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常態升學才能消泯城鄉差距
2007/06/19 23:31:04瀏覽417|回應0|推薦1

 十年前教改人士提出教改的首要目標就是消除城鄉差距,方法是推行常態編班消除能力分班及以兩次全國的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升學依據代替舊時的區域性的高中聯考,由今年學測呈現的結果可以看出教改當局用心雖然良苦,但結果是失敗的,原因是目標雖好,但方法用錯,在方法選用上,沒有注意人性,沒有參考遺傳的科學知識,如果考量本人十年前建議的以「常態升學」帶動「常態分班」「常態就學」今天所有國中問題都沒有了,老師快樂教學,學生快樂學習,家長快樂。 

「常態升學」的意思是讓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讓每個學生經過九年正常的學習後,再透過公正的、嚴謹的、客觀的升學考試(聯考或現行之國中學力能力測驗,但要將測驗成績轉換成班級等第,排列出每班的名次,依每個學生在他班上的名次做為他選高中的先、後次序,讓每班第一名第一選他要讀的高中,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如此讓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常態升學),這種升學法可稱之謂「學力測驗班級等分第升學法」。

       學力測驗班級等分第升學法的好處:

 1學生升學對手由30萬減少為30 ~ 40人,而且是相處多年的

    同窗  老友,每人的分量如何?各人心理大多有數了,所以

    考試壓力會減少很多。

 2、針對一試定終身,考試失常沒有補救的聯考缺失也可以參考

    學生三年在學成績,提出申訴,在差的離譜的情況下,給予

    合理補救。

 3、解決了為求各校升學的公平性,教科書要一樣的問題,開放

    民間版本後,各校各班可以自由選擇,因為只是同班同學的

    比較,與它校、它班無關,只要同班同學在同樣老師使用同

    樣的教本下,各自表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好,所以考的是學

    生自己的學習能力,與使用那本教科書無關。

 4、考試題目超不超過課本內容的影響減到最小。甚至出題時可

    以出幾題超過課本內容的題目,讓可以「舉一反三」的才子、 

    才女突顯出來,真的「資優學生」自然表現出來,進到

    「明星高中」。

 5、老師教學目標可以不鎖定在聯考科目,不須只要求學生聯考

    科目要考得高分,可以因才施教,學生資質好,要求高一些

    ,加深、加廣他的學習。學生資質不好,要求少一些,不會

    不管學生資質如何,都要考到一定的分數才行。老師會允許、

    接納任何學習不良的學生。

 6、學校沒有升學率的壓力,不會為提高教學效果而能力分班,

    造成升學班、牛頭班的惡質分班現象。

 7、家長不再為小孩升學而選讀升學力較高的學校,因為每校、

    每班升學機會是均等的,從此辦法執行之後,全台灣的國中

    都會成為「質優國中」,不再有城、鄉國中之差距。

 8、學校老師不再為求自己班級升學好,與學校其他老師產生教

    學成就之競爭,教升學班與非升學班之差別,因為每班升學

    機會均等,老師之間沒有了升學成就的競爭而能和諧相處而

    共享教學之樂。

 9、因每校、每班常態升學,必定落實常態分班,常態分班之後,

    依遺傳、教育、心理、人類、社會等學科專家的研究,人類

    智力也成常態分布,常態分班資質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班,成

    績自然不同,故同學學習成就的競爭小,建立良好的同班同

    學情誼。

10、補習班自然就會消失:雖然多次升學考後一些出色的學生強

    調他不補習他考滿分,但那屬於十萬分之一也不到的高智能

    學生,其餘十萬分之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以上的學生是可借

    補習推手多考幾分甚至幾十分的,也因這幾分或幾十分之差

    進入不同的高中、職校,所以關心子女教育、前程的家長能

    不想盡辦法讓孩子多考幾分嗎?

    以前各校統一一本國編教本,教學差別還小,所以只靠學校

    老師補就夠了;現在教科書多種版本,多元化的教學使學校

    老師教學差距變大,所以現在變成只靠學校老師補習不夠,

    須要補習班的名師補。如果學測維持現行辦法,只是想一些

    如何讓考試時安全不出問題,只在題目的難易度上、生活化

    靈活度上打轉,要不讓學生上補習班也難。如果現行的學測

    繼續下去,補習班對學生升學影響力會逐漸擴大,讓國中教

    育更沒有功能,國中老師失去尊嚴,國中教育將一敗塗地。

    要救國中教育,首先要讓國中的升學補習班消失,消失的唯

    一方法是讓補習沒用,讓補習沒用的方法就是讓各校、各班

    的升學機會一樣,每班只有一個「第一名」,補的分數再多

    也沒用,每班只有一個「第一名」。每班學生的升學機會都

    一樣。升學責任回歸學生自身,專為升高中的補習班自然就

    會消失。

11、沒有能力分班,學生在九年的義務教育中,每一個人都受到

    同樣的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完成後,經過公平、公正、公

    開的考試,比出班級的學習能力、成就的百分等第,依百分

    等第次序透明的選擇自己要讀的高中、職,這種選擇應是無

    怨無悔,使學習資質差的學生不會因教育的不公產生不平之

    心,為將來的社會帶來隱憂。

12、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資質、特長借孩子在班上的表現能得到一

    客觀的認識,不會讓升學考試表現不好的學生家長怨懟學校

    不好,老師教學不力等。

13、老師的教學功力不再獎勵他教的學生,但在公平、公正、公

    開的升學考試中可以顯現,譬如某老師教的班級某科平均成

    績比其他班級都高,可追其原因,若教學方法確有特長,教

    育當局可以安排「示範教學」,以惠及全台學生,這才是對

    教學能力強的老師最好的獎勵。

今天國中升學的最大問題就是把全台灣30萬的考生一起「比」誰考的分數多,國中學生還在可塑期,老師、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影響很大,教育環境無法給學生相同的老師及學校,教育當局就要反向思考,給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解除每一位國中老師對學生升學的不確定感,放心的去為「百年樹人」而努力。無論如何台灣有最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願意獻身教育的師資,足夠的學校,唯一是國民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教育(高中職)、大學三段教程的兩次人才分流考試有一些問題,如果將這問題解除,台灣教育將是世界各國教育的典範。

 筆者以為台灣教育在現有的基礎上,讓國民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化、生活化,所以第一次的人才分流應是學習能力的分流,不是考學生知道什麼、記得多少,而是他的學習能力,所以應以班級為單位,讓在同一學習環境下的學生自己比,讓各校每一班的學生有同樣的升學機會,引導台灣的每一所國小、中教育出的學生有相近的知識程度,沒有城鄉差距,但不同學習能力的先天資質自然表露、分流進入不同的高中、職。 高中、職應適性化、多元化,有各式各樣的明星高中,讓同是一個班級、相同老師教育出的學生依自己的學習成就做適當的選擇,當學生進了他適性、合乎自己學習能力的高中、職時,各高中、職再給予適合其學習能力的教育,作為就業或進大學之準備。大學教育要實力化、發展化,想要什麼樣的學生先訂定標準,讓多元化高中、職的學生訂定學習目標,做適當的學習歸化、人生歸化,讓出生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最公平、最適性的教育,活出健康、快樂、完全的人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03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