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正立足點相同的公平升學法
2007/06/27 00:15:57瀏覽256|回應0|推薦1

 

三十萬個包子放在一個蒸籠裡一起蒸,就是我們台灣的教改一改再改的結果,這樣的教育改革有希望嗎?

台灣教育基本面很好,走遍全世界,那一個地方也好、國家也罷!有那麼普遍的學校,那麼好的校舍,那麼充裕又優秀的師資,那麼重視教育的家長、社會,那麼向學的學生,為什麼教育辦不好,有偏差,其實唯一的原因就是出在一看似很公平、公正的升學制度,我為什麼說「看似很公平、公正」,因為這「公平、公正」沒有注意到人在可塑期受環境影響很大,就是老師、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對國中畢業生的學習成就影響很大,所以它的不好不是一試定終生,也不是有任何弊端,唯一弊端是不同學校、不同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放在一起比,演變到後來變老師在比,變成學校在比,而五十年來,評斷國中生學習成就者最直接的、最顯眼的就是那三年後的升學考試,要國中學校、老師不管學生的升學責任,而給學生永生的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是任何一識時務老師、學校無法辦到的,所以各國中、各個老師為爭取自己學生的升學率,無所不用其極的使出渾身解數,惡性補習、能力分班--都出來了,針對此一弊端,教改發展出志願就學方案,希望各國中借此拉平各國中之升學之差距,但設計此一制度的人沒想到人性弱點,讓教練兼裁判,造老師給分的困擾及家長的不信任,只好放棄,改以學測取代,以兩次考試模糊模一試定終生,以申請入學模糊第一志願高中,讓本來可以進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選社區高中就讀,所以十多年來的教改結果是造就了兩次更大型的聯考,用一些計謀模糊學生進第一志願學校的志向。想來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熱心教改人士所樂見的。

     筆者反省、檢討整個教改過程,覺得應將聯考、自學方案、學測合在一起,去腐存菁,讓國中畢業生全部參加學測,學測後,計算每個學生在他班級的等分數作為升學依據,讓每校、每班的第一名先選他要讀的高中職,第一名選完後第二名選,依此類推,讓每班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讓學生的升學責任讓學生自己擔當,如此的升學制度,可解決下面問題:  

1、只要同一班的試題相同、同一時間考試就好,所以可以分區,用不同的的時間、不同的考題測出一班同學之百分等第即可。不用全體國三學生(三十萬人)同一時間、使用同樣的考題完成考試,規模之大,比之於往年之大專聯考有過之無不及,因此怎樣出題、如何分發試卷、考生在那裡考、由什麼人監考,都是一極大之工程,要不出錯很難,今年就發生五考場提前五分鐘收考卷的小事,但成為報紙頭條新聞的事件及不同學校學生在考試學校的衝突事件。

2、考試題目可以自由化,難的、容易的,課本的、課外的都可以考,因為是班級的個別比賽,老師教的都一樣,全班立足點平等,不論怎麼出題,老師沒教大家都不會,不用特別去補習,要補也不用全班補。不用像現在不論如何宣導試題之容易度、普遍性、不須記憶、只要理解,但絕對不會堵絕補習,補習一定越補越惡,不但補課本,還要補報紙、補鄉土教材、補才藝,考什麼、補什麼,因全台灣那麼多學生一齊比,對不同學校、不同老師教的同學不了解,只好為考試全力以赴。所以有學生去補習班上課而向學校請假。

3、學校辦學、老師教學是自由的、多元的,學習力強者多教一些,讓他多學一些,學習力差者少教一些,並能無限容忍智力較差、學習力差的學生,甚至於如舟舟、阿丹者亦不排斥,因為老師、學校不必拼學生的升學率,學校辦學、老師教學不須為為自己學生的升學利益打拼,不須為自己的爭面子。

4、學力測驗考試內容不須顧及三十萬人之公平性,所以可以自由出題,多元性的出題,可考作文,可考問答題,只要同班用相同題目,由相同考官閱卷就公平。而學生的學習只要配合學校書本內容、考試內容配合,學習力強者多學一些,學習力差者少學一些,而不會不管是上智、是下愚,都以學力測驗考題為主,分數越考越多,知識越來越少,因識時務者為俊傑,學力測驗是眼前的升學關鍵,要與全國同學比,只好考什麼念什麼。

5、絕對可以堵絕學校的惡補,因為每校、每班升學機會一樣,各校、各班只須正常教學,學生依自己學習能力學習就好。因為不是與全台灣的國中生比,那只是學生的比賽,不是老師的教學比賽,也不是學校的辦學比賽,所以老師不用惡補。

6、一定能實現理想的教改目標之一:學生常態就學,學校常態分班,讓城鄉沒有教育的差距。不像現在「基本學力測驗」考試結果出來以後,為自己自己孩子前途,選學校,學校為讓自己學校、自己班級的學生能在「基本學力測驗」得到高分,能比別班、別校的學生考的好,而能力分班,而加強教學(惡補),將再次帶給台灣國中教育過程的不平等。

7、各校、各班升學率一樣,各校、各班不再為升學率打拼,教育可以回歸正常的、五育均衡的教育,游院長的e世代教育理想---「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才有實現之可能。只有各校、各班不再為升學率打拼,就不會有「基本學力測驗」考什麼,學校教什麼,不考的不教,國中的教育內涵將依「基本學力測驗」考試內容而定,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將以「基本學力測驗」能考的知識之灌輸為主,無法考的、或不須考的樂、藝之修習,體能之鍛鍊,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生活智慧、人生觀、宇宙觀的提升就無暇顧及了,國中的教育內涵才能豐富、多元而平等。

8、鄉土教學、校外生態教育才能落實;打破三十萬人的統一考試之後才能考「鄉土教材」,因為不是全台灣的國中生一齊考、一齊比誰的分數高,考甲地,乙地學生覺得不公,考乙地,甲地學生覺得不平,不須為了公平對待各地學生而不考,只有透過合理的考試才能落實各地的「鄉土教學」。要想落實鄉土教學、校外生態教育必先打破三十萬人的統一考試。

9、學生透過九年的學習,再透過一公正的、立足點平等的考試的分流,可以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學生自己能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興趣、特殊才能有一正確的認識、定位。不像以前的聯考或是現行之學測,要與別的學校、老師教的學生比,不好還以為是學校、老師不好。所以才會出現選老師、越區就讀的現象。

10、各國中學校、老師可以找回辦教育的尊嚴,不須靠升學率取悅家長,好老師的獎勵不是由學生佔有。如在學測中那位老師教的班級平均成績特別好,可經探詢,找出好的原因,請這位老師作示範教學,這才真能突顯優秀老師的學術地位,並能使老師好的教學法、學校好的辦學方法得以推廣,佳惠台灣所有的學生,使台灣教育更上層樓。

同樣的學校,相同的學習環境,同樣的老師,相同的教材教法,在相同考試環境下比誰的學習能力強才真正公平,才是立足點平等之選才、分流的方法。學生的升學責任讓學生自己擔當,讓每一所國中、每一班級能常態升學,讓常態升學帶動國中生常態就學、學校常態分班,國中教育達到教育過程平等及教育內涵平等的境界,才能落實 游院長的e世代教育理想---「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05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