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中的君子與小人
2010/03/11 06:52:20瀏覽546|回應1|推薦2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在修編史書的時候, 對人物之臧否通常會用泛道德的修辭加以描寫. 南宋宰相賈似道是出名的大奸臣, 所以傳統史觀便斷定這個人從小就不是好東西, 說他"少落魄, 為游博, 不事操行", 先用這十個字打賈似道十大板, 鋪陳出其壞人性格之先天性, 最終導出令南宋覆滅之罪大惡極. 對於許多亡國之君的描述, 多不脫"不問政事, 荒於嬉戲"之類的批評, 然而傳統史書中很少提到他們在國政做了什麼事才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好像只要多睡幾個女人, 多打幾次獵國家就會滅亡. 漢朝獨尊儒術之後, 思想趨於單一化, 儒家史觀主宰詮釋歷史的權力, 孔孟的道德理想被奉為圭臬, 像少正卯被孔子處死的事就被東漢李膺拿來做為處死宦官親戚的根據, 然而, 孔丘公佈少正卯的五大罪狀, 在今天看起來是十分莫名其妙的理由, 例如愛狡辯, 思想邪惡, 顛倒是非等等, 孔丘並沒有(或沒法)舉證少正卯到底造成那些人或事受到傷害, 便急忙的將他殺掉. 至於李膺這番義正嚴詞的辯白, 應該也被皇帝解讀成狡辯, 後來終於下獄處死


三國之曹操在公元210~220之間三次下詔求才, 史稱魏武三詔令. 這三個詔令引起衛道人士的強烈攻擊, 因為詔令中明白表示品性不重要, 只要有才能就能獲得一官半職. 曹操看穿了桓靈黨爭背後的狹隘道德觀造成政局動盪, 儒家思想已不符合時代需要, 有抱負胸襟, 性情真切的人才能在亂世一展長才. 所謂的品性指得是儒家所稱頌的道德觀點. 譬如父母死要不事生產守喪三年才是孝子. 漢武帝時董仲舒獨尊儒術, 其目的著眼於建立一個帝國的統治秩序, 這個秩序不是為人民服務, 而是為皇帝服務. 董仲舒否定學術的獨立性, 讓儒家這種講究君父臣子關係的思想成為施政正統. 曹操是宦官養子, 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君父臣子的邏輯對他而言反而是很大的諷刺. 猜想他索性蔑視這樣的邏輯, 也沒有時間等待孝子當米蟲, 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才而非乖乖牌, 以期在群雄割據, 情勢瞬息萬變的局面中迅速脫穎而出.


至於壞(人)的女人, 除了也要跟著使壞, 她們的長相一定也是討論的重點. 東漢外戚梁冀的太太孫壽, 後漢書說其"壽色美而善為妖態", 其皺眉折腰的功夫還引起整個洛陽城婦女爭相仿傚. 可惜孫壽不是生於21世紀, 不然出身豪門長得又漂亮又懂得炒作的她, 新聞性恐怕連Paris Hilton都難望其項背. 她身處的時代左右了她的命運, 在皇帝的脅迫下終與丈夫雙雙自殺身亡. 相較於孫壽與丈夫必須共存亡, 武則天在這方面就十分的幸運, 她從皇后到稱帝縱橫政治舞臺五十年, 前期取得高宗的絕對信任, 兩人互稱天皇天后, 雖然有人稱她"狐媚惑主", 更重要的是她的長壽和毅力讓她打敗了所有的政敵登上大位, 她對李氏貴族大加摧殘, 但是自己的子孫最終還是唐朝的統治者, 她大量晉用新進官員, 執政晚年時滿朝文武皆為其所用, 讓這些受其俸祿的讀書人對她的評價左右為難, 但是做為一個女人, 她在後宮與男人們燕樂還是讓大臣們找到機會大發牢騷. 她唯一的反應是"非卿直言, 朕不知此", 一方面維護唐朝初期納言直諫的傳統, 一方面也倔強地拒絕服從男性的沙文主義.


道德上的意氣用事到了宋朝進入新的階段, 起因於王安石的變法. 這位目光遠大, 不拘泥於儒家傳統的政治家受到保守派(既得利益階級)鋪天蓋地的抵制從此到北宋滅亡為止, 新舊任何一黨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對方污名化, 在各地立奸黨碑詔告天下, 只有自己才是君子, 對方都是小人. 皇上要疏遠小人(別人), 進用君子(自己). 至於老百姓的福祇, 舊黨領袖司馬光跟皇帝的一段對話可見一二, 皇帝告訴司馬光, 老百姓很歡迎新法, 司馬光回答, "陛下是用士大夫治天下? 還是用老百姓治天下?" 很顯然地, 這段對話沒有被新聞檢查剪掉, 代表著當時包括作史者的心態確實如此. 後來舊黨分裂, 程頤, 蘇軾等各立山頭傾軋不已. 但無論如何, 只有新黨在儒家史觀的操縱下始終處於歷史的下風, 例如說王安石"囚首喪面"以論詩書, 其追隨者章惇蔡京則一個跋扈, 一個諛幸, 但是沒有人說司馬光頑固, 程頤陰險. 再仔細看, 囚喪, 跋扈和諛幸, 這些粗淺, 似是而非的形容詞都扭曲了我們對新法人物的看法, 阻礙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追求.


南宋的朱熹在歷史課本中對其繼承儒家正統多有稱頌之詞. 但是實際上的朱熹卻是個是非之人, 他發揚了道學, 在道學中他闡釋了君子跟小人的不同, 君子窮究天理, 小人追求人慾, 要成為君子這個社會上最高級的階層, 就要努力摒棄私人的慾望, 無時無刻地淨化自我道德, 否則就是小人之流. 但是道學的要求太多太高, 讓成為高級的君子變成奢求. 甚至連朱熹本人都做不到. 朱熹在當地方官的時候與另一名官員爭奪妓女失敗, 後來就上疏彈劾該名官員, 罪名是奸邪. 到底甚麼是奸邪, 想必只有朱熹一個人說了算. 朱熹在進入中央之後, 對許多人事大發議論, 引起韓侂冑為首的反道學派反擊, 最後被罷官逐出朝廷. 而道學士大夫由於做得太假太過火, 於是"假道學"這個名詞漸漸地流行起來, 道學終於成為一個不甚光彩的名字. 繼起的元朝對於百無一用的讀書人相當輕視, 於是將儒的地位貶抑到乞丐之後, 成為最為下賤的身分. 從君子淪落到連乞丐都不如, 這讓很多一輩子讀四書五經的人痛心疾首.


縱觀之, 政治中的君子小人之分往往取決於當權者的喜惡, 許多道德上無法順利解決的情形最終都以流血或流亡終結. 然而這也不代表讀書人沒有彈性, 蒙古大軍一來, 平日高喊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們都跑光了, 方孝儒被朱隸誅滅十族後, 其他的人也就認可朱隸的皇帝資格, 這些歷史中看似前進, 但緊要關頭時又能立即倒退轉移的風流人物, 夾處在他們拼命奉承卻翻臉比翻書快的皇帝, 以及他們極度蔑視卻永遠得不到其支持的平民百姓之間, 還是以馮道最有自知之明, "時開一卷, 時飲一杯, 食味別聲被色, 老安於當代耶. 老而自樂, 何樂如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21&aid=3843008

 回應文章

Hot Ro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擇善固執
2010/03/11 07:46
你我四周人群裡  我們看到小人 同時我們看也看到了君子
飛安會視人命如草芥,視航機據以滑行之「資訊指示牌」位置嚴重錯誤如無物,妄稱:「與本飛安事故無直接關連。」然則法院判決:「該資訊指示牌的設置,就是與結果的發生有相當因果關係。」及民航局之機場安全風險管理結論坦承:「風險程度:嚴重,無法接受必須立即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