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11 13:18:00瀏覽2563|回應0|推薦27 | |
竹南 輕騎金色中港城 文、攝影/茶花小屋 2021.1.5 曾經,中港以金紙業興起,那金色年代隨著日子老去,漸漸的消逝 ..... 叨叨唸唸想到竹南走走好幾年了,也許上天聽見我這無法下定決心的話語,一連在台北下了一個多月雨,偶爾放晴也難能配合生活上的空檔,那就繼續下吧!只等待心裡的意志催促著。雨天、冷涼中搭上火車,終於來到竹南,這個山線與海線分開的小鎮。 記憶中,因為採訪曾經數次在竹南搭車,但匆匆忙忙向晚之際,難得逃離即定行程。有時候,旅行也講求一個緣字吧! 火車站前有很多Ubike,對於小鎮的規模,除去在地人使用後,數量足夠一整個旅行團租借。或許,被遺忘的中港城吸引不了遊客,接下來的時間,我總是可以安安穩穩的不必擔心借無Ubike。 竹南古名中港城,名字由來眾說紛云,有來自於中港溪畔的說法、也有位於淡水港與鹿港之間的定位、還有道卡斯族中港社的延續。對於我,卻是因為小時候搭乘火車,車行至竹南從爸爸的話語中,認識竹南為海線與山線鐵路的分岔點,而我們的目標也正好是海線與山線再往南的會合點彰化。往事如織,可是我一點都想不起來,有如中港城的過往,能有多少陳舊如新?老房子、舊行業,依然固守著日漸冷清的街道。 中港舊城區離車站有一點距離,沿著博愛路往前,市場裡來來往往的喧鬧從街巷間漫出來,街屋招牌櫛比鱗次,有些二樓窗台外的羅馬柱子,撐起少有仰望的現代眼光。大約十分鐘Ubike車程,突然間清靜迎來,懸浮在空氣中的市街吵嚷倏地收斂。這時陣,大約就進入舊城區。古老時候的四個城門早已不在,所以舊城區域無法精準界定。新生街、復興路、迎薰路、民生路,這四條南北向的道路,加上橫向大同街、開元路圍成的區域,大致上是當時中港城範圍。過份思索反而限制了腳步,隨意的逛進老城區,反正我也是一顆空白的心,慢慢的搜集旅行見聞,一頁一頁拼湊自己的地圖,終究會日漸熟悉,書成自己腦海裡的摺頁。 老城區裡的建物大多是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重建,一場天然災難,中港失去原有清朝面貌,現在街道上大多保存著日治時期的街屋形制。就如同台灣其他地方,洗石子牆面、歐風元素、精緻裝飾,城區裡的老屋子一幢接著一幢,式樣豐富而繁多,每一步、每一次抬頭,都是驚喜。歲月總是無情,傾頹破敗的老屋子幽然佇立,那年以主人名字鑲門樓上的風俗,還清清楚楚,只是大多人去樓空,徒留斑駁老去的陳舊門窗,依稀望見拂去舊塵底下的繁華日子。漂亮的巴洛克立面還在,後面的屋子早早拆得光溜溜的雜草漫生;緊閉的大門,花玻璃拼貼成一付多彩窗櫺;中藥房招牌牢牢與山牆合一,推開門,卻是一間名不符實的小吃麵店。時光交疊著,古城老得快,卻來不及跟隨世道拋棄過往,它的老樣子,看起來卻如此迷人。 來來回回迷失在街道間,行至慈裕宮,廟前小橋一座,不見溪水。仔細尋找,橋下小溪似乎被深埋在加蓋的下水道;日治時期街屋訴說中港的過去,廟門前一對清乾隆年間石獅,道出二百多年媽祖廟與小城鎮的古老;迎薰路來自當年南門(迎薰門)進城之路,慈裕宮前的民生路通往番社舞場,數不清的回溯時日,原住民與漢人一起開發中港、生活在中港,那榮景真實存在,又如何讓人欽羡。番社附近的小巷子,左彎右拐、窄小曲折,單車騎乘剛好,破舊的三合院、土角厝,故事太老太豐富,我說過了,得一頁一頁、一次又一次尋回。 冷涼的冬風漫在中港城裡,輕輕掠過巷弄裡間的歷史光景,一次捧回太多中港的故事,難免太過草率。一個早上,就讓我先淡淡地讀過一些往日風華,然後期待下次,再次複習、重新領略。離開老城區,往大海的味道畔水而行,午後,輕踩一段老城外的綠光自行車道,迎著海風慢騎。
竹南,以前叫中港城、番社,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它的舊時代 冬日,十度左右,搭火車從竹南車站走出來,站前有Ubike伴著鴿群,一片詳和 竹南市區有如生活在大都市的煩雜,略過市區,走進老城區,一路上都是老房子整天陪伴
老城區裡每一條路都是老街,迎薰路以前連接南門(迎薫門) 有如台北城的北門接北門街,南門接南門街一樣 不需要什麼大景,紅磚牆一堵,綠意一叢,便是心悅的一幕 金色中港,多麼美的名字 除了古早時代大街小巷賣金紙以外,現在老城區裡還保留了一些百年老行業 金保安中藥老店
老回春藥房,它若有故事的老邁店面好吸引人 推開那扇古老大門,現在裡面是一間小吃麵店 有些店家已沒落了,關起一片片木窗門 老得好有味道 小巷子裡藏了什麼寶貝?
誰家的後門,十字短牆、花瓶欄桿、小小的門樓,真漂亮 中港最老的彿寺善福堂,卍字花磚,圍住一整個世紀的老故事
街上舊屋一幢接著一幢,大多跟著時光殘破 人去樓空之際,依然留下蛛絲馬跡,讓人憑吊 郭鎰順商號,聽說當年是中港城裡第一棟洋風建築 停下腳步,讓老時光舊美感一起停留在腦海中 竹南最早開發之地在慈裕宮附近,閩南彰州人於盬館前所建 從1783年經過多次族群勢力械鬥,最後牽建於現在位址 廟內的建築藝術與工法相當精緻,並且建廟時曾經也不能免俗的找來二派工匠對場 (慈裕宮民國7年改建完成,林溪山負責北邊,陳己元負責南邊) 仔細觀賞、瞭解歷史,也算是讀過中港城的一頁。 廊檐下抬頭 燈火渲染著古意 慈裕宮看似左右對稱 若是細細打量,當年二位工匠對場建廟,不同設計與工法 讓這座宮廟建築更有看頭 來到番社地區,一座漂亮的三合院佇立 道卡斯番社曾經在此生活 當年的舞場已埋在柏油路下 輕騎而過只能感嘆歲月流逝,似有情又似無情 小巷子裡漫騎,老屋子、番社土角厝,一個轉角一分滄桑為美感佐注 那些院牆裡,住著老去的時光 往海邊騎,遇見全台灣最大的媽祖像,坐鎮龍鳳宮 旅程中,有媽祖相伴,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茶花小屋新書:台灣小鎮慢騎 找回被遺忘的旅行方式,重新定義生活節奏,騎車可以很文青、自在,用緩慢的心認識自己和家鄉。 單車旅行地圖、坡度、GPS定位點,25條台灣小鎮風格路線 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9556 講座:6/6 中正運動中心,臺灣小鎮慢騎 講座 邀您來小鎮做客
二輪仔單車小旅行 ~ S4.慢騎.停車.感受.分享 / blog提案、採訪、專欄、演講 茶花小屋~手機: 0932-306043 / 來信: leelijohn.share@gmail.com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