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3 10:36:04瀏覽1289|回應0|推薦5 | |
同樣的原料素材,使用不同的生產技術工具,可發展出不同的產品。 鉛字檢排作業,編輯發排對於文的形式,一般只需決定行高(一行幾個字),除了兩三個大邊欄,通例是發一行 9 字高。全版形式要等人到了鉛字排版房才能有較清楚的輪廓。 鉛排時代,「編」「排」分離。「文人的編輯」以處理新聞內容、下標題為主,版面的完成大部分依賴「工人的檢排師傅」。鉛排反字不易一目了然,排校過程油墨汙漆抺黑,基本上,沒有編輯有本事「拿」起一塊塊的鉛字。碰鉛字是拼版師傅專屬的權力。把排好的鉛字撒落遍地,那會是一輩子的夢魘,不只是那一夜的難過而已。在拼版房扶著眼鏡、叼根菸指指點點的編輯老爺,決定版面頭題、邊欄,同意拼版師傅開題、走文,對於版面形式掌控的意願與程度,不及對新聞內容的關切。那時候對形式的要求是防弊:不要犯了頂題、平題、兩條龍走文等「禁忌」。 鉛排時代,編輯做新聞,拼版師傅做版。報紙版面形式是在沒有積極傳播目的低意識狀態中妥協完成。 *************** 相紙貼版啟動,改變的不只是拼版房再也看不到鉛字,人也變了。不少「年資」十幾二十年的拼版師傅退到二線,因為他們操弄美工刀組版的靈活度遠不及「年紀」二十歲上下的小女生。報紙形式的掌控權,逐漸從資深的師傅移轉到毫無經驗的組版小姐。 編輯部的成員也起了質變。報禁開放,三大張報紙不只可以擴增到十多張,地方分版也更細緻,新聞版面暴增,完全沒碰過鉛字的年輕編輯一批又一批擁進報紙生產流程,操作編輯權,影響報紙內容與版面形式。 相紙世代的編輯被要求在編輯檯「畫版樣」。一個熟練的編輯能在組版前確定邊欄的比例愈高,到組版房組版需要的時間也就愈短。版面形式控制權再從拼版房慢慢移動到編輯檯。 有些不識相的編輯,到組版房時竟還帶著美工刀,向年紀較大的拼版師傅或經驗反應不足的組版小姐「挑釁」:搶著組版。畢竟,版面形式的概念在編輯腦海,用美工刀在雪白的的相紙上切割不必太大的學問。報紙版面形式生產過程,不只發生控制權的移權,工作權的危機也暗潮汹湧。 「塊狀組版」的概念在相紙組版時代雖已有之,但相紙世代的編輯,如果不懂得段落刪文,卻用紅筆改稿的習慣拿到組版檯上揮灑,結局就是把一條新聞切割得「柔腸寸斷」,不僅不是塊狀組版,連鉛排時代的條狀拼版都稱不上,慘不忍睹。 如果編輯和組版員碰巧是爛咖二人組,就會出現某一張組版檯隔外「亮眼」:檯面散置的新聞相紙像是剛倒出來的拼圖碎片,編輯咬筆搔首拿著相紙東挪西移,組版員手上的美工刀起落不定,唉聲連連。在「安全距離」之外的工廠領班,眼光不時在牆上掛鐘和組版檯間跳躍;周遭的人散得遠遠,再好的交情都不願在這時候淌混水。遲交版是編輯無能最鮮明的標籤。「版面形式」是權力的展現也是某些人難以承載的包袱。 相紙貼版時代,報紙版面形式在生產技術革命初階段移交給生澀的新手二人組試誤,並開始權力與角色移轉。 **************************************** 到了電腦上全頁組版,報紙版面形式的革命更為激烈。 滑鼠比美工刀更為沉重,退居二線的檢排師傅再一退就退回家裡待老。 滑鼠比美工刀多了一點學問,較低學歷的組版員和稍高學歷的編輯,從可以各拿一隻美工刀比畫轉成只容一隻手掌握滑鼠。報社編印部門在報紙形式生產過程中的緊張關係,進一步白熱化。 決定報紙形式的手,同時影響讀者腦中速寫的社會縮影。 (年後待續)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