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3 16:32:20瀏覽2001|回應0|推薦1 | |
(圖片來源:http://www.johnleeart.com/stock_catalog/Desolation_Sound/pages/LEE04_0012_Fog.htm) 讓我們盡快回歸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李常生 台北中和 小時候,稚氣猶存,總覺得「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一切喜怒哀樂隨時表現在動作上,在肢體語言上,地上滾滾,樹上爬爬,說笑就笑,說哭就哭,自由自在,彷彿不受什麼拘束。 成年了以後,進入到虛假的世界中,受到了禮教的約束,不敢趴在地上玩,也不敢隨便哭鬧,對於眼睛所看到的所有事物,虛虛實實的,總覺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不敢在別人面前罵別人、笑別人或者嚎啕大哭,你只會躲在暗處,暗自飲泣,將一切的不愉快,偷偷的寫到日記裡。你也許會為賦新詞強說愁,寫了一大篇自己也看不太懂的東西。你也許會讀讀哲學,講一些自己也聽不懂的事物。有時你會覺得飄飄然,只因為你在愛情的戰場上獲得了一點成果,或者在升官發財上取得了一點優勢。你開著好車,住著豪宅,講話大聲大氣的,總會覺得世界在你的腳底下。 年紀大了以後,你成了別人眼中的長輩,你厭煩了再過著虛假的、空虛日子,你與小孫子一起玩耍,你的學問已經超脫了不合理的禮教約束,你會突然發現小孩子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於是你又回過頭來,發現「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於是所有的心態彷彿又回到了幼童時。那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青年人、壯年人就認為你是返老還童,或者將你比喻為瘋癲的寒山、拾得,其實你這時候,已經有著大智若愚的表象,看得出這個世界的虛假,而又不願意同流合污,對於年輕人的眼光與虛假的批判,根本就激不起你心中的漣漪。對於那些名啊、利啊,只覺得像是作了一場夢,像是海明威《老人與海》的老人,在海中奮鬥了好幾天,拉回的那條大魚,早已被小魚吃光了,只剩下一大塊漁骨頭,除了接受別人的冷嘲熱諷以外,沒有幾個人記得你曾經有過的辛勞與奮鬥,其實你年輕時的一片名利,也在實質上沒能抓住什麼。就像你寫了一本厚厚的自傳,但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將前面的序言看完,就把書扔掉了。理論上說,年輕時代的你,只不過是作了一場「南軻一夢」。 佛家解釋這個道理,也有一番說法,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未曾參禪時,不經禪修,以世俗眼光來看世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參禪悟道,山非山,水非水,禪非禪。在修禪得道以後,發現山是客觀的山,水是沒有定義的水,此時修道者已到了「無我」的境界,原來山水乃由於個人境遇的不同,在看法上亦有差別,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也許我的年齡比較接近,或者又該回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心理境界,與虛假的世界漸行漸遠,比較喜歡與年紀輕的小孩,或者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對話。沒有一點想繼續追求名利的心。一堆年輕人,英姿煥發的、容貌突出的,在我身邊走過,我常常會預視到她(他)們年老時候的悔過與無奈的身影,悔過於年輕時花了太多的時間於詐取名利,又花了太多的時間披著虛偽的外衣,或者將粉底抹得太厚,以至於掩飾了自已原有的”真”面貌。 人如果能夠早點回歸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心理境界,那該多幸福,只是一般人總是老的太快,聰明的又太遲。老是喜歡活在虛假世界裡,追求與享受著,過眼雲煙的榮華富貴,最後人生所能補捉到的,還是《老人與海》中那具龐大的,自以為得意的魚骨頭。人的一生,仔細回顧,有得與有幸的時間並不多;大半的時間都是從指甲縫裡溜去而不自知。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