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測之錯並不僅在量尺計分的一項!
2007/08/24 22:02:45瀏覽279|回應0|推薦1

           
  由林妙香對基測量尺分數的發難,突顯了教改的失敗,筆者針對國中升高中的升學考試來討論教改失敗原因:十七年前,台灣教改的導火線是聯考,為了消除聯考惡魔,歷經十年,實驗了志願升學方案及兩次學力測驗替代高中聯考的升學辦法,前者已失敗,後者仍持續中,但這升學考試比以前的聯考更是可怕,因為以前只考一次,現在考兩次,以前只跟同一地方的三、四萬人比,現在是全國三十萬人比,所以教改是失敗的,雖然失敗,但是仍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教改推動了<常態分班>的政策,但這良好政策恐怕在今天的比高分的升學方法下,不知還能存活幾年,其實在廣設資優班的措施下,也許早就名存實亡了,尤其鄉村學校。
       
十年教改何以失敗?筆者認為是教改之時,專家只看到聯考的導致的罪狀,沒有看到造成罪狀的原因,其實聯考實在是一公平、公正的好制度,唯一的問題出在它要比誰考的分數多,誰考試比較不粗心,如果比的時間是18歲的成年,比的書籍沒有限制、沒有範圍,就不會有問題,但現在比的是15歲未成年的小孩,而且比的內容僅限於教科書,所以家長、老師、學校教學手段不同,對學生考幾分就產生影響,因此把全台灣的國中畢業生用同一份考卷比誰考的分數多,作為升學依據就是不公平,因為學生的考分與老師、學校的教學、同學的互動、學校的辦學有關,國家辦教育無法給每個學生相同的學校、相同的老師、相同的同學,卻要比相同考卷上的分數,是不合理的,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尤其為配合教改理想,將考試題目設計為門檻式測驗,所以家長不敢支持常態分班,想盡方法要進資優班,儘量給孩子上補習班,學校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筆者有見於此,十幾年前就曾為文發表於聯合報的民意論壇,提出<常態升學>的觀念,解救國中教育問題,<常態升學>的辦法是把學生升學考試的分數換算成班級等分數,依學生的班級等分數為升學依據,讓每所學校、每一班的學生都有同等的升學機會,每所學校、每一班的第一名都一樣好,學生的升學由學生自己負責,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承當自己的事,一方面讓學校老師回歸教育的本質,不再只專心學生的升學考試,陷於學生的升學競爭中,而能成為有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的人師,使教育回歸正常.
       
筆者認為<常態升學>是解救國中教育的唯一方,也是最容易的方法,是嘉惠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的最好方法,祈請  關心教育者思考、評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18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