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3 11:38:44瀏覽303|回應0|推薦2 | |
「常態升學」是讓不同學校、使用不同版本、由不同老師教的學生有一樣的升學機會,方法是讓每個學生經過三年正常的學習後再透過公正的、嚴謹的、客觀的升學考試如現行之國中學力能力測驗,但要將測驗成績轉換成班級等第,排列出每班的名次,依每個學生在他班上的名次做為他選高中的先、後次序,讓每班第一名第一選他要讀的高中,第一名選完第二名再選,如此每校、每班的升學機會相同,此謂「常態升學」。 當今「教改」失敗,主要是在;一是升學壓力由以前約五萬人的壓力增加為現今的三十萬人壓力(以前高中分台北、高雄、台灣北、中、南、屏好幾區,每區約四、五萬人,教改後統一為一區,約三十萬人)。二是明星第一志願學校由十數所變為建國中學、北一女中男、女各一所。三是要讀的教科書由「一綱一本」便成「一綱多本」,書越唸越多,知識越來越少。再者良好的「常態編班」政策無法落實,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大,富、貧子女受高等教育機會越來越不平等。若考慮筆者建議,採用「常態升學」,學生升學壓力由三十萬人減少為三、四十人的壓力,明星學校可因地而異,教科書雖有「一綱多本」的選擇,但只讀一本就好,因為升學考試成績只與自己一班比,把本班選的讀本讀好就行,因為是「常態升學」所以一定引導「常態就學」、「常態編班」,讓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富、貧子女都有一樣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或言這種升學法會增加同班同學的競爭,會出現以前「自學方案」的缺失,但筆者認為「自學方案」的失敗是在於升學機會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