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資優班」將終結「常態編班」!
2007/06/27 21:51:18瀏覽275|回應0|推薦3

常態分班是自民國八十三年教改以來一直追求的理想,教育當局想盡方法禁止、防範能力分班,可是學校、家長方面也想盡方法突破、巧立名目,總想讓自己的學生、孩子可以突破常態分班的限制,得到特別班的安排,這現象愈演愈烈,今天演變出國中「資優班」的聯考,讓「惡補」重回國小,真真讓我們看到「教改」的失敗!

 

筆者認為落實「常態分班」才能使台灣九年義務教育正常發展,讓台灣的「國中」教育健全,至於落實「常態分班」的方法,決對不能靠口號、宣導、獎勵、逞罰達成,只能反相思考,導果為因,「常態分班」的結果是讓每個學校、每個班級一樣好,那每班的升高中的能力也一樣,讓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 (常態升學) 的方法才能落實「常態分班」。李院長  遠哲帶領教改時提出最有力的訴求就是「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但是「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的定義是什麼?依生物遺傳學原理每個人學習資質、興趣不同,國家辦義務教育是無法將每一個人都教成「一個樣」,筆者覺得應將李院長「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的理想修正為「把每個班級都帶上來」、 「把每個學校都帶上來」比較可行,原因是台灣近五十年來在政府、民間的努力下,教育普及,民智開展,交通便利,資訊通暢,各地教育水準相差不遠,今天教育之所以有城鄉差距,主要還是五十年來升學制度不良造成的「不常態編班」、「不常態就學」所致。

 

    我們的升學方法,不論是以前的聯考也好,或現行教改一改再改,改來改去最後創造出的學力測驗也罷,就是讓一大考區的學生 (現在已演變成全體30萬的考生),一起比誰考的分數多,老師、學校當然要幫他那的三、四十名學生去打敗其餘的兩萬九千九百五、六十名的考生,所以不管怎麼宣導、怎麼教化,教育唯一目標還是升學考試的試題。所以要教育回歸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唯有解除學校、老師對學生所負的升學責任,讓學生自己擔負自己的升學責任。
    讓學生自己擔負自己的升學責任的方法是透過公正的、嚴謹的、客觀的升學考試如現行之國中學力能力測驗,但要將測驗成績轉換成班級等第,排列出每班的名次,依每個學生在他班上的名次做為他選高中的先、後次序,讓每班第一名第一選他要讀的高中,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如此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 (常態升學),當各校、各班的升學機會相同,唯有讓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沒有升學的競爭時,各校、各班的校長、老師才能回歸、落實學生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特別說明的是:筆者提出的「常態升學」有別於教改之初所推行的「自願就學方案」。「自願就學方案」的缺失在於兩點,一是學生的升學壓力由一次的「聯考」延長為三年的學校中的大、小考及平時考,入學的第一次考試就影響到三年後的「升學等第」,學生是天天為升學戰爭,家長是天天為兒女的考試分數煎熬。二是老師給分的壓力,「教練」兼「裁判」,不能有一點教學理念上的給分,要合乎升學的公平,但不論多麼公平,仍不能得到信任,所以「自願就學方案」失敗收場,但是,因為有「自願就學方案」帶動「常態編班」的成果、功績是值得一提的,但這「常態編班」就將因為越改越惡的升學考試而崩潰,筆者說越改越惡,是教改以前的國中「聯考」,全台灣分為好幾區,只有45萬人的聯考,教改後,變成全台灣30萬名學生的超級大聯考,全台灣的國中為了這一超級大聯考的高考分,能不摩拳擦掌?所以「常態編班」海市辰樓而已。

 

要落實「常態編班」,讓國小、國中教育正常發展,「常態升學」是唯一方法,「常態升學」以後,每班、每校的升學機會一樣,每班、每校的學生都有升入自己喜歡高中的機會,不管讀那所學校,那位老師教,補不補習,只要在班上認真學習,得到一定的學習成果,就能進入適合自己的高中,創造自己的前程,不須盲目的補習,選老師,選學校,因為自己的升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國中生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升學方向時,他才能快樂的學習,正常的成長,全國國民才能得到建全、平等的國民義務教育。

 

    在這各國中巧立名目,廣設「資優班」,使「惡補」又將在國小死灰復燃之時,筆者再提出多年前的主張;用「常態升學」帶動「常態編班」,帶動正常的教育的呼求,請關心教育人士不要因筆者人微而忽視,筆者認為各國中每一班的「常態升學」是導正台灣國中教育的唯一方法,唯其如此,才能讓全台灣的孩子得到平等、優質的國民義務教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0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