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談教育
2007/07/06 22:31:46瀏覽356|回應0|推薦3

探親旅遊,途經濟南機場,看到「歡迎到孔子的故鄉」的廣告標語,心中是驚訝,更是欣慰,孔夫子又回到中國了,中華文化在中國大陸復興在望,鄉村親友告知今年起免田賦,城中公職親友平均加薪近600元,以平均2000元的工資而言,一次就調整600元,讓我想起台灣在60年代,公務員由台幣700元加到900元、1200元、而後五、六千元一路加到六、七萬元的時代,真是為大陸的親友欣喜。

去年1130聯合報,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明年開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雜費,強調「只有教育,才能把巨大的十三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溫家寶並指出,現階段,大陸教育的三大任務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該項報導,讓我看到中國人的希望,本著同根生的情懷,願意將台灣教育發展的經驗及產生的問題向大陸當局獻言,希望大陸當局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不致出現台灣近十年來的「教改」問題。

自國民政府偏安台灣之始(1950年代),就把發展教育做為第一要務,先是普及六年國民小學義務教育,繼而發展中等教育,為了公平、公正,學生不須報考多所學校而費錢、費力,又不會高分低取或低分高就的升學情況發生,而發展出一區域性的聯考制度,讓一地區所有小學畢業生參加一統一的升學考試,依考分的高低排序,做為升入該地區十多所初級中學的排序依據。在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重視子女讀書、求學的民性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優勢,小學漸漸開始了補習、由本來老師的熱心、家長的關心,演變到老師的私心,收補習費,補到很晚,由晚上六點逐漸延長到七點、八點,甚而九、十點,由本來到六年級才開始補習,演變到五年級,甚至於四年級十歲的小孩就為升學要補習,致使孩子身體越來越弱、視力越來越差,為了扼止補習歪風,當時報紙上天天都報導教育局、部派人抓補老師、補習的學校,抓不勝抓,台灣當局才排出萬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事實上,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是減收學、雜費的問題,而是將初中一元化,打破各地初中升學率不同的問題,讓國小畢業生就近直升初中,小學畢業生不再有升學考試,小學的惡補問題自然消失,自此台灣的國民小學教學正常,沒有全班惡補的問題,搶救了國小學生學習的正常及身體的健康,但在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當局沒有思考到小學為什麼要「惡補」,沒幾年就讓「惡補」在國中(初中) 死灰復燃,不但死灰復燃,且愈演愈巨,不但全班收費補習,早上、晚上加上補習課,而且為了增加學校的升學聲望,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分班,有了所謂的「升學班」、「放牛班」(參考為陳水扁所寫的台灣之子一書),各國中(初中)漸漸出現升學優劣的不同,造成了學校的有了城、鄉差距,學生開始越區到升學率高的學校就讀,惡性循環,升學率高的學校、教師水漲船高,學生入學、分班越來越不平等,學校、班級的升學率差距越來越大,使得台灣國中教育越來越惡質,致使引發一些社會菁英在十多年前推動教育改革,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主導。

 

十年前,台灣的教改人士提出教改的首要目標就是消除各地區學校的城鄉差距及學校內的「升學班」與「放牛班」。十年的努力,目前達成的是;推行常態編班消除「升學班」與「放牛班」,及以兩次全國的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分數之高低為升高中的依據,代替舊時的區域性的高中聯考。但是「常態編班」常受到家長挾制、反對,推行的不但困難重重,而且有名無實(很多學校巧立名目,如音樂班、美術班、体育班等----,暗中行能力分班以迎合家長的私心),又基本學力測驗因出題多元,家長不放心學校老師對考題的教學能力,不但沒有扼止惡補,反而使學校外的升學補習班加倍成長。因此可見,台灣李遠哲院長所主導的「教改」是失敗的。

「教改」在有力人士的主導,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不但沒有讓台灣的國中(初中)教育有任何起色,反而越來越糟,年年學生、家長、國中(初中)老師怨聲不絕,原因是;台灣的教改人士只看到「台灣升學聯考」的「錯誤」,沒有抓到造成「台灣升學聯考」錯誤的「原因」,其實「聯考」的考試、錄取方法真的是很公正、公平,但是考前不公平,因為對未成年、可塑性很強的國小、國中(初中)的學生而言,老師、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絕對的影響,所以學生的「聯考」成績與老師、學校有關,把不同的老師、學校教育出的學生放在一起比是不公平的,就因為這點不公平,才造成台灣現今國中(初中)教育的補習亂象。要解除此一亂象,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學生的升學責任「全」由學生自己扛,不要讓老師、學校教學的功力影響到學生的升學。方法是將學生的升學考試分數換算出「班級等分數」,讓學生依「班級等分數」的排序,選擇他要讀的高中、職校,讓每一所學校、每一班的學生升學機會一樣,就是學生的升學不看學生「升學聯考」考多少分,而是看他考在全班第幾名,讓每班、每校的第一名先選他要上的高中、職校,每校、每班的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此法筆者將之稱為「班級常態升學」法。如果廣大中國各個地區國小、國中(初中)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有一樣的升學機會,不管出生在廣大中國那一個地區的中國孩子就會都接受同量、同質的國家義務教育,又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筆者想如果中國大陸在教育發展之初,能及早看到台灣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未雨綢繆,不但可以避免發生台灣國中教育的亂象,又能附和社會主義的平等理想,將是未來中國的福氣。

 

回想;筆者在西元90年代到大陸旅遊,看到秦皇陵、兵馬俑、明十三陵、天安門廣場毛主席像,感慨:中國人,五千年來、億萬的人口只為皇帝一人而活,為活著的皇帝打天下、建宮殿,為死後的皇帝建陵寢,只有近三十年(708090年代)來,兩千萬在台灣的中國人是為自己而活,創造了台灣的經濟繁榮,民生富裕。去年再訪大陸,深深感覺,現今在大陸的中國人也開始為「自己」而活,可以為自己的「住」、「食」、「衣」、「旅遊」而努力自主,如果政府當局再能提供一個受教育的公平機會,讓未來中國主人翁接受同量、同質的基礎教育之後,再依各人之學習資質、興趣、意願接受不同的高等教育,發揮所長,一定可以把巨大的十三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讓中華文化有下一個輝煌的五千年。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0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