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齊克果的《誘惑者的日記》
2022/06/11 05:10:14瀏覽496|回應0|推薦12
Excerpt:齊克果的《誘惑者的日記》

約翰尼斯:
我不會稱呼你為「我的約翰尼斯」,因為我很明白你從未屬於我,甚至我為曾如此誤解而深深自責。但其實我依舊有資格稱你爲「我的」:誘惑我的人、欺騙我的人、傷害我的人、殺了過去的我的人,我的悲慘的源頭,我的快樂的墳墓,我的憂鬱的深淵。我说你是「我的」,而我也是「你的」。曾經這樣的措辭使你愉悦,驕傲地接受我的愛慕。但現在你聽了,恐怕覺得是永恆的詛咒吧。你不必擔心我會死纏爛打,或是拿刀架著你,那麽做只會被你奚落!你儘管逃吧,無論逃到天涯海角,我都還是你的。你儘管愛上別人,就算多了一百個別人,我還是你的。直到臨終前,我都是你的。單看我寫下這些句子,就清楚說明了:我是你的。你厚颜無恥地欺騙了這樣一個女人,成為我的一切,而我淪為奴隸還沾沾自喜。我是你的、你的、你的。你揮之不去的詛咒。
你的寇迪莉婭
——
《誘惑者的日記》,Prelude

遙遠的學生時代,曾經有幾本書是屬於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包含《西洋近代文藝思潮》、《苦悶的象徵》、《如果麥子不死》、《三島由紀夫短篇傑作集》、《地獄變》……

孟祥森翻譯的《誘惑者的日記》也是其中之一,而事隔多年,重讀新的譯本,雖然無法真正地重新尋回當年的閱讀記憶,但齊克果的獨特愛情觀,甚或像是改造心儀對象思想的實驗,依舊讓人感到驚奇。

從女主角的一封詛咒信之後,我們就來開啟這位誘惑者的日記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1248
誘惑者的日記
Forførerens Dagbog
作者:齊克果
原文作者: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譯者: 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10/03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齊克果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開創19世紀思潮,引領20世紀論辨
《誘惑者日記》是他的作品中唯一近乎小說體裁的寫作,
一部媲美《少年維特的煩惱》的愛情美學,品嘗精妙絕倫的文筆

作者簡介
齊克果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是個憂鬱且多產的作家,曾被稱為「丹麥瘋子」,在他短短四十二年的生命裡,寫下無數的作品。
齊克果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神學學位,亦涉獵歷史、文學、哲學與心理學,因此他的作品涵蓋神學、文學批評、心理學和宗教學。他對當時的社會和基督教的改革提出許多針砭之言,對於哲學更有重大的突破性見解,尤其是對於黑格爾和浪漫主義的批評,為現代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也為聖經的角色賦予現代的意義,對二十世紀的神學和宗教哲學影響甚鉅。
齊克果也是個文思敏捷的詩人,他的日記成為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反諷的概念》、《恐懼與戰慄》、《非此即彼:生活片簡》、《生命道路的各個階段》、《對哲學片簡的非科學性的結論附語》、《愛在流行》、《死病》等等。(詳細介紹請見內文作者年表)

Excerpt
〈四月四日〉


是我唐突了。這是幾號房子?我看見什麽呢?許多奇特的小玩意兒。美麗的陌生人啊,雖然我的行徑看來無恥,但其實我只是跟隨著光……她已經忘記方才的一切。呵,才十七歲大,花樣年華的女孩,店裡大大小小的東西都為她帶來喜悅,各種不快煙消雲散。於是乎她根本沒注意到我,這個站在櫃檯彼端的孤獨男人。對面牆上有面鏡子,女孩不看它,它卻看著女孩。鏡子忠實地捕捉了她的容貌,就像謙卑的奴僕力展忠誠,然而她是奴僕的珍寶,奴僕對她而言卻什麽也不是。奴僕接住她,卻留不住她;悲哀的鏡子亦然,抓住她的影像,卻得不到她的人,甚至沒辦法收藏她的倩影,只能開放給世人欣賞。於是現在我望著鏡中人。若是人們落入了鏡子的處境必定萬分煎熬:必須攤開來給大家看才叫做擁有,只有虛幻而非實質,一旦接觸實質就代表失去,如同女孩若對著鏡子傾訴心事,呼出的氣息就會模糊鏡面。
假如一個人看見了美好的景象,卻無法將它留在心底,往後只怕要對美麗的事物保持距離。因為靠得太近,擁入懷中,眼睛反而看不見那份美;必須隔著一段距離,才能看得仔細。所幸人有靈魂,能將美景烙印心中,即使嘴唇貼著嘴唇什麽也看不見的時候,還是想得起來……她好美!鏡子真是可憐,還好它不懂何謂嫉妒。
……


〈五月十五日〉

她正值最美的年紀,女孩的發育和男孩不同,幾乎可以說是先天與後天之分:男孩會成長,不過需要花上許多時間;女孩則是經過許久才能誕生,而生來即是如此。她們蘊藏無限豐盛,誕生時已然完整,只是所謂的誕生來得晚。一個女性會誕生兩次,第二次是成婚,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停止繼續誕生的瞬間——她重新誕生。米涅娃從朱比特的腦袋出來時就已經是個女神,維納斯從海沫中帶著所有的美善現身。每個年輕女孩都一樣,只要她們尚未經歷所謂的成長,就不會受到破壞。女孩的甦醒並非漸進的,而是一眨眼的事情;她們夢想那一刻很久很久,就怕被不明事理的人蠻不講理地搖醒。那個夢裡充滿了無限的豐盛。
女孩的注意力不向外,而是向內。她的內在有一片無邊的寧靜。年輕女子的豐盛正在於此,而擁抱這樣的豐盛則使其自身也豐盛了。她是豐盛的,即便她不知道自己擁有這麽多;她豐盛得如同一座寶庫。女孩散發出靜謐,帶著一點點的愁緒,看上去輕飄的,就好像神話中被精靈帶走的賽琪。不對,也許她更輕,因為女孩自己承載了自己。聖母升天這話題任由神學家繼續去爭辯眞僞,在我看來卻全然能夠想像,她僅僅是不再隸屬於這世界;年輕女孩的輕盈也足以對抗重力,那些學者同樣無法體會這一點。


〈八月三日〉

目前我該做的事情就是全力布局,確保悔婚之時能夠與寇迪莉婭保有更加美好、更加深刻的關係。同時我也要盡己所能地享受大自然慷慨賦予她的可愛和美麗,汲取樂趣卻恪守分際、小心謹慎,不能跨過界線。等我指引她穿越邊境,明瞭何謂愛、何謂愛我,婚約自然而然像是壞了的模子不足取,但她仍舊屬於我。一般人到達這個階段就會急於跨入婚姻,他們期盼的不只是永恆,還有婚姻的種種無趣。但那不關我的事。
……

寇迪莉婭的靈魂並沒有因為含混不明的情愛而折損。許多女孩受到玷汙,沒辦法學會如何更堅決、更熾烈也更全面地去愛。在那些女孩子心裡存有一個模糊的影像,那是對愛的理想;她們以那個影像為比對,測試現實所見的人事物,但她們永遠感受不到完整,只好在紅塵俗世載浮載沉。寇迪莉婭就不同了,她心中真正的愛已經甦醒,我也不斷學習,聆聽那份愛發出的各種聲音,觀察它逐漸清晰的輪廓,並塑造自己與它肖似。此刻我身不由己地捲入寇迪莉婭心裡編織的愛情故事,但仍要盡可能維持僞裝。女孩的愛,就只有這麽一次。
……

若愛情之中沒有戰爭,則愛情本身也不存在。我幾乎從未進行過遠距作戰,所以我說我的戰爭才要開始。事實上,直到此刻我才準備拿出武器。沒錯,我已經得到寇迪莉婭,不過那是世俗的層面,對我毫無意義可言。我所追求的更為純凈。即使她與我有了婚約,假使我因此以為她是真心愛我的,那幾乎是妄想。她對我沒有那種感情。我可以在形式上得到一個女孩,卻又並未真正占有,就如同我也可以真正占有一個女孩,但在形式面上没有得到。

悄悄泛紅的臉頰, Auf Heimlich erröthender Wange
閃耀的是内心的光芒。Leuchtet des Herzerts Glühen.

……


〈八月三日〉
我的寇迪莉姫:
愛情喜歡隱密,但婚約代表公開。愛情喜歡安靜,而婚約則是一種擾攘。愛情喜歡悄悄話,婚約卻是個大嗓門。幸好,我有寇迪莉婭,所以婚約會是欺瞞敵人最好的僞裝。夜深人静時,掛著燈火的船對其他船隻最危險,因為光亮比起黑暗更像陷阱。
妳的約翰尼斯

……

我的寇迪莉姬:
我怎麽可能忘得了妳!但如此說來,我的愛難道只是個回憶?不,即使時光拭去一切痕跡,連記憶本身也不復存在,我們之間的聯繫卻生生不息,我也绝對不會忘記妳。我怎麽可能忘得了妳!但我又該記住什麽呢?爲了記住妳,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想要記起自己,就得先忘記妳。然而在我記得自己的瞬間,我也就會想起妳啊。我怎麽可能忘得了妳!究竟該怎麽辦呢?有一幅古畫是阿里阿德涅從長椅跳起,急切望向一條揚帆遠去的船隻,丘比特在女孩身邊,他鬆開弓弦、伸手拭淚。阿里阿德涅背後有一位長著翅膀、戴著頭盔的女性,一般認為那是復仇女神。但想像一下,若對這幅圖畫稍微做些變更,丘比特不流淚了,他拉緊弓弦——若我的心思糊塗瘋癲了,難道就會減損妳的美麗、妳的勝利?想像愛神微笑著拉弓,同時復仇女神也沒有聞著,她同樣準備射箭。原本那幅圖畫的船上有個男子忙於工作,一般認為那是忒修斯:在我這幅畫裡,他则是站在船尾朝岸上張望,神情充滿渴求。他張開雙臂,已經悔悟,或者更正確地說,是他已從瘋狂中痊癒,然而船卻載著他遠離。愛神和復仇女神雙雙瞄準、放箭,命中同一處。我們清楚明白,箭射在他心上,象徵了愛,也象徵了復仇。
妳的約翰尼斯

……

我的寇迪莉姫:
「我的」這個詞究竟代表什麽?其實它的意思不是什麽屬於我,而是我屬於什麽、什麽容纳了我,是我的歸屬。就像「我的上帝」並不代表上帝歸我所有,而是我屬祂所有,類似的還包括我的故鄉、我的家、我的責任、我的渴望和希望等等。「不朽」這個概念以前並不眞正存在,但想到我屬於妳,自然的定律也不足為懼。
妳的約翰尼斯

……

我的寇迪莉姫:
「我的」、「妳的」這兩個詞就像上下括弧一樣,把我瑣碎的内容都圈在一起。不知道妳是否也發現了,它們之間的距離一天比一天短?噢,我的寇迪莉婭!括號中間越空就越美,意味也越深長。
妳的約翰尼斯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463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