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7 21:51:18瀏覽276|回應0|推薦3 | |
常態分班是自民國八十三年教改以來一直追求的理想,教育當局想盡方法禁止、防範能力分班,可是學校、家長方面也想盡方法突破、巧立名目,總想讓自己的學生、孩子可以突破常態分班的限制,得到特別班的安排,這現象愈演愈烈,今天演變出國中「資優班」的聯考,讓「惡補」重回國小,真真讓我們看到「教改」的失敗! 筆者認為落實「常態分班」才能使台灣九年義務教育正常發展,讓台灣的「國中」教育健全,至於落實「常態分班」的方法,決對不能靠口號、宣導、獎勵、逞罰達成,只能反相思考,導果為因,「常態分班」的結果是讓每個學校、每個班級一樣好,那每班的升高中的能力也一樣,讓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 (常態升學) 的方法才能落實「常態分班」。李院長 遠哲帶領教改時提出最有力的訴求就是「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但是「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的定義是什麼?依生物遺傳學原理每個人學習資質、興趣不同,國家辦義務教育是無法將每一個人都教成「一個樣」,筆者覺得應將李院長「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的理想修正為「把每個班級都帶上來」、 「把每個學校都帶上來」比較可行,原因是台灣近五十年來在政府、民間的努力下,教育普及,民智開展,交通便利,資訊通暢,各地教育水準相差不遠,今天教育之所以有城鄉差距,主要還是五十年來升學制度不良造成的「不常態編班」、「不常態就學」所致。 我們的升學方法,不論是以前的聯考也好,或現行教改一改再改,改來改去最後創造出的學力測驗也罷,就是讓一大考區的學生 (現在已演變成全體30萬的考生),一起比誰考的分數多,老師、學校當然要幫他那的三、四十名學生去打敗其餘的兩萬九千九百五、六十名的考生,所以不管怎麼宣導、怎麼教化,教育唯一目標還是升學考試的試題。所以要教育回歸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唯有解除學校、老師對學生所負的升學責任,讓學生自己擔負自己的升學責任。 要落實「常態編班」,讓國小、國中教育正常發展,「常態升學」是唯一方法,「常態升學」以後,每班、每校的升學機會一樣,每班、每校的學生都有升入自己喜歡高中的機會,不管讀那所學校, 在這各國中巧立名目,廣設「資優班」,使「惡補」又將在國小死灰復燃之時,筆者再提出多年前的主張;用「常態升學」帶動「常態編班」,帶動正常的教育的呼求,請關心教育人士不要因筆者人微而忽視,筆者認為各國中每一班的「常態升學」是導正台灣國中教育的唯一方法,唯其如此,才能讓全台灣的孩子得到平等、優質的國民義務教育。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