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洛依德的智慧VS艾德倫的《人間地獄》理論
2007/04/18 22:47:28瀏覽763|回應0|推薦22

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啟了從未被人類探索的領域,揭露了「淺意識」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外,不置可否的是愛情裡面,也需要一些淺意識的天份,佛洛依德認為,許多的心裡疾病都可追溯到幼年時的成長經驗,也就是說,人的後天行為會被之前所發生的事件左右,而愛情也是如此!回憶起過去的愛情經驗時,不經聯想起一位朋友《艾德倫》所說的人間地獄理論,當然這只是他小小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囉。

「人的一生,只是不斷的在重複著,所以才會發現許多似曾相識的畫面浮現,那不是人”預見”的能力,那只是我們選擇了同樣的道路,就像心理測驗的是與否一樣,最後都有可能走回相同的路,人,是來到這世上磨練的頑石,必須經歷好幾次相同的人生,慢慢的從中體悟,得到後才能解脫,這就是『人間地獄』的考驗,選擇錯了!就只能從錯誤中再領悟,再走出來。人有很多次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但一旦錯失機會就要再等好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光陰,對與錯,是或非,必須深思熟慮之後才能作決定,否則就只能在同樣的環境下,重覆上演著同樣的悲劇!」這一整部的理論,我看過之後就在省思…

如果,人的存在就是這樣的理論話,其實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逃過磨難的。是嗎?

也就是說-放不開或想不開的人,一輩子就要這樣蹲苦窯下去囉?對於那些總是經歷悲劇的人而言,這樣的理論非常的理想,卻不是讓人好過的想法,總是沉浸在「苦海」裡的人,連口水都是苦的,更不用說是後續所吞進的想法,連帶的牽連了無辜後進的想法,人的生活不該是如此悲觀不是嗎?有時候,糊塗是一種智慧,而有先見之明的人,更可稱為是人中豪傑!根據艾德倫的故事裡談到,《人間地獄》這套理論其原因的確其來有自,一個人從幼小的年紀遭逢鉅變之後,又獨自到大台北地區發展,當時的他也不過十幾歲,一個大半青春為了生活而打拼,愛情又不順遂的人來講,我們能看到的是什麼?是歷經滄桑之後的豐碩經驗談?還是繼續活在痛苦深淵裡的人呢?

艾德倫選擇了後者!自從得了憂鬱症之後,艾德倫為了愛情自殺,甚至是不自主的割腕,慢慢的喜歡上鮮血的洗禮,但那樣的生活讓人活的沒有方向,就像在牛奶瓶裡的果螢,永遠飛不出去!只能在狹隘的觀念裡反覆同樣的事件,而怪罪是上帝的安排,如果上帝真如此安排,那還會有「人間」兩字的存在嗎?這樣的理論其實我曾經迷戀上,因為生活確實隨時充滿著不如意,盡如人意的世界就叫做天堂,而既然不是活在那樣的環境,人就要為了大環境而去改變,因為世界並不會因為小小的自我,整個世界就因此而為你改變。而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裡成長,學會了那樣做會痛,這樣去面對事情的話很不理性,甚至,還學會了更通達的看待這世界!

但我想…如果,真有人能夠如此真、善、美的完美品格的話,也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不是現代這樣,我常常嚮往著西藏苦行僧的生活態度,沒有慾望,沒有現代文明的污染,那樣的生活態度,其實才是人最該學習的不是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