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4 17:53:46瀏覽439|回應1|推薦4 | |
公司舉辦編輯研習營,派給我「如何開拓人脈力」的講題。人脈幾乎等同是編輯的「命脈」,畢竟一本書的完成,就像一支球隊,靠的是團隊合作,而不是單兵作戰,從文稿、版型到封面設計,乃至於行銷端,都必須緊密結合,才可能有所成效。 童書編輯尤其如此,考驗的不只是選書、編輯功力,在多數時候,還肩負了行銷的責任。因為童書訴求的雖是兒童讀者,但買不買書的決定權,通常掌握在大人手中。而這些生殺童書大權的人呢,一來不是自己要讀的,較少新書一上市,立刻嘗鮮;總要聽到一些口碑發酵出來才下手,這中間可能有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差。再者也因為不是自己要讀的,不見得會積極蒐尋新書資訊。所以童書編輯除了編書,讓那批大人知道市面上出了那些好書也很重要。因此,一個童書編輯除了文稿端的人脈,還必須有行銷端的支援。 接到這個講題時,覺得有些棘手,生怕老生常談,同事聽得瞌睡連連。思前想後,決定從將近20年前的讀書會說起。現今回想,當初誤打誤撞參加了13妹讀書會,對自己日後在職場的發展的確是有莫大的助力啊! 擔任童書編輯之前,我先在雜誌採編流浪了幾年,起步比別人稍晚,後來雖然進了童書專業出版社,但前八個月都在讀資料,為一套大企畫作準備;後來則投入另一套12本科學書的編製,一埋頭就是三年。除了寫稿、溝通版面,其他的一無所知。 後來,當時幾家重要的童書總編輯、主編、企劃、資深版權專員組織了一個讀書會,準備邀請業界的相關前輩來授課。由於我任職的出版社位於城中區,交通方便,於是被大家選為上課地點。彼時我還是一個小編輯,論輩份資歷,其實還不夠格參加讀書會,但因為是地主,所以其他成員特別網開一面,讓我們這些小編輯也可以參與。不過,因為讀書會成員實在太大咖了,大多數同事生怕彆扭,不願參加;我覺得機會難得,倒是報了名。但自知自己是隻大菜鳥,所以上課時很認分的司茶水、環境整理,一年多下來,前輩們大概覺得我還算勤勞,也有了好印象。 讀書會請來的講師,都是當時業界的一時之選,有實體書店行銷的龍頭,有直銷專家,有郵購高手,有成人書的總編輯,有童書總編輯,有大作家,有繪本作家,也有知名譯者。讀書會前後進行了一年多,每星期固定聚會。後來民生報還做了專題報導,給我們取名「13妹讀書會」。 讀書會後來雖然中斷了,但每年大家還是會聚聚聊聊。而對我來說,這個讀書會幾乎是我童書編輯的起點,除了由此延伸的人脈關係、書市行銷概念,後來舉凡工作上遇到難題,她們都成了我的最佳救援,譬如先前幾乎沒有機會接觸的版權談判,讀書會夥伴就給了很大的協助,減少我的摸索時間。有時,在一些人才的物色上,她們也可以提供很中肯的建言。 所以分享這次的讀書會經驗,無非是希望年輕的編輯同行,不要多想,不要介意自己的位階資歷,好好把握提昇自己的機會,這些都可能成為豐富的礦源。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