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北宋《東京夢華錄》談到現在城市商業的規劃與佈局
2008/04/08 12:29:51瀏覽3154|回應0|推薦2

上圖 宋代東京城 (李常生繪製)

下圖 各代杭州城 (李常生繪製)

從北宋《東京夢華錄》談到現在城市商業的規劃與佈局

李常生  2/14/2008  台北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徹底的描述了北宋東京(現今河南開封)城市的繁華盛景,包括了東京街道的繁華與興盛,也包括了各時節所有的民俗風情,其細膩性甚至包括了重要街道與店面的名稱與主要的商品。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也生動的描繪了宋東京東南角汴河、虹橋一帶的商業氣息。畫與書的保留,生動表現了宋代東京的城市商業實景。

同樣的,南宋吳自牧撰《夢梁錄》,周密撰《武林舊事》,將偏安的臨安(今浙江杭州),描述的更徹底,除了描述街店商業的繁榮以外,還包括了宮廷舊事、時節民俗,甚至包括了百姓日常所食、地方人物、廟宇景區、水陸橋道,甚至列舉了當時重要的酒肆與米鋪等。馬可波羅在《東遊記》中亦盛讚杭州乃天城,有大街(約闊40步),有十座廣場(每個約半里見方)作為集市,另外大約有12,000座大小橋樑,橫跨於運河之上。從描述中也可見到當時市區之繁華與商業之興旺。

然隨唐以前,天下建城,多採用住商分離制,也就是住有住坊,商有商市。每個住坊(街區Block)皆為高牆所圍,夜則閉戶;商坊內均為商肆,也有高牆及大門,夜也閉門。其主要的目的為住商各不干擾,而城池管理或遇爭戰、火災或宵小都好控制。但唐末長安已有逐漸管制不住的趨勢,城內商用土地顯見不足,住家坊內也有破牆開店者,城外更是商業鼎盛,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貨都在城外開始營銷。

到了北宋時,初期也有商住分離的規劃,但是實施短暫時間以後,由於商業需求太大,因而住商分離與街坊封閉制度徹底潰散,於是才有《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所描述的滿城皆商、滿街是店的盛況。

元、明、清北京建設的四合院體系,採用「大街小巷制」,大街有店,小巷不設,以保持小巷四合院住家的清靜,而各院內又有中庭園景,可以吸收陽光,亦可種植花木,代替了公共公園的設置,此種城市商住規劃,委實有著良好的次序與天人合一的感覺。

然而宋朝所實施的滿城皆商體系,已然遍染了全中國各城市,《清明上河圖》賞之美麗,實際上則是道路(大路、小路)兩旁都是店,且是攤販處處擺,連虹橋上也都是攤販,因此若實有其景,則城市布局紊亂不堪。宋代的商業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海峽兩岸的城市都是一個模子套出來的,只見大街小巷都有在住家樓下開店的,商住分區只是都市計畫圖上的作業,實際上走進城市,真是滿街都是商,到處可以看到攤販,住家不安寧,商業環境也是湊合了事。台北只有信義計畫內的商圈是採行了比較徹底的住商分離制。

美國、新加坡不一樣,他們現在採行的基本上是住商分離制,住家(一般百姓多住獨棟房屋)不會與購物中心隔鄰而居。新加坡的政府組屋(國民住宅,占國內住家建築的86%),一樓通常都是挑空做為公共廣場使用(也就是各族群辦理婚喪喜慶的用地),要買東西,就得到附近的購物中心內去購物。美國的購物中心商業型態更是美國人生活的重心,全美四萬多個購物中心,編織了一個綿密的購物網。

除了新加坡以外,華人居住區與商業區基本上是不分的(即使紐約的唐人街也是一樣,亂亂的),缺點是吵雜,而且亂糟糟的,優點是逛街、買東西真方便。美國是住宅區真舒服,購物中心的環境也真好,缺點是失去了逛馬路的味道,到了一定的時間(多半很早就關門),只見購物中心都闔上門、下了班。由於無處逛街,只好在家裡看電視上的球賽。美國人(除了住在幾個大城以外)幾乎不論買什麼東西,都得開車出去。

大陸與台灣的居住區,買東西方便,到處有店,也不需要開著車子去買,特別是台灣,多晚都有街可以逛。中國人稱「逛街」(逛一條街),英文稱「shopping」(在店裡買東西),基本定義與享受的情境就有區別。

上述兩種制度(住商合一與住商分離),哪一種制度好,沒人願下定論。

筆者自有定見,只是處於學問研究,不便細言。

備註:

註1: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現藏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保存者不是同一張,張擇瑞為北宋畫家,將親見東京盛況描繪於紙。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描繪的《清明上河圖》為清宮廷畫家所描繪,顏色鮮豔,只可惜許多街頭雜耍是興起於明清時代,並不真實。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細膩到將虹橋的木結構都畫出來了,中國與歐美許多專家依著圖中的結構製造出一些拱木橋,其堅固性真是驚人。清代宮院所繪《清明上河圖》就是石造的了,有點敷衍了事的味道。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176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