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懲罰婚姻造成少子化的現象,獎勵婚姻能否增產報國?
2008/08/28 17:30:41瀏覽2363|回應15|推薦71

引用文章所得稅與健保稅

引用文章:少子化引發教育產業的危機意識令人憂心 http://blog.udn.com/leepe/1711794

時季常教育博士在兩年前提到〝懲罰婚姻〞這字眼:你所提的是稅法討論裏很有名的「懲罰婚姻」做法,也就是說,稅法對結婚的人(合併申報的人)不利。

巧合的是,少子化的現象是近十年才發生的趨勢。時和 有三個小孩,分別是民國82、83、及85年生,那三年的出生人口數都穩定的有32萬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r123/3/1281111419/20070313090236/。但是,近三年出生人口數卻只剩20萬人,為何突然之間民眾不願意生了?

無獨有偶的是,台灣的結婚率也同時下降,而離婚率卻同時上升,這又是為什麼?為什麼那麼的巧合?

時和 這一世代組成的家庭大概都至少有兩個小孩,獨生子女是相對的少數。為何比 時和 稍微年輕的世代就一夜之間變成了頂客族(Double Income No Kids) 或是單身貴族?

問題就是在台灣的制度是〝懲罰婚姻〞!

比如說,年收入符合中低收入家庭標準者(家庭年所得為114萬元以下者)可享有房租補貼、就學貸款優惠、學雜費減免、健保保費、學生營養午餐費、  ‧‧‧等等,甚至是住宅貸款。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006年12月十八日電)政府關懷弱勢又有進一步措施,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天通過「整合住宅補貼資源方案」,明年四月起政府優惠房貸不再以職業別區分,改以低收入戶、原住民、家暴、單親及因重大疾病長期失業者等優先,由各縣市審核後,將可享有租金補貼、購置住宅貸款、修繕住宅貸款等優惠。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M.969213545.A/M.1011464130.A/M.1166538669.A.html

所以,So,所有的政策都不利於中產階級的婚姻。

所以,So,我們看見離婚率上升了;結婚?甭提了,夫妻合併所得是會超過114萬元的;生小孩?別想了,連結婚都不敢想。

所以,So,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的社會,一個小孩很少的社會。

------------------------------------------------------

但是,如果是〝獎勵婚姻〞的制度呢?

一、結婚夫妻享有房租補貼

二、生小孩享有住宅貸款補助

三、生二個小孩以上者得優先申購政府興建的國民住宅

四、生第三個小孩則政府負擔健保費、學雜費、營養午餐費等

------------------------------------------------------

後記:最近看到了一個名詞:動態平衡。任何一種固定的制度都會朝向慣性的老化,〝懲罰婚姻〞會造成少子化;〝獎勵婚姻〞或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註:內政部日前發表人口統計報告,去(二○○六)年國內嬰兒出生人數為二十萬四千四百五十九人,較前(二○○五)年減少百分之零點七,出生率為千分之八點九六,為前所未有的最低紀錄。去年全世界出生率為千分之二十一,是我國的二點三五倍。台灣屬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區,居倒數第二位,僅稍高於香港的千分之八。http://blog.udn.com/famscl/970431

台灣生育率世界第一低 http://tw.myblog.yahoo.com/cloudmountain.tw/article?mid=8609&prev=8620&next=8608

老無所養 計畫生育面臨挑戰 央視報導指結構改變 老人問題應納入國家戰略 2009/10/28

大法官:夫妻「稅」在一起 違憲 2012/1/20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17036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排富作法鼓勵單親家庭
2008/11/16 07:38
兩個人賺錢通常比一個人賺錢來得多。維護婚姻被排富,單親家庭賺兩倍,台灣的婚姻終究會被排富作法打敗。
--------------------------------

消費券排富 每戶1萬元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許玉君、李光儀、林新輝/台北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上午緊急邀集財經首長會商,確定消費券發放採排富作法,以每戶一年總收入在一百廿萬元以下為發放對象。

發放總經費經建會共提出三方案,經討論歧見仍多,目前傾向總經費六百六十億的方案,每戶發放消費券約一萬元。初估約有五百萬戶受惠。

據了解,經建會將研究,限定在一定時間內將消費券使用完畢,希望在特定時間內發揮刺激消費的乘數效果。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晚七點多率財經官員進入總統府,向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報告提振景氣方案,約九點多離開。對於經建會規劃的消費券方案,馬英九原則表示支持。

邱正雄昨天上午邀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工程會主委范良銹、內政部長廖了以、經濟部次長施顏祥等人舉行跨部會會議,其中經建會所提發放消費券議題,發放額度共提出三方案,分別是五百億、六百六十億元及九百餘億元三種。

經評估,若總金額五百億元,平均每戶約發放八千多元;若總金額六百六十億元,平均每戶約發放一萬元;總金額九百餘億元,平均每戶約發放一萬五千元以上。基於財源籌措考慮,目前傾向發放六百六十億,平均每戶約一萬元。

至於財源籌措方式,基於發放消費券屬社會福利性質,不能以發行公債支應,因此,傾向依「SARS」發生時的作法,編列特別預算,送至立法院審議後即可發放。不過SARS特別預算很有共識,發行消費券朝野是否同意,政院仍頗為憂心。

立法院國民黨團對編列特別預算方式舉雙手贊成,黨團書記長張碩文表示,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提出SARS特別條例,國民黨團也支持,希望民進黨團不要因怕功勞被國民黨搶走就反對;民進黨團認為退稅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案。至於是否支持發放消費券,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等行政院將特別預算送到立法院後再看看。

【2008/11/16 聯合報】
時和(leepe) 於 2008-11-18 16:56 回覆:

民眾聲音 政院聽見了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1.18 03:01 p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4605871.shtml
 
消費券的設計初衷是要刺激消費和振興經濟,因此要以「戶」還是「人」為發放對象,又再度陷入激烈討論。以戶為單位,恐將落人「懲罰婚姻」的口實,因此再次從善如流改為以人為發放對象。
-----------------------

感謝政府從善如流!希望台灣逐漸式微的婚姻觀念能重新振作起來。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美女閣員出任少子化對策大臣,要提升生育率
2008/09/26 18:02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533967.shtml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新內閣名單中,最受矚目的就是34歲的小淵優子出任少子化對策大臣,成為日本歷來最年輕的內閣大臣。

這位身高170公分的年輕美女大臣是已故前日本首相小淵惠三的女兒,育有一名一歲大男嬰,她說,身為母親的經驗,將有助於她勝任新工作。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子化的囚徒困境 (轉貼)
2008/09/17 15:45
假如完全用金錢以及生活品質來衡量是否要生小孩,那就落入囚徒困境。但是假如網友 enjoys 替小孩擦屁股及洗澡 http://blog.udn.com/ubhuang/919891,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
少子化的囚徒困境
2008-09-17 中國時報 【游任濱】
 新婚半年,這幾個月下來有幾則新聞常讓我們及所認識的新婚夫婦感到怵目驚心。一則是今年度大學聯考分發的缺額創下新高,今年的缺額人數,是去年的將近十倍;另一則是經建會推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人口將負成長,屆時台灣平均每三點二個工作人口要養一個老人。

 這顯示了少子化的問題正不斷地向我們襲來。我們不是政策和經濟的專家,但撇開國家以至於經濟發展的大旗,對於剛新婚且老大不小的我們,當下的問題仍然必須做出選擇和面對:到底,要不要生小孩?

 對我們大多數的上一代及祖父母輩而言,結婚、生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當現代的我們把生小孩的問題當作一種經濟學上的「理性選擇」。

 什麼叫理性選擇?簡單的來說這是一種經濟學對人的預設,它預設了在現代社會中的個人,都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行為可選擇時,人相信在理性上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在主觀上對不同的選擇結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作為一個理性的行動者,會趨向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收益的行動。如果最小的代價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那麼至少也要獲得次好的。

 如果以少子化這件事來說;第一種情況:我們生小孩,大家都生小孩,那麼少子化的情況當然可以獲得解決,我們所有人的社會與經濟也不會受影響。第二種情況:如果我們不生小孩,大家也不生小孩,那麼當然就是少子化,雖然所有人的社會與經濟會受到影響,但那是未來而不是現在。第三種情況:我們生,大家都不生,少子化還是一樣,而且因為我們生了,我們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代價」,而我們的下一代要承擔比我們這一代更多的社會與經濟壓力。

 也就是說,在考量上述三種情況後,如果我們是一個經濟學上的理性人,配合上現今社會的情境,實在沒有什麼理由讓我們選擇生小孩。因為,生養一個小孩所要付出的「成本」心力,遠大於政府所提出的各樣經濟鼓勵措施(利益);再加上其他諸如台灣社會安全、教育、公共設施等因素,我們更沒有把握其他人會生小孩。如果只有我們生而大家都不生,我們的利益還是小於成本;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和大家一樣都不生,這樣所獲得的利益,將會大於「現在」所要付出的成本。

 筆者認為,這就是在少子化問題上整體社會所遭遇的「囚徒困境」。而解決這樣的困境的方法,當然是要大家共同選擇都生小孩,而不是大家選擇都不生小孩。但是政府所研擬的各樣關於生育的經濟優惠固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卻遠不及在生兒育女這件事上個人一生所要承擔的「代價」與「風險」。

 生兒育女所牽涉到的,不只是經濟的層面而已,也包含了政治與社會的問題。如何解決囚徒困境,讓每一個人都選擇生育,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在於「信任」的建立,因為社會中的眾人彼此互信,所以我們相信如果我們選擇生小孩,大家也一樣會選擇生小孩。

 而要建立「信任」,除了經濟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其實還是整體社會環境的改善;像是教育、環境安全、社會福利,甚至於對於生育的公共論述的建立,都必須要做全盤的規劃。否則面對少子化,我們社會也就會一直陷在理性選擇的囚徒困境之中。(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候選人)

happy flor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人口政策應列為施政優先項目.
2008/09/09 00:49
馬英九政府應該要把人口政策列為施政優先項目.
時和(leepe) 於 2008-09-09 01:10 回覆:

贊成 happy flora,當然也要救回中產階級,他們是繳稅的主體,但是養兒育女、對小孩栽培的計畫、上才藝班等龐大的經費支出,也讓這些中產階級裹足觀望。

認真栽培一個德智體群美的小孩真的要花上龐大的經費,政府顯然沒有注意到中產階級也有栽培小孩龐大經費支出的困境。


LaReineHorten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在產後
2008/09/05 17:12
我想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應該是母親產後重新進入就業市場的問題.

試想,如果產後沒有家人或可靠保母可以托嬰,做母親的就必得放棄原有職業,成為家庭主婦.做家庭主婦不是不好,可是一旦成為單薪家庭,做父親的負擔得起嗎?

又,誰都不願在家當米蟲(雖然家庭主婦也為家庭貢獻,但是因為是節流,而非開源,所以在帳面上不明顯),如果社會福利不健全,做母親的不能因為家有數個幼嬰而請付薪產假,有多少女人願意放棄一份可以給自己帶來成就感與經濟獨立的工作,冒著險多生幾個,因而不得不成為全職的主婦?
時和(leepe) 於 2008-09-06 01:22 回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24/content_9671791.htm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14558/2007/01/18/401@1406749.htm

http://www.trademag.org.tw/News.asp?id=490243

2006年,法國共出生83.03萬名嬰兒,同比增長2.8%,創下1981年以來最高的出生紀錄。而法國婦女的生育率也隨之增長至平均每名婦女育有兩個孩子,位列歐洲之首。

https://news.epochtimes.com/b5/5/9/23/n1061832.htm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法國為鼓勵婦女多生孩子,最近宣佈,給生第三胎的夫婦發獎金。

法國總理說,如果一對夫妻有了第三個孩子,孩子出生後,這對夫妻不拿薪水休一年產假,他們每月可以領七百五十歐元獎金,相當三萬多台幣。但報導沒說這對夫妻可以領多久獎金,是只領一年,還是領一輩子。

法國推出這個做法,目的是提高法國人口出生率。法國人口出生率是每個婦女生一點九個孩子,但要避免全國人口下降,法國必須把人口出生率提高到每個婦女生兩點七個孩子。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1/5300224.html

除了政府提供稅務優惠及其它津貼外,母親頭胎的帶薪產假長達20周,第二胎更達到40周。按法國法律規定,雇主在員工產假結束后要讓她們重回工作崗位。

時和(leepe) 於 2008-09-06 01:38 回覆:

在海外,時和 沒有經驗。

時和 三個小孩都是給父母帶。生完老大,父母帶白天,晚上接回家。

懷老二時要安胎,老大就全天給父母帶。

懷老三時又要安胎,老大老二就理所當然的又給父母全天帶。

接下來老大老二上幼稚園,換老三給父母全天帶。

時和 父母曾經說過,帶小孩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也最有成就感,感到最有貢獻。

時和(leepe) 於 2008-09-06 01:46 回覆:

真正聰明的女人是在懷孕期間仍然在充實自己的知識,待產假完後立刻可以就工作位置。

因此最關鍵的是誰能替妳帶小孩?

妳的娘家及婆家應該能幫忙。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值得深思
2008/09/02 13:08

沒錯,台灣莫名其妙的規定一大堆!

雖然台灣生育率世界第一低,不過人口密度卻「幾乎」是世界最高。

人口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該不該獎勵生育,需要全方位評估!不能僅從某一方面思考。

時和(leepe) 於 2008-09-02 17:49 回覆:

不要被人口密度給騙了! 要看小孩子的密度!

在台灣,

一歲小孩子的密度不到1%,

二歲小孩子的密度不到1%,

三歲小孩子的密度不到1%,

四歲小孩子的密度不到1%,

五歲小孩子的密度不到1%,

總共五歲以下的小孩子不到 4.5%。

植物仁兄能了解小孩子所代表的意義吧。


慢慢走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子化的原因是多元的~
2008/09/02 13:06

基本上,台灣出生人口下降,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及少子化趨勢,是無法擋的趨勢,而台灣稅基及稅制的不公平,也是事實,但是用租稅的手段來鼓勵生育,是否有效可能有待觀察,因為結婚、生子這是2件事,而且是不同變項,結了婚才能生子嗎?現在多的是未婚生子,所以單若只是以「家」(Family)的概念去思考,可能會掛一漏萬;當然政策上,如此做是最省事,因為目標明顯而且宣傳政績效果最好,可是,這是否是最適的方法政策,恐怕不是,現在台灣已邁入多元族群的家庭型態,在台灣出生的孩子都是台灣之子,如果只是保護所謂「家庭內的孩子」,只是照顧到一部份,所以這中間如何平衡,是需要好好討論思考的,不過可惜的是,台灣很少有一個可以好好「公民討論」的地方。

時和(leepe) 於 2008-09-02 16:25 回覆:

謝謝大樹也關心少子化的趨勢。

是的,是大環境的經濟差了,是生活不容易了。

台灣的生育率世界第一低,比大陸還要低,大陸是一胎化政策,因此看起來大陸的家庭儘可能都生了一胎。而台灣的家庭是不婚不生,一定有很大比例的家庭還沒有小孩,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時和 的想法很直觀,假如結婚不吃虧,生小孩也不吃虧,那我們祝福這些家庭。


Blogho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方向是對的
2008/09/01 16:44

但是你所做的結論沒有被證實.

你沒看懂我們所強調的.

不能因為蜘蛛被拔掉腳之後, 你拍手蜘蛛不會跳, 所以你就下結論說蜘蛛的腳是聽覺器官.


不喜歡拘束, 喜歡自由自在
So I am Bloghost.

我是博格幽魂
時和(leepe) 於 2008-09-01 23:09 回覆:

雖然沒有作為也是一種作為,雖然等待是最好的投資作為,但是生小孩和投資股市不見得能相提並論。

投資理財現在不出手就不會有損失,但是現在不生小孩卻可能錯過了做人的黃金時間。台灣的少子化已經很嚴重了,應該要有所作為,而不只是無為而已。


Blogho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意見
2008/09/01 11:36

跟anybody一樣.

不該如此武斷的下這樣的定論.

要好好做完研究, 再來看結果是什麼.

想當然爾並不一定是對的.


不喜歡拘束, 喜歡自由自在
So I am Bloghost.

我是博格幽魂
時和(leepe) 於 2008-09-01 14:09 回覆:

台灣生育率世界第一低 http://tw.myblog.yahoo.com/cloudmountain.tw/article?mid=8609&prev=8620&next=8608

人口專家其實更重視生育率,因為生育率代表的是,15至45歲育齡女子,每年每千人中能生出多少孩子的「產量」,比起把所有老女人、小女孩都算進去的出生率更準確。

統計數字是無情的!台灣的生育率世界第一低,比大陸還要低,大陸是一胎化政策,因此看起來大陸的家庭儘可能都生了一胎。而台灣的家庭是不婚不生,一定有很大比例的家庭還沒有小孩。台灣去年有近1/3適婚年齡的男性未婚,也有1/5的適婚年齡女性尚未結婚,比率當然是雙雙創新高。

假如現在不生?要何時生?能等麼?

所以 時和 寄望於政府能否提出獎勵婚姻政策。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念大學貸30萬 畢業月薪不到3萬 (轉貼)
2008/08/31 01:12
念大學貸30萬 畢業月薪不到3萬
【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邱瓊平╱台北報導】

「考不上國立大學,家裡沒錢繳學費,這是我們的宿命...。」陳小姐花了30多萬元換得一張大學文憑,但畢業工作月薪不到3萬元。

近年來,就學貸款申請人數、金額與大學生失業率一同攀升,這已非單一個案悽慘,而是演變成同一世代普遍負債現象,加上大學學歷競爭力下降,若年輕人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只得不斷堆砌債務高塔。

陳小姐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雖然父母鼓勵她繼續升學,卻無法支付昂貴的私校學費。陳小姐跟哥哥同時念大學,為了不讓父母苦惱,決定申請就學貸款,「但我念私校一學期學費就要四、五萬元,大學四年累積近30萬元貸款。」

她順利取得一張大學畢業證書,但代價是踏出校門就揹上了30萬元貸款。陳小姐無奈地說,其他同學可以出國、買名牌包,但為了盡快還完學貸,她必須省吃儉用,「才剛開始起跑,我就已經輸了。」

大學畢業一年後,陳小姐終於進入一間知名書店任職,但她月薪只有2萬5000元,每個月光學貸就要還款5000元,足足占去1/5薪水。陳小姐聳聳肩說,「借錢就要還錢呀!還好我住在家裡可以省不少錢,生活還算過得去啦!」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