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5 16:44:12瀏覽752|回應1|推薦2 | |
圖:無錫惠山老街以玻璃結合中式建物共構規劃 壹、中國傳統建築做為博物館,顯然有一定的困難吧? 台北故宮博物院為仿照的中國建築,其實是以鋼筋混凝土建成,內部完全封閉,絕對掌握人造燈光與溫度濕度;相反的北京故宮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宮殿建築,門寬窗大、屋高角多,沒有辦法加設空調,人造燈光的功能也是事倍功半,特別是到了冷天,大門掛上幾塊厚棉布或用透明條狀塑料來遮風,極為不雅。基於上述原因,雖然台北故宮的展覽品以書畫為主,北京故宮的展覽以實物為主,但比較之下,到了北京故宮,人們多半只會顧及到巨大的建築群,而少關注到展覽品;相反的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由於建築本身在規劃設計時就是一座封閉型博物館,因此入內參觀,很容易讓人集中精神專注在展覽品上。因此從展覽功能上,台北故宮就比北京故宮要強上許多。 中國傳統民間建築(或非官方建築),太過注重形制,並不注重空間,加上木牆、木門的,不論牆上吊掛、地上置櫃擺放,都有一定的缺憾。比如太白樓內,能夠引人注目的就是李白的雕像,其它的展品都被林園布局及建築型態搶了光。無錫惠山老街嘗試以玻璃做為中國傳統建築內展覽品的裝飾,但結果增加的效益並不十分明顯。魯迅故居左側新建一座新型態的建築做為展覽館,比較能夠發揮博物館的功能,但一般的古建古園都有一定的保護規制,不准在保護區範圍內建設,更別說要建構的是新型態建築了。 傳統保護園林內不准隨意建築新屋,不論同類型建築或新型態建築都在禁令之內,是說不過去的,許多傳統建築如果能夠搭配新型態的建築,古今對照,或者古今一體,反倒是讓建築本身開了花,更讓人體驗到建築的美。羅浮宮前可以容納一座玻璃金字塔,為什麼中國的傳統建築旁容不下一座現代化的建築體? 貳、人們進到有紀念性的館園內不能光是看建築與園林。 走進太白樓內,我想知道到的是李白紀念館為什麼會在采石磯?他是死在這裡嗎?采石磯與李白的關係如何?李白有哪些名詩?都是在哪裡寫的?為什麼他可以被尊稱為詩仙?李白的墓在哪裡?為什麼又有一個衣冠塚?李白的詩好在哪裡?總是希望進了太白樓,又看了李白紀念館以後,有些知識方面的收穫,帶孩子走一圈也能為孩子解釋一些東西。但比較失望的是進了太白樓,看了李白紀念館以後,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建築、那些庭園與李白的雕像,對於心中的疑問還是沒有解決,如真想知道,還得花120元人民幣請個導遊為你講解。 同樣的,采石磯為什麼那麼重要?歷年來在此發生過幾十場戰役,都是哪些戰役?誰打贏了?對當時的影響等?我極需知道這些,但是在當地都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答案。政府捨得花錢建一座無聊的延園以及不具長久歷史知名度的林散之藝術園區,就捨不得花錢去興建一座采石磯博物館,認真仔細的將采石磯的來龍去脈以及人文史蹟、歷史地位等說個明白。因此,我走了一圈采石磯,除了太白樓的建築與園林以外,只有依稀記得霧中的長江了。至於林散之的草書書法,我想大部份的人都看不懂,也不想看,只是對於半草房的建築有點模糊的印象,照張相片放在電腦倉庫裡深鎖起來,就當是成是個紀念吧! 以采石磯相關的館園類舉,包括李白墓、沈園、蘭亭、柯岩、秋瑾故居等,都是看到的園林與建築,展覽內容與展覽方式確是相對貧乏,起不了傳播知識的效果,更達不到教育的功能。 參、現代的展覽講求的是環境氣氛與休憩效果 現代的博物館展覽方式已經進步到發揚展演的效果,讓人愛看,並能夠互動展演或者與情境結合式的展演。好的博物館大量運用電子、多媒體與機器人設備,怖展所花的錢(蒐購文物不計)往往接近建築費用,甚至高於建築費用,而購買文物的錢又往往是建築加土地成本的好幾倍。全球先進國家都知道一個博物館最好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參觀的人少,人們不愛參觀,則規劃一堆博物館只等養蚊子。因此,博物館盡量做到互動式,能玩、能聽、能看,看了也會有大收穫。館園裡的展覽物又要經常換,否則人家來了一回就不想來第二回。 中國一般的博物館在怖展方法上多是掛幾張圖表,再多一點就是做個模型,再加點不耐看的實物,讓人進去後就想趕緊出來。我去過許多中國新建的博物館,由於看的人少,館內又捨不得開怖展專用燈,僅開幾座大日光燈,結果展覽氣氛全無,你進去後就只想趕緊跑出去,總覺得裡面陰深深的,挺怕人的。許多展覽廳展覽方法粗糙,擺張破家具,其餘什麼都不擺,我去洛杉磯Long beach看瑪麗皇后號(二次大戰當做運兵船),船艙每個地方看過去都像是正在執行任務時一樣。中國的博物館展覽,不肯花大錢在怖展上,以為找幾個美工畫幾張圖貼上去就交了差,殊不知,沒人想進去看的博物館做了一堆又有什麼用?以那麼大的南京而言,除掉古建築,又有幾個博物館內值得去看看的。 南京屠殺博物館,園內甚有看頭,但是展覽室內空間狹窄,也是掛幾張舊照片就算了事,幾十年來展覽如一,難道這幾十年來就沒有研究出來什麼新東西嗎?秋瑾故居裡面怎麼看不到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看不到秋瑾墓十遷的記載,更看不到現在秋瑾墓的照片,而秋瑾的後代又到了哪裡呢?大馬路上(解放路)秋瑾就義的紀念碑為什麼在路旁沒有記載當天發生的經過,到了晚上連幾盞照射燈也捨不得打開,與四周燈紅酒綠的景象相比,實在會氣死秋瑾。 肆、博物館園建好以後大概缺乏後續的整修費用吧 中國建築的木料是很容易損壞的,而塗抹上去的油漆也是很容易脫落的,而園林的花木也是需要經常換移的,但是主事單位往往缺乏經費,木建築未塌以前就先湊合一下,油漆脫落了就只等有了錢再上彩一次,至於花樹死了、枯了,沒錢就不換,更別想四季都換蒔花,以求滿園生輝了。沈園如此,柯岩如此,李太白墓也是如此,特別是池中喜種荷花,而荷花每年就開那麼短短的幾天,花榭以後,滿池枯枝,並不好看。為什麼不引進台灣種植的香水蓮(四季蓮)呢? 如果為求效果,不能種植一些一年常綠的生態茅草植物麼?為什麼代表古代的池內一定要種荷花,而不能做成生態綠池呢?花樹對於一個花園的景觀太重要了,建築物倒了再建,還可以幾度換地方新建,唯獨植物必須守舊,大多種的就是梅花、茶花、竹子、芙蓉花、荷花,地上種的就是冬天不枯黃的類似韭菜的植物,其實長江以南大可以選擇更多樣化的花樹來種植的。 伍、名勝古跡總是興建了一堆商業街,賣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 柯岩的商業街要比柯岩本區大上許多;蘭亭也有商業街;魯迅故居更是大張其鼓的建了一條老街,仔細看看賣的東西都是差不多。要不然就是來自相同出處的扇子、字畫、繡花品,再不然就是豆乾、臭豆腐等食品,餐廳裡的布置及衛生看了讓人倒胃口,而介紹當地景區的書籍總是印製的粗糙不堪,少有文化氣質者,更別說免費的、精緻的宣傳介紹海報,更是少之又少,到了采石磯繳了八十元的門票費用(實在是很貴,你想想看在馬鞍山找個低等的工作,一個月就只能領千元人民幣),但是買一張A4大小的景區圖也還得另付三元。 最妙的是許多景區都把商業街放在出口處,也就是你不經過商業街售貨員的拉扯,你就很難走到出口。蘭亭與柯岩都有這個毛病,即使魯迅紀念館的傳統街道也都有這種通病。當然有許多顧客對於進博物館看看東西沒有太大的興趣,反倒是對於在商業街上買買東西,吃根糖葫蘆或綿花糖有莫大的喜感與期待。 陸、館園通常使用了大量的石材,生態變得極為不重要 感覺上沈園北院及采石磯太白樓運用了過多的石材,給人一種滿園皆石的感覺,好像古人多不注重生態,而到了蘇州去看古庭園又都像是在石頭堆中行走,而石頭堆的崎嶇怪狀的,隨時都會讓人覺得要迷路了,也生怕一不小心踩了一個空掉到一個洞裡去。為什麼新建的古亭院也都愛擺上一堆石頭?即使是瘦西湖的新建區域,也都堆滿大石塊,總像是石頭不要錢似的。其實以古人的財力、物力及運送能力,不太可能讓每一座景園都擺上太湖石的。 柒、開發了過多的政治性的紀念館 鄧穎超死時我在天津,她當時的遺言如下:(1)骨灰灑在海河。(2)家屋送還給政府,不得做任何型態的紀念館。(3)周家親友不得為官。 上述遺言令人欽佩,可是紹興政府為什麼建造了一個大大的周恩來紀念館呢?裡面包括了紀念廣場、祖居與故居,繳了門票錢,看見的盡是現在修建的仿古建築,所展覽之物也盡是一些照片圖表等,絲毫不讓人覺得周恩來很偉大,其實也沒有這麼偉大。從另外一面來說,周恩來除了小時在此住過以外,長大以後也沒有回來幾天。 我在贛州還看過一座將軍園,將解放軍早期在贛州地區起義的軍人當上將軍的開發一座紀念館園,聽說湊不齊那麼多的將軍,因此還有許多是校級軍官加入湊數。這座展覽館會有很多人會進去參觀嗎?毛主席為李白寫的一篇文章被雕刻在太白樓園區的最上端的一個最重要的小廣場上,毛主席的字體與文章有好到可以留傳千古嗎?海南島有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華山頂上都有解放軍戰勝國民黨軍的紀念碑。但是對日抗戰時,中國軍隊死了幾百萬人,確見不到一個紀念園區,也見不到一個紀念碑與紀念館。 捌、景區交通不便利,收費又太高 采石磯收費八十元,蘭亭與柯岩各收費四十元。在蘭亭我請導遊講解,導遊費用為八十元,講了二十多分鐘,看了四個地方。至於對導遊的意見單(打分表)早就被導遊騙去,講完讓我走後,我一轉身就看到導遊正用發給我的意見表,自己給自己打分數。每個大景點或許也有遊客資訊中心,但是多半不理人,免費資料沒得拿,視訊導覽不播放給你看,你要是斗膽問服務人員何時播放,他多半會給你說是放映機器壞了。我從南京到太白墓、采石磯後再回南京,要換九趟車。太白墓附近連個車站站牌都沒有,等公車回來還得攔公共汽車才有的上。到了當塗汽車站也沒有車可以到馬鞍山,車站的人會告訴你到斜對街去攔車坐。我從蘭亭出來想到王陽明墓及徐渭墓,只是導遊也告訴我不知道怎麼走,出來馬路上等公車也等不到,只好就此回紹興市了。問了許多紹興人,大家也都不知道該坐幾路車?該到哪裡下車?紹興市政府難到不會多在街道上裝置一些景點位置圖,並說明應乘座車輛號碼及地點,或者在每個住宿旅店放置一些景區的宣傳單,如此不就可以方便旅人了嗎?建議風景區多開點旅遊班車吧! 玖、重要景區可以擴大其面,以免外部房屋破壞觀瞻 在沈園北院旁邊就是舊樓公寓,住在裡頭的人將沈園當成是自家後院,而在沈園遊逛的人無論如何躲都會看到該處破舊公寓。同樣的李白墓的右後側就是二樓住家,想要照像還很難躲的開該住屋。政府單位在做規劃前應該注意到這種審美意識,千萬不得馬虎,否則實在是太難看了,特別是李白墓,整個園林就是李白墓那裡看得到外面的民宅,難道處理有這麼困難嗎? 拾、旅遊服務人員多半遊手好閒、工作服務態度不佳 不能說全部,但多半景區工作人員人多事少,看起來遊手好閒,問他個什麼事,通常都不跟你講清楚,天氣不好遊客少時,許多服務人員就此下班關門,根本都不管你花了多少門票錢?也不想與你多說話,能溜則早溜。 拾壹、徒有國家級風景區虛名,仍由地方負責 中國大陸喜歡將景區由私人企業來投資,私人企業又藉此圈地搞旅遊地產業,於是景區、博物館園變成了次要,賣房子談賺錢跑第一。私人企業不會認真的給你建一個旅客服務中心與景點說明館,也不會想到興建足夠的停車場,只想賺眼前的地產錢,或租店面收租金,至於人文、生態,或者營運特色啊,都不是他的責任。 拾貳、紀念館千遍一律,沒有太大的分別 魯迅紀念館、蔡元培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秋瑾紀念館等在建築形制上大同小異,庭院景觀也是沒有什麼分別,掛的照片圖表不一樣,但是掛的方法、展覽的方式,裡頭的家具等移到哪裡也都是一樣,除了像我這樣的文人,一般老百姓可不見得每一個紀念館都會去細細的瀏覽一番。 圖:青州太白墓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面的民宅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