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5 13:36:36瀏覽677|回應0|推薦2 | |
1、讓全台灣每一所國中的每一班級都一樣好,教改大師說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帶商上來,筆者不知大師所說的<上>是什麼境界,但我保障如果實施<常態升學>,一定讓每一國中生都上一樣好的學校,一樣好的班級。 家長不再為小孩升學而選讀升學力較高的學校,因為每校、每班升學機會是均等的,從此辦法執行之後,全台灣的國中都會成為「質優國中」,不再有城、鄉國中之差距。
2、學生升學對手由30萬減少為30 ~ 40人,而且是相處多年的同窗老友,每人的分量如何?各人心理大多有數了,所以考試壓力會減少很多。 針對一試定終身,考試失常沒有補救的聯考缺失也可以參考學生三年在學成績,提出申訴,在差的離譜的情況下,給予合理補救。 3、解決了為求各校升學的公平性,教科書要一樣的問題,開放民間版本後,各校各班可以自由選擇,因為只是同班同學的比較,與它校、它班無關,只要同班同學在同樣老師使用同樣的教本下,各自表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好,所以考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與使用那本教科書無關。因此出版可以多版,但每一學生只讀一版本就好。 4、考試題目超不超過課本內容的影響減到最小。甚至出題時可以出幾題超過課本內容的題目,讓可以「舉一反三」的才子、才女突顯出來,真的「資優學生」自然表現出來,進到「明星高中」。 5、老師教學目標可以不鎖定在聯考科目,不須只要求學生聯考科目要考得高分,可以因才施教,學生資質好,要求高一些,加深、加廣他的學習。學生資質不好,要求少一些,不會不管學生資質如何,都要考到一定的分數才行。老師會允許、接納任何學不會的學生。 6、學校沒有升學率的壓力,不會為提高教學效果而能力分班,造成升學班、牛頭班的惡質分班現象,回歸百年樹人的生活教育。 7、學校老師不再為求自己班級升學好,與學校其他老師產生教學成就之競爭,教升學班與非升學班之差別,因為每班升學機會均等,老師之間沒有了升學成就的競爭而能和諧相處而共享教學之樂。 8、因每校、每班常態升學,必定落實常態分班,常態分班之後,依遺傳、教育、心理、人類、社會等學科專家的研究,人類智力也成常態分布,常態分班資質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班,成績自然不同,故同學學習成就的競爭小,建立良好的同班同學情誼。 9、沒有能力分班,學生在九年的義務教育中,每一個人都受到同樣的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完成後,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比出班級的學習能力、成就的百分等第,依百分等第次序透明的選擇自己要讀的高中、職,這種選擇應是無怨無悔,使學習資質差的學生不會因教育的不公產生不平之心,為將來的社會帶來隱憂。 10、老師的教學功力不再獎勵他教的學生,但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升學考試中可以顯現,譬如某老師教的班級某科平均成績比其他班級都高,可追其原因,若教學方法確有特長,教育當局可以安排「示範教學」,以惠及全台學生,這才是對教學能力強的老師最好的獎勵。 結語:筆者服務南台灣最好的女子高中三十六年,本校每年級二十餘班,採取常態編班,每次月考獎勵每班的第一名,配合班級數每次二十餘名,有幾年換了校長,新校長新辦法,變成比分數,全年級取分數最高的二十餘名,因為比分數,所以有些班會有二、三名,有些班會從缺,實施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非常不公平,且引起 筆者以為台灣教育在現有的基礎上,讓國民九年義務 教育基本化、生活化,所以第一次的人才分流應是學習 能力的分流,不是考學生知道什麼、記得多少,而是他 的學習能力,所以應以班級為單位,讓在同一學習環境 下的學生自己比,讓同一班的學生有同樣的升學機會, 引導台灣的每一所國小、中教育出的學生有相近的知識 程度,沒有城鄉差距,但不同學習能力的先天資質自然 表露、分流進入不同的高中、職。高中、職應適性化、 多元化,有各式各樣的明星高中,讓同是一個班級、 當學生進了他適性、合乎自己學習能力的中學時,各 中學再給適合其學習能力的教育,作為就業或進大學 之準備。大學教育要實力化、發展化,想要什麼樣的 學生先訂定標準,讓多元化中學的學生訂定學習目標, 做適當的學習歸化、人生歸化,讓出生在台灣的每一 個人都能得到最公平、最適性的教育,活出健康、快 樂、完全的人生。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