,外面當然會流傳很多謠言,於是像韋月將、郎岌、燕欽融等人,便曾先後上書給中宗皇帝,指責韋后等人行為不當,淫亂後宮。如韋月將便上書說:「武三思潛通宮掖,必為逆亂」;郎岌上書說:「韋后、宗楚客將為逆亂」;燕欽融則說:「皇后淫亂,干預國政。」但三人先後的上書不但沒用,反而是這三人都陸續被殺了。其中韋月將是中宗在大怒後親自下令殺的;郎岌則是韋后叫中宗下令給亂杖打死;燕欽融則被唐中宗召入宮中問話,燕欽融慷慨激昂理直氣壯面陳唐中宗,使中宗一時也語塞無話可答,但是事後,燕欽融還是被韋后黨羽宗楚客給偷偷殺了。

然而在這些謠言不斷傳播之下,韋后深恐有一天中宗真的追查事情真相時,就會對韋后不利。同時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一直慫恿她母親早點當女皇帝,因為韋后當了女皇帝便可以立自己為皇太女,所以安樂公主也是希望她父親唐中宗早日歸天。因此韋后在這種情形下,就立意下毒謀殺親夫。

韋后曾生了一個兒子與一個女兒,女兒就是前述的安樂公主。至於韋后的親生兒子,早年被武則天所殺,所以當唐中宗死後,韋后沒有親生兒子繼承皇位,於是就立了唐中宗跟後宮宮女所生的溫王李重茂繼承皇位,韋后便升格為皇太后,依照以前武太后留下的慣例以太后臨朝,韋后大權獨攬,小皇帝李重茂(當時僅16歲)只是一個傀儡而已,一切大權都操在韋太后手裡。

韋太后大權在握,大量任用韋家親戚,於是韋氏子弟布滿朝廷,甚至於皇宮禁衛軍的領導將領也由韋家的人,一位名叫韋播的人來擔任。韋太后這種作為,引起了當時京城中兩位重要人物的不滿,一位是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即日後的唐玄宗),另一位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他們倆一位是姑姑、一位是姪兒,姑姪二人就暗中聯絡皇宮禁衛軍發動政變。雖然當時皇宮禁衛軍的統帥是韋播,但是禁衛軍的其他將領與士兵們,都不服這位空降的韋家人物來領導他們,反而是禁衛軍的將領們,平常就跟李隆基的交情頗好,所以都願意協助李隆基政變。在景龍四年六月庚子夜晚,趁著夜黑風高,他們發動政變,衝入宮中,殺掉了韋太后、安樂公主等人,也逼迫小皇帝李重茂下台,請唐睿宗復辟為皇帝,於是韋后的女皇帝夢就此破碎。韋太后垂簾聽政時間,實際上非常短,只有區區18天而已,韋太后因此結束了她的生命,當然也結束了她的政治生涯。韋太后想學她婆婆武則天的三部曲,卻只走到第二步時就終止了,沒能演完整齣戲,真是畫虎不成啊。

 
畫虎不成,皇帝夢碎

韋皇后何以不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當不成第二個女皇帝呢?分析一下,有以下原因:

一、韋皇后未能建立起威勢

威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讓所有的人心理上對當權者產生尊敬與服從,如果政治領袖能讓人們尊敬與服從,就表示這領袖有威勢。威勢的建立不是容易的,我們從對武則天的觀察可知,武則天在做上皇帝以前,確實已建立出威勢,也就是說在全國臣民心中對武則天的威勢都是服從的,因為武則天的威勢早已透過她的苦心經營而逐步建立。武則天能夠建立威勢是憑藉幾個條件:

(一)時日久積。武則天從做皇后時與丈夫高宗一起控制朝政,到登基為女皇帝,總共當權36年,這麼長的時間內都是武則天發號施令,全國臣民在長時間聽從武則天發號施令之下,早已變成一種習慣,認為武則天發號施令是理所當然,所以武則天有日積月累下的威勢。在中國古代,許多的威勢都是要積以時日才能建立的。

(二)武則天是用合法的方式把自己提升為政治最高領導者:當唐高宗做皇帝武則天做皇后時,唐高宗就向全國宣布:皇帝跟皇后二人並稱「二聖」,也就是將皇后的地位提昇到跟皇帝一樣,皇帝可下詔書,皇后也同樣可以下詔書,所以二聖也就是兩位皇帝的意思。武則天在做皇后時就已經能合法地發號施令,因為這是皇帝公開頒布的旨意,要皇后跟皇帝平起平坐處於平等地位發號施令,全國臣民也不能不服從。所以武則天在上述兩種情形之下,建立了她的威勢。可是反觀韋皇后就沒有做到,韋皇后兩度做皇后,前後加起來不過約七年上下,她為后時日並不長。另外韋皇后也沒有像武則天那樣跟唐中宗並稱二聖,所以沒有取到跟皇帝平等的地位,因為中國古代認為皇后只能管後宮事情,並不能走到朝廷上干預朝政,所以韋皇后干政,實際上只是在宮內暗中操控外面的朝政,不像武則天因為取得二聖的地位,所以可以冠冕堂皇又合法的走上檯面「主政」而非「干政」。也因為韋皇后沒有成功建立起她的威勢,全國臣民對她也並非心悅臣服,所以連皇宮的禁衛軍將領們都不願意服從韋皇后,故李隆基發動政變,很快就得到禁衛軍將領們的支持,政變也很快就成功,這就是顯示韋皇后沒能建立出她的威勢。

二:韋皇后的政治才能不足

中宗復辟以後,韋皇后在中宗放縱之下干政,韋皇后的干政主要是「賣官鬻爵」,她不像她婆婆武則天政治手段那麼高明。武則天的干政是在朝廷上建立出自己的派系勢力,把服從自己的人遍布在政府機關中各個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一股「擁武」勢力與網絡,所以武則天才能順利的坐上女皇帝的位置,因為她有廣大的支持者,在政府機關的重要官員幾乎都是擁護武則天的。反觀韋皇后在人事安排上顯然沒注意到這點,她沒有成功地去布置「擁韋」的勢力,也沒形成一個「擁韋集團」,她更沒能安排一些支持韋皇后的人馬去穩當占據住政府機關內重要位置,這顯示韋皇后在政治上的努力是不夠的。因為政治領袖的成功重要條件,就是在「善用人才」,能夠把該用的人才擺在最合適的位置讓他發揮才幹。武則天用了很多很才幹的人,像婁師德、狄仁傑、姚崇,這些都是非常有才幹的人,而武則天也加以任用與安撫,他們也因此擁護武則天。反觀韋皇后除了任用韋氏親戚以外,當時朝廷內有才幹的人幾乎都沒被韋皇后加以任用網羅,所以沒有組成一個「擁韋集團」,因此可看出韋皇后的政治才能遠不如武則天。

三:武則天在做女皇帝以前曾努力剷除異己

武則天時代,凡是反對她的人,她都盡力排擠,縱使是她自己武家或夫家李氏的親戚,甚至於自己的骨肉都不例外。她剷除異己的手段也很殘忍,有時候將他們放逐,有時候甚至要殺戮,一點都不能手軟。這些行為看起來很殘忍,可是在當時專制政治體系之下,一個人想爭取政治領袖的地位,有時不能不用這些殘忍的手法。武則天在最後要當女皇帝時,她覺得表面上的「反武」人士已經沒有了,但是潛在的反武人物還是有的,只是她自己看不見,所以她就任用「酷吏」來替她普遍搜尋,這就像放了一大批獵犬出去,四處亂咬,到處去追查看看有沒有反武力量。她利用了這些酷吏確實也收到了些效果,所以武則天在把反武力量都去除後,才能安心的坐上她女皇帝位置。但是韋皇后在這方面,我們看不到她做了什麼功夫,也就是說她沒有把反對她的力量都消除掉。這可能是韋皇后自己政治眼光的不足所造成的,所以李隆基跟太平公主的政變那麼輕而易舉成功,顯示出當時反韋勢力仍是很大。韋皇后在還未剷除這些反韋勢力前,竟先將自己丈夫皇帝給毒死,頓失自己的政治權力來源,實是失策。

以上三個原因是韋皇后學武則天不成功,以致未能如願登上女皇帝寶座之因。

總之,韋皇后盡力效法她婆婆武則天,想登上第二個女皇帝的位置,結果是畫虎不成。畫虎不成的關鍵,是因為韋皇后缺乏成功政治領袖的特質。韋皇后只是熱衷於政治權力和政治權位,可是卻缺乏高明的手段跟方法,最後把自己的生命也賠進了權力遊戲之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ionra&aid=1402913

 回應文章

艾格 Eagle A.CHENG-A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11/25 21:27

   看到這篇總覺得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