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06 15:31:47瀏覽13032|回應3|推薦14 | |
78 屆奧斯卡獎把最佳影片給了描述美國社會種族偏見的 CRASH - - 衝擊效應。略述個人觀片心得。 人物和劇情簡介 這部片上線時未引起台灣觀眾的注意,先簡介人物和劇情。 故事以洛杉磯警探葛倫華特斯觀點的旁白開場: 「這是一種碰觸的感覺,走在現實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裡,你會被別人撞上,或者是和別人擦身而過。在洛杉磯,沒有人會碰觸你,我們總是躲在金屬和玻璃後面,大概是因為太想念那種碰觸的感覺了,才會彼此互撞,只為了重拾一點感覺。」 鏡頭起於葛倫華特斯到一起兇殺案現場,發現死者是他的離家出走在街上混的弟弟安東尼。導演隨即把故事拉回前一天.......... 劇中主要人物和對種族的觀點為:
編導手法精巧 除了葛倫華特斯這一條黑人與白人的主線,另一條副線是被誤為伊拉克人的波斯人法哈(蕭恩圖布飾演),因為歸咎鎖匠丹尼爾(不清楚是那一個種族)讓他的商店遭破壞(因被誤會為伊拉克人),差一點誤殺了丹尼爾的小女兒。 本片編導的敘事手法相當精巧,瑣匠哄騙小女兒穿上隱形防彈衣,和波斯人法哈的女兒買空包彈給父親,避免誤殺的悲劇;漢森警官和被他擊斃的安東尼共同的興趣 - - 把公仔放黏在儀表板上,卻釀成誤殺的悲劇。這兩隻伏筆不露痕跡,善意的謊言和跨種族的人性,卻發展出喜劇和悲劇迥然不同的荒謬結果。瑣匠告訴法哈「瑣已換好,但問題不在鎖在門,要換門」,暗示解決種族的核心問題,不在換瑣而在換門,讓觀眾可以聯想的空間很大。 全片四條故事線間的串場,自然流暢。對白沒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編導對小人物的種族歧視背後,鋪上生活壓力的基礎,即便是令人壓惡的萊恩警官,原來也是因為捨不得善待黑人的父親因工廠被併購而潦倒、因健保制度不善飽受病痛折騰,因此對黑人有著強烈的情緒。 衝擊的源頭與擴大 「衝擊效應」編導在片中除了處處透露出,美國社會間的種族衝擊主要來自小人物的無知與人際互動的誤解,進一步想要表達的觀點,應該是譴責與種族血統無關、但與階級權力欲望有關的不道德行為。例如,要競選州檢察官瑞克卡波(布蘭登費雪飾演),特意對種族問題的操作;檢察官的妻子珍(珊卓布拉克飾演)意外跌傷,好友因約了按摩竟不來協助;華斯特警探為了其弟被通緝,配合檢察官對另一案情說謊;導播塞爾為了工作要求同是黑人的演員改用「黑人口吻」;黑人副警局長為了職位,暗示漢森警官不能以種族歧視為理由要求改換搭檔。 這些非種族差異的個人權力欲望、貧富階級觀點,加深了美國社會因無知和誤解產生的、某種程度難以避免的種族衝擊。 無知造成的問題,或可透過教育改善;誤解產生的衝擊,也可以寄望溝通逐漸釐清;純粹的種族偏見,不會是地球村永遠的惡,可能隨著時間療傷止痛。但是人性中的個人權力欲望和因物質貧富階級形塑的意識形態加劇種族問題的擴大,是從20世紀跨過21世紀、跨種族的普遍人性中惡的一面。種族問題改善或惡化的「發球權」在有權力者手上,不是生活壓力沉重的小人物善意可以化解。 最後,做個奇想。如果讓李安來導演一部華文版的「衝擊效應 -- CRASH @ TAIWAN」,時空場景是從21世紀的今天政壇,對二二八事件的「調查」與「哀悼」,倒述五十多年前的二二八事件緣起。如果,片子拍得起來,明年全球各種電影獎項,或許李安和台灣都會再次受到全球的注目。 李安,加油;台灣,平安。 草稿匆促,敬請指正。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