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夏爾‧丹齊格的《什麽是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2016/03/24 05:54:56瀏覽345|回應0|推薦19
Excerpt夏爾丹齊格的《什麽是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猶記法國作家丹齊格提出了「為什麼讀書?」這個大哉問,而嗜讀如命的我們也正朝著成為「偉大讀者」的目標前進:
http://classic-blog.udn.com/le14nov/32756020
為什麼讀——夏爾丹齊格的《為什麼讀書?偉大讀者的必然與非必然》

而這一次,丹齊格再度提出問題:「什麽是傑作 (chefs-d'oeuvre)
所謂的傑作是指那些世界名著嗎?傑作的標準為何?傑作有沒有樣本?
傑作帶給人的感覺又是什麼?令人開心的傑作;令人討厭的傑作;令人享受的傑作這些問題都將在這本書裡頭進行討論。
或許作者丹齊格的答案未必讓人完全解惑,但至少給了我更寬廣的思考方向,而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再三成為他的範例,我更能確信透過眼前的這部傑作,應該更有機會認識其他傑作、區辨不同傑作的創作本質、強化閱讀傑作的技能,以及最終能夠繼續構築成為一個「偉大讀者」的美夢。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294860
什麽是傑作: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作者:夏爾·丹齊格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25
語言:簡體中文

是夏爾丹齊格繼《為什麼讀書》之后又一部關於文學與閱讀的作品,介乎文學批評與熱心讀者自傳式的表白之間,試圖識別一個眾人皆知,但此前甚少被定義和深入分析的概念:傑作。

什麼是「傑作」?《聖經》裡沒有這個詞,因為人不可以創造事物,尤其是已臻完美的作品,那是上帝才有的特性。「傑作」這個中世紀形容藝術品的詞彙,是從何時開始用於文學?文學傑作有評判的標準乃至配方嗎?怎樣確認一本書是否為傑作?誰來確認?傑作是不朽的嗎?人們今天是否還需要傑作?……本書試圖回答林林總總關於傑作的問題,就這一令人生畏的概念展開有趣有益的思考,其目的是消除傑作的神聖光環,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學傑作。從荷馬、海涅、貝克特到托馬斯伯恩哈德,丹齊格往返於經典與當代作品之間,書中既能看到他對普魯斯特的不俗見解,也有關於喬伊斯令人意想不到的分析評論。

本書延續了《為什麼讀書》淵博幽默的風格與精英主義立場,見解精闢,妙語紛呈。丹齊格再一次顯示了他的文字可以結合虛飾與沉思,技巧與深度,學問與熱情。


Excerpt
〈人生之形,書籍之形〉
這或許是神靈對我們自詡為創造者的一種報復。傑作的作者通過他們的書來嘲弄這些不存在的神靈,而他們的書則給人以神聖之感。有誰知道它們是否離神靈最近呢?又或者,它們是否最能令我們接近神靈呢?

〈傑作的標準〉
傑作之間的相似之處如此之少,每一部都像是絕對的唯一。沒有一部傑作與其他作品相似,未來的傑作也不會有一部與前輩們相似。傑作是一種決裂,與平庸的決裂。這也是它會令人震驚的原因。平庸者才擁有最大的數量。

傑作不是脫離於時空的。它們來自各自的地點,各自的時代,來自我們。人類才是個例外,傑作如是說。

〈傑作生來就是傑作〉
一部傑作就是一場喧嘩。只不過,這是一朵花的喧嘩。喜歡巨型卡車的人不會注意到它 (陽光照耀下,某些行駛在悠長而平坦的公路上的巨型卡車還是很美的)。無論見過這朵花的人有多少,它的獨一無二是不容否認的。傑作自會被人發現。嫉妒的人或許不會立即使用傑作這個字眼來指代它,但嫉妒者也無法阻止它破殼而出.他們的嫉妒甚至是傑作的一種寄生物。是啊,那些嫉妒的人!還有愛慕者。他們見識過傑作的雙眼如同被施了魔法,口中不由自主地迸發出那個詞。傑作是幸福時刻一聲笨拙的尖叫。

〈傑作可以單獨閱讀嗎?〉
如果我們閱讀一部傑作的時候先讀序言,參考對它的解釋,了解它的背景,似乎閱讀起來就會更輕鬆嫻熟,或者說不太會感覺缺了點什麼。這或許是它的特點之一,被解釋的必要性.倒不是因為缺了這些它就會更複雜,而是因為它承載的東西實在太多,文學批評的作用就是不讓任何素材流失。但其實,傑作不需要這些供氧泵。真正需要填補無知空白的是我們。

〈傑作創造自己的類別〉
瘋狂對傑作而言是不夠的。出於對承受瘋狂的人的憐憫,我們才會說是瘋狂成就了傑作。或許一開始瘋狂會傳遞出一種極度的熱情,一片熊熊的烈焰,但它最終會倒地化作一攤漿糊、一片稀泥,讓人惆悵。可是傑作永遠不會倒下。
當我們說用傑作來對抗那些自視健康正常的死腦筋是非正常 (瘋狂) 的,我們其實已經接受了他們的分類。傑作既非正常,也非不正常,它在別處。它不屬於任何一方。傑作創造自己的類別。我甚至想說是它樹立了類別。

〈真與假的幻象〉
真與假對傑作來說並不重要。虛假與真實一樣,如同辯論者身著的綬帶,助長著傑作的聲名。怎麼說呢?無論真或假,在純粹的美學之中都是不存在的。歐瑪爾海亞姆 (Omar Khayyam) 寫下一首情詩時想到的是宇宙真理嗎?傑作並不想探究真理是否存在,而是希望人們不要因為文學並沒打算傳達的某種東西來評判它。我也不喜歡在我談論正經事的時候人們試圖以衛道士的姿態來嚇唬我。那些挺起胸脯炫耀他們為自己頒發的各種勳章的人,他們在掩飾什麼卑鄙行徑呢?傑作不在乎你的罪行或你的恐嚇。它們足夠堅強,經得起愚蠢與侮辱,仰慕與尊敬。傑作想要的,便是我們與它一起共舞。它是如此體貼,帶領著剛剛會走路的我們一起舞動。笨拙的我們看過它的篇章,便自視為它的書頁。身穿緞面褲頭的漂亮書頁隨著蘆笛吹奏的旋律在佈滿星光的天空中旋轉舞蹈。沉浸在它節奏中的我們,將自己交給了它。我們信任它。沒錯,就是這樣。我們總是信任藝術創作的成果,只有在我們向它們敞開心扉的時候我們才會變得富於創造力;假如它們令我們失望我們便會收回信任,變成不耐煩的裁判員;但對於傑作我們保持著信任。直到最後。終生如此。我們總是回到它身邊,對它堅信不疑,而它則始終善解人意地令我們心蕩神馳。

〈誰決定傑作的命運?〉
有些恭維可能會讓摯愛傑作的人退卻。比如把普魯斯特奉為結構主義者吧。在這個學派的輝煌年代,普魯斯特被推進它的修剪機、磨光機、分解機,這邊來點兒鹹肉,那邊來點兒歷時性分析,就這樣馬塞爾被塞進了明亮的小格子裡。但他從中再次走出時毫髮無傷。一部傑作就是一束光,它得吸收靠近它的一切,無論好與壞。一切都將使這個星球受益。
傑作是這樣一件東西,它說到底與人們對它所做的評論毫無關係。它接近世界的絕對本質並且長久佇立在那裡。它就像理想在地球上的一種實現。

〈非物質遺產〉
傑作並不在生活之外。它們就是生活,擁有一切人為或自然創造物的形象。它們在我們的地址簿裡加入那些人物的名字,在我們的相冊裡加人我們與它們一同度過的美妙時刻的回憶 (“你記得嗎?我們在水裡找到這個可憐的奧菲利婭的時候?……”“這個獨臂拳擊手,他真帥!"),在我們的心裡加入它無法獨自猜到的情感。傑作令世界完整,補充了它並不自知的需要。
在地球風景的物質遺產之外,又添加了傑作的非物質遺產。每一個歷史遺跡都有自己的復身,只有讀者們能看到它。科克托的《可怕的孩子》就是土耳其內姆魯特山神廟那些巨大的頭像投下的金色影子。
世上將各有無窮無盡的王國。

〈傑作把我們變成傑作〉
也許唯一無可辯駁的標準,就是這個:傑作是一部把我們變成傑作的作品。一旦它穿過了我們,我們就不再是原來的我們了。一部普通的創作品,我們能掌握它;一部傑作會征服我們,從而改變我們。除了野蠻人和混蛋,誰會說他們讀了普魯斯特之後還是原來那樣呢?
……
當我讀普魯斯特,我就變成普魯斯特;讀莎士比亞,變成莎士比亞;讀普希金,變成普希金。我是他們的人物,他們的背景,他們的情感,是他們。我是他們的才華。傑作在我的地下室裡照耀出我從不自知的種種創造的可能。他們如此成功地為生活的無形賦予形態,以至於有那麼一瞬間,每個人都在告訴我們,他和我,我們一起,是世界的預言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5040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